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腔調 | 誰的未來會恐慌?

本期腔調 | 誰的未來會恐慌?

或許若干年後回望,現在的人類世界是如此的歲月靜好。

今年,ChatGpt人工智能暴火,火到網上已經開始討論哪些職業馬上會被AI淘汰。不過中醫界很淡定,覺得幾千年智慧發展出來的中醫,最不可能被AI淘汰。

網絡流傳一段視頻,是馬雲和馬斯克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的一段對話。瘦小的馬雲很大氣,斷言人工智能永遠不可能比人類聰明,因為人工智能是人做出來的。而坐在旁邊的馬斯克做著鬼臉,表示非常不認同,他舉了圍棋阿爾法狗的例子。恰好我是一個圍棋的愛好者,對那段經歷刻骨銘心。

1997年,超級電腦“深藍”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特洛夫。當時,圍棋界也是覺得AI能幹過國際象棋,但絕對幹不過圍棋。圍棋界的自信是很有充分依據的,據說圍棋的變化比宇宙的原子總和還要多,遠遠超過國際象棋的變化。那時弱弱的業餘一段的我閉著眼睛也可以把圍棋AI殺個慘不忍睹。

19年後,2016年的春天,“深藍”的後輩,“阿爾法狗”與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開展了連續5天的人機大戰。那5天,原本想看狗笑話的人,包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一天一盤,五天五盤,李世石只贏了一盤,4:1,人類輸了。

當然,當時的李世石還不是世界最強手。一年後,“阿爾法狗”與當時的圍棋世界第一人柯潔開展了三番棋大戰。如果說李世石還贏了一盤,這次人類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三連殺,柯潔中途離場20分鐘,落座後,眼淚卻難以抑制。

從此,圍棋AI已經一騎絕塵。李世石贏的那一盤是人類贏的最後一盤。

重點是,如果說“阿爾法狗”版本都是通過學習以前的人類經典棋局提高自己的棋力,並存儲有幾百萬盤棋譜的話,而2017年底出來的阿爾法零則完全沒有學習任何人類知識,僅靠自我對弈,“左右互搏”來學習提高,就在40天內超越了人類幾百年來的圍棋知識積累。“阿爾法零”與“阿爾法狗”的對局記錄是100:0。

馬雲與馬斯克對話的3年後,也就是去年,2022年11月30日,對話式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橫空出世,這是首個通過圖靈測試的人工智能程序,也就是說,你已經無法通過交談來判斷它是人還是機器。可怕的不是這個,而是它是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內容,而不是簡單地搜索組合,這就已經很接近真正的AI了。

更可怕的是,創造新內容的內在的邏輯,ChatGpt的設計師們卻並不知道。這就已經很類似人類無法理解圍棋AI所下的棋了。

“阿爾法零”和ChatGpt的共同點都是:

1.無須理論,全部依賴於大數據訓練。只不過“阿爾法零”依賴的是自我對弈所產生的巨量數據,而ChatGpt使用的還是人類的現有數據;

2.需要有標準來判斷訓練的結果。“阿爾法零”的判斷標準很簡單,就是最後的贏棋,而ChatGpt使用的卻是監督學習加上無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實際上就是訓練數據的自我比對,而監督學習則是人類對期望結果的微調。

其他的就是訓練技巧及技術的問題了。

那麼,中醫實現人工智能的障礙在哪裡?

人工智能的實現並不需要理論,所以中醫的理論並不重要。中醫理論的理解難度及各流派間的理論方法體系不同,都不會構成中醫AI實現的障礙。

中醫千年的發展,擁有海量的醫案,似乎可以用於大數據訓練。但是,各流派的概念並不統一,估計很難應用得起來。

即使這些醫案能應用,訓練出來的結果也缺乏標準去判斷,也就很難迭代提升。

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中醫AI也就很難實現,最多出來一個遊戲版本,而不是實踐的版本。

但是,難解決,不等於不能解決。

應用中醫的經典診斷方法—脈法可能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途徑。下面嘗試給出初步的解決步驟:

第一步:設計製作一臺全自動脈象採集機

無須任何脈法,無須任何脈名,無須確定浮中沉,無須知道脈象後面的意義,只需要把氣口脈的所有物理化形態數據收集齊全即可。

第二步:海量採集臨床數據

全球範圍內徵集大量合作醫生,每位醫生配一臺脈象採集機。每位病人治療前後採集一次脈象,合作醫生無須根據此機器採集的數據,而只需根據自己的診斷確定治療方案,並錄入系統即可。

第三步:訓練

利用第二步的海量數據,以平人脈為標準,訓練出中醫AI初代結果

第四步:迭代

每位病人由中醫AI給出治療方案,交由合作醫生給予評估,全部採納或局部微調進入治療程序,治療後採集數據,評估治療結果。如此反覆迭代。

以上四個步驟,基本吻合“阿爾法零”和ChatGpts的訓練方法:無須任何理論,只需要大數據訓練及評估標準。所以,這種中醫AI就完全是從實踐而來,自然也是糊里糊塗地治病,說不出啥道道來。

當然,這四個步驟,每一步都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需要巨量的資金投入及技術儲備,但起碼說明了中醫AI並不是不可能實現。

可能實現的時間不會超過2050年。

新技術的浪潮是不可能抵抗的,既然抵抗不了,就得主動擁抱它。

那麼,如果實現了中醫AI,中醫的未來將走向何處?

中醫還是不愁沒有飯吃的,有了中醫AI,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醫生,會大大地擴大中醫的市場。但仍然還是有人需要去找中醫人去治療,但因為這個基數擴大了,需要的中醫人反而是更多了。只不過那時,對中醫人的要求就會不一樣了。中醫不會被淘汰,但低端的中醫人會被淘汰。

中醫市場擴大,那麼中藥種植、銷售、代煎、針灸器材、培訓市場等基礎產品及服務類會需要更多的人才儲備。

中醫AI出來後,大數據的採集會推動更深入的人體機能研究,人才篩選、特定崗位特定時期功能需求訓練等等細分領域人才崗位會因此而增加。

所以,中醫人對中醫AI倒不是不需要恐懼的,倒是西醫的市場可能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因為從目前來看,西醫很難做到每次治療前後採集數據,那麼高層次的人工智能是很難搞出來的,只能做些機器人手術之類的低端AI。■

《腔調中醫》系列文章及視頻來源均為授權原創,相關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需轉載,請標明文章出處,且不可用於商業用途。視頻或文章中所涉及所有處方及操作,均作為學術交流探討與學習參考之用,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學習、使用,本公眾號不對任何人進行模仿學習、使用時引發的任何不良後果負責。

點個在看你最有腔調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