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天,不少人有這樣的體驗:容易疲勞,懶懶的沒力氣,食慾不好,頭暈胸悶,多汗煩熱,口苦欲飲,胃腸不適,脘腹疼痛,噁心嘔吐,失眠多夢,怠惰嗜臥,大便不調,形體消瘦等,俗稱“苦夏”,中醫叫“疰夏”。
夏天“無病三分虛”是怎麼回事?
夏季天氣炎熱,雨水偏多,人體最容易感受暑溼之邪氣,“脾喜燥惡溼”,溼氣太盛,就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脾氣虧虛,平時腸胃不好的人,或貪涼喜冷、情緒抑鬱、挑燈夜戰之人,更容易出現苦夏的症狀。
其次,夏季氣溫升高,人體出汗增多。中醫認為,暑為陽邪,易傷津耗氣,汗為心之液,汗血同源,進而引起氣陰兩虛之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口乾口渴,少氣懶言,潮熱盜汗,耳鳴健忘,形體消瘦,煩躁失眠等症狀,到了秋涼,就會自然緩解或消失。
再加上如今人們普遍貪涼吹空調、喝冷飲等,傷了人體陽氣,很多人會有低熱、身體倦怠、疲倦乏力、精神萎靡、食慾不振等不適症狀,因此也就有了“夏季無病三分虛”的說法。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保持精神振奮,安然度過夏日?做好以下四件事非常重要。
安然度夏做好四件事
1
養心
暑熱季節,驕陽似火,熱氣蒸人,容易情緒激動,心煩急躁,易怒發火,對健康非常有害。因此,要重視心神的調養,保持一個淡泊寧靜的心境,這對夏季養生極為重要。大家可以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文娛活動,如下棋、游泳等。
睡前一盆“湯”。“湯”古時指熱水。睡前一盆“湯”,賽過人參湯。泡足是古人的一種自我保健方法。足是三陰之始,三陽之終。睡前熱水洗腳,能調補陰陽,溫通經絡,調和營衛,升清降濁、安神養心,健脾和胃,減輕苦夏的症狀。
2
養脾
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最惡溼喜燥。所以夏季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如果大量進食生冷瓜果,更易損傷脾胃。建議飲食清淡,可以喝些茯苓薏仁粥、山藥粥,有益氣健脾、清暑利溼的功效。
切忌過貪涼。中醫認為,夏季多溼,溼為陰邪,易傷脾陽。脾性喜燥而惡溼,過食生冷、過吹風扇、空調過低、久臥風口等,極易損害脾胃之陽氣導致腹痛腹瀉等症的發生。
3
避暑
夏季“暑易傷氣”,即炎熱的天氣容易耗傷人體正氣,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中暑),此時要注意防暑降溫。平時可以適當吃些西瓜、冬瓜、綠豆湯。外出時要戴遮陽帽、打傘等,避免在烈日下呆得過久。
4
養陽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健康的關鍵。夏天人體容易出汗,大汗以後,人會感覺非常疲乏勞累,其實就是傷了陽氣的表現。此外,天熱時人的本能反應是尋求降溫,但如果降溫過了頭也會傷陽。比如夏天喝冷飲、吹空調、吃冰西瓜這些舉動均會傷到陽氣。大家可以通過曬太陽、增加戶外活動、少喝冷飲、保證充足睡眠來養陽。
午睡不可少。“午覺不睡,下午崩潰”。中醫很重視子午覺,中午小睡,可以補充人體的陽氣。夏季晝長夜短,人體消耗大,精力不濟。中午打個盹,能很好地恢復消耗的“精氣神”,增強抵禦暑溼之邪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夏季消暑勿忘喝茶
在夏季喝上一杯代茶飲,既能生津止渴,又可清熱解暑。下面這四款代茶飲就值得一喝。
菊花綠茶
杭菊花、綠茶各10克,用500毫升開水沖泡,隨飲隨用,有清暑明目、生津止渴、消炎解毒功效。
苦瓜茶
苦瓜1根,綠茶適量,將苦瓜上端切開,挖去瓤,裝入綠茶,把瓜掛於通風之處陰乾,再取下洗淨,連同茶葉切碎,混勻,每取10克放入杯中,以沸水沖泡悶半小時後飲服,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功效。
焦大麥茶
把大麥炒熟後備用,飲用時將炒熟的大麥用沸水沖泡後即可,有清暑止渴、益氣除煩功效。
決明子茶
決明子200克,將決明子炒熟後備用,飲用時取決明子適量,以沸水沖泡後飲用,有解暑清熱、明目止渴功效。
堅持養生,時間會報答你!
對我們公眾號有什麼好的建議 歡迎直接在後臺留言O(∩_∩)O~
想了解更多酵素秘籍等資訊?
長按指紋識別圖中二維碼快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