6月3日,在五月天北京鳥巢演唱會收官站上,歌手華晨宇作為嘉賓登臺。現場,他和五月天合唱了《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另外帶來了一首獨唱歌曲《好想愛這個世界啊》。彼時,在場內演出的他們尚不知一牆之隔的鳥巢外,一場“口水仗”已上演。是夜,蔓延至網絡的爭吵愈演愈烈。
緣何已快樂、感動持續了兩週的五月天演唱會在終場流露“崩壞”之跡?一艘有“愛”方舟又為何怨聲瀰漫?
當言論變成刀槍
其實,不那麼愉快的氛圍,早露端倪。
三年未見,終於,在今年的五月末、六月初,五月天攜六場演唱會強勢迴歸鳥巢。保守估計,除去場內遮擋區不售票,六場四十萬左右票子“秒殺”的記錄,也證明著五月天強大的號召力和受歡迎程度。
而就在前幾場演唱會陸續舉辦期間,有傳言稱,歌手王源、華晨宇會分別擔任最後兩場嘉賓。
自華晨宇或任嘉賓消息傳出後,網上常能刷到“能不能退票”,“不想看‘法師’(華晨宇黑稱)作法”等表達不滿、嘲諷的言論。另一邊,華晨宇歌迷也表現出了“剛”的一面。在相關熱搜、微博下,很多歌迷會齊刷華晨宇各項樂壇戰績,或索性安利華晨宇正在進行中的個人巡演,表示:歌手很忙,不如直接期待他的個人演唱會。
到了6月3日晚,當華晨宇真的站上五月天演唱會,“激戰”觸發。
五月天演唱會現場的阿信和華晨宇合唱
據悉,由於很多人沒有搶到五月天門票,所以從五月天這輪第一場演唱會起,不少人就在鳥巢外聚集,揮舞著藍色(五月天應援色)熒光棒聽歌。而6月3日,很多華晨宇歌迷也聚在場外,等著自家歌手出場。
娛理工作室並不在現場,網絡上眾說紛紜的“事件時間線”無法明確證實。但從一些視頻、照片呈現的狀況看,當天舉著(華晨宇應援色)紅色熒光棒的華晨宇粉絲應援陣勢很足,在華晨宇唱歌環節則集體合唱。而在此過程中,部分來聽五月天的場外觀眾陸續吹口哨、喊起了“五月天”。之後,兩方逐漸開啟了口號battle。直至,開始有零星聲音帶頭喊起了和華晨宇相關的另一位女性的名字。網絡爭吵徹底爆發,亦是從有大量營銷號帶該女性大名上熱搜開始。
當耳語變成真相
調侃說法,自古紅藍出CP。到了五月天和華晨宇歌迷這裡,紅和藍則妥妥代表了水火不相融的雙方。
若站在兩方群體角度列數對方“過錯”,大致如下:部分關注五月天的人覺得,華晨宇歌迷從嘉賓消息傳出伊始便有“喧賓奪主”之嫌。相比另一位嘉賓——王源的歌迷對前輩始終抱著“謙遜謝邀”姿態,華晨宇歌迷的表達顯得張狂。“搶地盤”到鳥巢外,再吵到網絡上,大敗觀感;部分喜歡華晨宇的人認為,從消息傳出時的嘲諷,到鳥巢當晚玩梗的變本加厲,五月天歌迷群體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不歡迎”態度,絕無法能用“友好”形容。
在娛理工作室看來,首先,經此一役,我們感受到,華晨宇的“路人緣”的確有待提高。
