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理改學中醫,北大碩士緣何攻讀中醫博士學位?

從物理改學中醫,北大碩士緣何攻讀中醫博士學位?

中醫書友會
第353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不是中醫專業可以學好中醫嗎?”相信很多在中醫門外徘徊左右、望而卻步的愛好者都有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北大物理專業研究生隆如何跨考中醫博士,成為一名具有良好療效的中醫師。“先賢創始於前,吾輩亦當繼往開來,繼承發展中醫,任重而道遠。”當代青年人應該向顏隆醫生學習,對未來發展之路充滿期許和希望。



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
建立深度閱讀(友誼)關係

從物理改學中醫,北大碩士緣何攻讀中醫博士學位?


顏隆,北大物理學院研究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後。

談起讀博士時為何跨專業選擇從醫道路,顏隆說:“從醫道路漫長而艱辛,卻擁有其他職業難以感受到的自豪和欣慰。”


自小,顏隆就喜愛傳統文化,兒時的顏隆曾因麻疹大病一場,自此身體虛弱,大學期間便開始自學《醫宗金鑑》等醫書,用於自身保健養生,從此與中醫結緣。


2007年,顏隆考入了北大物理學院讀研,讀研期間,因其對中醫的濃厚興趣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顏隆加入了北大中醫學社,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接觸到更多的中醫文化知識,對中醫的興趣也愈加濃厚。


“耕耘更知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顏隆深知想要從醫還需更加紮實、系統的理論知識,在北大研究生畢業後,顏隆便和朋友們相繼轉入中醫專業學習。


顏隆通過勤奮刻苦的學習考入中國中醫科學院讀博,輾轉又去北京中醫藥大學讀博士後,踏上了漫漫中醫求學路。

  • 療效是檢驗中醫的唯一標準

“經常會被人問到為什麼會改學中醫?中醫和物理不衝突嗎?”顏隆說。


在顏隆看來,物理學作為現代科學的基石,最重要的核心是物理學的理論能夠被科學實驗檢驗真偽,而且科學實驗又反過來促進物理學理論的發展。


中醫學也是這樣一門科學,中醫理論指導臨床實踐,臨床實踐又促進中醫理論的進步,傷寒、溫病的發展皆是如此。只不過中醫研究的對象是人體,比物理學研究的對象要複雜得多,故而這一點不如物理學那麼突出罷了。


正是顏隆跨學科的背景使他具備全新的視角審視中醫。在從醫的這些年,他從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博士逐步成長為一名富有經驗的博士,靠的不僅是他對於中醫的赤誠熱愛,更是他求知若渴、實踐為先的求學態度。


在臨床中,顏隆堅持用中醫理論指導臨床,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也驗證中醫理論的合理性。


曾經有一例崩漏的案例給顏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位大姐40來歲,自述患崩漏大出血近十年,反覆發作,曾經因出血過多而多次打120,送到醫院做刮宮手術救急。


曾吃中西藥無數,也無法治癒。她在一次發生崩漏時通過朋友介紹找顏隆治療,顏隆處以芎歸膠艾湯,吃藥後很快就止住出血。但是下一次月經時還是再次發生了大出血。


顏隆斟酌再三,患者雖然崩漏十餘年,但是身體仍然健碩,因崩漏出血又常常吃各種滋補品,脈滑有力,推測她的崩漏乃是熱迫血妄行,因此在芎歸膠艾湯中加入了一味黃連,從此之後崩漏就再也沒有發作過。


  • 中醫藥文化歷久彌新,傳承與創新任重道遠
中醫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中醫也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活學問。從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到明清的溫病學說,古人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完善和豐富了中醫學說。
對於中醫藥的發展,顏隆表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不同的疾病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醫學。自工業革命以後,人類步入了現代文明,中國也從傳統農耕社會走入現代工業社會,科技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變化,使得疾病也具有了新時代的特徵。

舊的疾病在消失,新的疾病在不斷出現,這對中西醫學都提出了新的挑戰,中醫既需要繼承,也需要中西醫結合的創新,研究新的疾病治療方法。

顏隆對醫學的發展之路充滿期許,“先賢創始於前,吾輩亦當繼往開來,繼承發展中醫,任重而道遠。”

推薦閱讀

五四青年節丨何任:青年中醫治學的“五宜三忌”
朱良春:給有志於學習中醫的青年一封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