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三焦?簡單一個動作就解決
中醫說的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主要作用是升降氣和通行水液。《黃帝內經》裡說,三焦經主一身之氣,是五臟六腑的總指揮,是元陽之氣的主通道,這就是為什麼經常說,三焦經堵了,健康就有問題了。百病從氣生,三焦經的症狀多與情志有關,肝膽鬱結的“火氣”也常常會由三焦經洩出。心裡有鬱結之氣,三焦經這個出氣筒又堵住了,氣發不出去,就會產生各種症狀。
有好多慢性病,也說不出到底哪裡出問題,這時好好調一下三焦經,氣調順了,身體就能正常地運行了。脾氣暴躁的人,打通三焦經,不僅可以疏洩“火氣”,“暴脾氣”自然也不見了。
打通三焦的簡單方法,就是先拍三焦經再按陽池穴。
三焦經的是這樣走向的。
每晚睡覺前,分別用左右手從對側肩膀開始,沿著胳膊外側的三焦經行走路線,往下拍打。動作快慢都行,一直拍打到手腕。可以稍微用力達到震動經絡的作用。每次至少要拍8到10分鐘,拍打時最好找找三焦經上痛點,有痛點的地方多拍打。拍完之後在陽池穴上按摩三分鐘。陽池穴是三焦經的原穴,按摩它可以將氣血引到手上,只有這樣,才可以疏通整條經絡。陽池穴怎麼找呢?位於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怎麼按摩呢?用大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按下後再左右揉一揉,在拍打完三焦經之後按摩,每次兩手的陽池穴各按摩3分鐘。拍打的方式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有好的效果,所以大家要堅持最少一個月的拍打。
身體溼氣重,這樣讓溼氣自己“流出來”!
我們身體溼氣重了,經常會有這樣一些表現,會有頭昏發沉,發熱,怕冷怕風,流清鼻涕,胸悶腹痛,不想吃飯,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喝水,倦怠乏力,長期便溏,大便經常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甚至四肢關節痠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身體上溼氣的形成,除了外界的環境影響之外,更有脾虛運化不及的影響,溼氣重怎麼辦?如果一個人的脾氣健運,是很難受到溼邪困擾的。按摩陰陵泉穴可以健脾,就是化溼的有效途徑。
怎麼找這個穴位呢?在我們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處。
怎麼按摩呢?用大拇指指腹按壓,按下去之後再揉一揉,每個腿上的陰陵泉穴每天各按摩2次,每次3分鐘。
陰陵泉穴是是脾經經氣匯聚的地方,內應脾胃,經常按摩能夠起到很好的祛溼效果。按摩陰陵泉穴不但有很好的健脾祛溼的功效,經常揉按還有增強身體免疫力,祛斑美容,治療小便不利,治療痛經,腰膝痠痛等功效。穴位養生,貴在堅持,經常揉按,長期就可以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