相比於他的音樂作品,娛樂時代,不少路人更津津樂道的是華晨宇某些舞臺的“瘋狂”表現、某些關乎感情的八卦事件,某些調侃性的綽號叫起來似乎更能逗彼此一樂。
華晨宇2023火星演唱會武漢站
有連續去看了兩場演唱會的同事覆盤:頭一天王源出場時,現場氣氛算熱鬧,即便王源獨唱自己的歌,觀眾不熟悉,曲畢,也會給予他歡呼和掌聲。但反觀第二日華晨宇出場後,僅同事周圍,就聽到好幾聲不和諧的抱怨。甚至在五月天主動讓大家歡迎華晨宇時,臺下響應者也不多。
在此,我們不想多此一舉地列舉多少歌手都經歷過被“群嘲”時期。一個客觀事實,這幾年的華晨宇就處在這個時期。
也因為他正處在被“群嘲”階段,“玩梗”就成了一些路人的習以為常和理所當然的行為,“討厭”也成了某種大眾情緒。太俗的一句話: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想必這句話,華晨宇的歌迷也懂。但自認更懂自家歌手,以及看他經歷過人生極度低谷的他們,也生成了更想“保護”歌手的鋒利姿態。在華晨宇“被排斥”的情況下,他們開始用強硬態度去反擊五月天的歌迷群體。
五月天鳥巢演唱會場外
但這其中又存在一對不對等關係。一邊是,華晨宇的“路人緣”不佳,但圈層之內,喜歡他的歌迷也不在少數,且十分忠心,甚至很多“唯粉(唯愛華晨宇)”。而另一邊,聽五月天的人成分就複雜多了。
在這裡,娛理工作室並不是、也沒資格開除任何人的“粉籍”。聽了二十六年五月天的是“五迷”,愛聽幾首歌的,也可以說是五月天歌迷,畢竟五月天自己都常常說:加入五月天,永遠不會太遲。
但我們想說的是,由於五月天的“路人盤”太大了——就拿這輪巡演來說,娛理工作室身邊就有很多追了五月天多年演唱會的鐵桿歌迷表示,今年鳥巢突然多了很多“新人”觀眾搶票,導致很多老粉都搶票難。這和內地演出市場太久沒有狂歡有關,和五月天的歌流行度極高有關。總而言之,更多摻雜路人屬性的歌迷湧在鳥巢,參與到了此次事件裡。
複雜之中,雜音更多。雜音之中,刺耳的論調更容易被聽見。這是一個互相拱火澆油的過程,最終,燒起的是熊熊憤怒之火。
五月天和王源在鳥巢演唱會現場合影
爬上殿堂,成功代價都要品嚐
在諸多言論中,有一股聲音表示:為什麼五月天請過那麼多嘉賓,只有華晨宇引憤怒?娛理工作室也想把這個問題反拋回去:為何大家對華晨宇的敵意這麼大?是看不慣所謂的“作法”舞臺?不認同其處理感情的方式?討厭其歌迷的強勢?但平心靜氣看,就華晨宇當晚和阿信合唱《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兩位歌手都有激發出了對方不錯的狀態,甚至聲音和情緒的表現可以說是默契的。而華晨宇另一首《好想愛這個世界啊》也是一首靜態吟唱的關懷抑鬱症歌曲。講實話,如果華晨宇當場唱的是之前網傳的“管你什麼想法/我是我自己的表達(《我管你》)”,那才更是讓部分觀眾、網友氣不打一處來的赤裸“挑釁”吧?
