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震湯見於金代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由升麻、蒼朮、荷葉組成,原方並未給出具體劑量,主治雷頭風。雷頭風是指頭痛兼有似雷鳴之響聲,而頭面起核塊或腫痛紅赤的病證。該病乃由溼毒鬱結於上所致。“頭痛而起核塊,或頭中如雷鳴……”是雷頭風之常見證候。
清震湯是治療頭痛的有效方劑。筆者常以之治療感受風熱,兼有溼熱之頭痛、耳鳴、耳聾等病證,療效頗佳。現代很多人認為雷頭風臨床頗為少見,因其頭痛特點與一般頭痛不同,初起惡寒壯熱,繼之頭痛頭脹,腦內雷鳴,頭面起核,或腫痛紅赤等。導致清震湯較少使用,甚為可惜。
在這裡,用清震湯治療雷頭風當取其象。然而何謂如風如雷?
首先從自然現象雷分析。雷電是在夏天經常發生的一種大氣現象。地面暖溼氣流上升到高空,水蒸氣處於飽和狀態。當雲層內部或者雲層與地面之間形成巨大的電壓(電位差)時,為了消除這種狀態,電流就會導向空氣中,這種現象叫做放電。尤其是當強大的冷氣流侵入到暖氣流,在冷暖空氣接觸的鋒面或附近更容易出現雷電。
何謂雷頭風?一曰“腦中如風如雷”,一曰“頭如雷鳴”。兩者病症與自然現象相似。雷頭風症狀如風般迅速,如雷鳴般響亮。“初起惡寒壯熱,繼之頭痛頭脹,腦內雷鳴,頭面起核,或腫痛紅赤。”病機亦與之相應,為風熱外襲,溼熱內攻。如《赤水玄珠•頭痛門》曰:“夫此病未有不因於痰火者,蓋痰生熱,熱生風故也。核塊疙瘩皆有形可徵,痰火上升,壅於氣道,兼於風化,則自然有聲,輕則或如蟬之鳴,重則或如雷之響,故以聲如雷而為名也;或以其發如雷之迅速也。設如前論,盡作風熱治之,恐認標而忘其本也。”
故對雷頭風的治療,只要抓住重要的幾點:發病急,感受風熱,夾雜痰熱,均可使用清震湯治療。
清震湯由荷葉、升麻、蒼朮組成。荷葉升清氣,且散鬱熱。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頭為諸陽之首,位高氣清”,外而六淫之邪相侵,內而六腑經脈之邪氣上逆,皆能亂其清氣,相互搏擊致痛。故需用荷葉升清氣。荷葉是一味主藥,劑量要大一些,常用量為15~30g。
升麻甘辛微寒,入肺脾胃三經,昇陽又能解百毒、清熱消腫,兼解溼毒,升脾胃清陽。清氣得升,則濁氣自降。“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故需以升麻清熱解毒。蒼朮辛溫味苦,能燥溼健脾,“溼去則熱孤”,辛溫升散的藥物上行而發散,並保護胃氣,使邪氣不傳裡而病退人安。
曾用清震湯加味治療一位突然劇烈頭痛患者,獲得良好效果。男,40歲,2020年6月18日就診。患者突發劇烈頭痛、頭暈兩日。頭痛部位在頭頂兩側。大便不幹,腳涼,手溫正常。二便可,自覺忽冷忽熱,平素經常吹空調。拔罐後出汗較多,但仍頭暈頭疼。舌紅苔白厚膩。
診為溼熱上攻,夾雜風寒所致。當清利暑溼、散寒清熱、止痛定眩。予以清震湯加清熱散寒止痛藥治療。
處方
荷葉15g、升麻15g、蒼朮15g、金銀花15g、連翹15g、黃芩15g、白芷9g、蘆根15g、蔓荊子10g、竹葉9g、川芎15g、炙甘草6g、白扁豆15g、羌活9g、麥冬12g、陳皮12g。3劑,水煎服,每日1劑。用法:大火燒開鍋後換用小火煎煮20分鐘。
患者就診時為當天晚上,服藥時已經較晚,但第一次藥吃下去以後,當晚睡得比較深,頭痛減輕大半。直至服藥次日下午方始頭疼,略有咳嗽。服藥2日後,頭略微有些疼痛,略有頭暈。服藥3日後,頭痛頭暈已痊癒。
【按語】
清震湯清宣升散,燥溼健脾,可以用於治療多種類型的頭痛,並不限於溼熱型頭痛。現代臨床應用清震湯也非常廣泛,凡溼熱在上,頭腦清竅不靈,經絡阻塞之各種頭痛(甚至頑固性頭痛)、頭暈、頭脹、耳鳴、腦鳴、舌炎、毛囊炎等病症,均可酌情用之。老中醫張玉昌曾以清震湯加薤白、炒薏苡仁治療新生兒巨結腸徵,1劑大便得洩,3劑而腹部平坦,5劑而收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