當然,可以理解,若討厭一個人,管他當晚唱了啥?他來,就是一種“原罪”。所以也有人怒斥,為何五月天不早官宣演唱會嘉賓?讓大家有選擇性地避開華晨宇。甚至開始質疑起為何演唱會要請嘉賓?大家花錢是來看五月天的,其他人的出現就是種浪費。
於情,且不說五月天的演唱會多年來都秉持足量、加碼錶演,很多歌手都是兩個多小時的演唱會足矣,而五月天不僅幾乎場場演足三小時,之前為了觀眾超時也是常有的事。這其中幾分鐘的嘉賓時間又“耽誤”多少呢?再擺擺情感,五月天團員們年紀也不小了,如第二週“諾亞方舟”主題又是以激烈歌曲為主,給人家幾分鐘時間調整調整,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於理,五月天,包括很多歌手請嘉賓多不會提前官宣。畢竟,這是歌手的演唱會。無論視效、服裝、選曲、編排、合作……他們需要做,也應該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理念和想呈現的內容帶給觀眾。至於觀眾接受不接受,喜歡不喜歡,見仁見智。
演唱會,Live場,本來也是充滿未知的地方。如果以部分人的邏輯,要提前知曉細節做決定。那是否歌手也應該把每一組演唱會造型、每一套舞臺裝置早早揭秘出來?避免你“踩雷”?那隻能說,這樣的人也不適合去看現場。
6月3日晚,有歌迷在五月天貝斯手瑪莎微博留言,希望五月天多在意粉絲感受:粉絲看演唱會是去看喜歡的人,不是花錢去看討厭的人。瑪莎則回覆:我會尊重你的好惡,但我也會堅持我的喜歡。
此話一出,華晨宇歌迷覺得五迷被正主“打臉”,而一些五月天歌迷則覺得遭到了偶像“背刺”。爭吵繼續升級。
在大家都被情緒左右時,瑪莎下場回覆該留言確實欠考慮(但瞻前顧後也一向不是瑪莎作風),而若仔細看,瑪莎的原博本來傳達的是對演唱會的感謝,他在留言區也誠懇表達了這幾天練習王源和華晨宇歌曲時,自己得到了和五月天歌曲不同的感動,以及和欣賞的音樂人合作的快樂。
瑪莎微博留言
和年輕音樂人碰撞火花不僅是五月天想去做的——事實上,在這幾天一片罵戰中,娛理工作室也觀察到有不少華晨宇歌迷表示因為這次合作,他們才第一次聽到《崩壞》這首歌。還因為之前在《聲生不息·寶島季》節目中華晨宇多次翻唱五月天的歌,他們才開始聽五月天。別懷疑,這畢竟已是“不知孫燕姿是何人”,“周杰倫當年很紅嗎”的年代了。
另追根溯源,從早年在滾石唱片時期,李宗盛、周華健提攜任賢齊,任賢齊帶著五月天從中國臺灣解鎖了更多中國大陸城市,再到五月天多年提攜一眾師弟妹……借自己的力量讓後輩被看到,被接納,是這幫愛才惜才又講義氣的音樂人的“家族”傳統。當然,在這條長河中,也有不少後輩不那麼被接受,但正如瑪莎所講,你可以討厭你的,但也不必干涉他們的喜歡。這也是之前五月天和歌迷之間的一種關係狀態。
不知該從這三年的風雲變化說起,還是要細摳如今內娛、飯圈環境,無論如何,華晨宇是五月天邀來“做客”的嘉賓,起碼的面子是要給的。退一萬步講,不爽華晨宇的,大可在那幾分鐘坐在椅子上休息,或是去買水上個廁所。把與本場表演本身無關的主觀厭惡舞到“演唱會主人”面前,還說出“你們(五月天)自己對別人是怎麼看,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話,這是否又尊重過五月天?
換句話說,你喜歡的,到底是堅持自己理念的五月天?還是一個撿拾眾口難調的意見,觀念如牆頭草般左右搖擺的五月天?
五月天與華晨宇在鳥巢演唱會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有人說,真正的老五迷們都已奔三奔四,他們沒啥興趣參與網絡罵戰,如今鬧成這樣,一部分懵逼,一部分無奈。有人說,華晨宇“路人緣”差成如此,難道不該有一丁點反思嗎?也有人說,誰不是一路被罵過來的?早年的五月天,罵他們“偽搖”的路人黑比歌迷多。
而娛理工作室則不認為“被罵”是一個人需必經的磨礪。
鳥巢的最後一週,五月天重啟的是十一年前“世界末日”之際籌劃的“諾亞方舟”主題演出。眼下,三年特殊時期後,“諾亞方舟”返航,是為了載大家同舟共濟,共赴美好。而《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講的是在充滿瘴氣的市場中,堅守理想,相信希望。華晨宇的《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是呼籲世上少一些用“暴力”推人跌深淵的狀況。
在我們發微博文字、發朋友圈照片,炫耀搶到了幾張票,表白五月天是自己的青春時,又是否真的聽進去了,歌者究竟在唱些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