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生注意!高考第一天結束後,家長和考生最該做的10件事!

2023考生注意!高考第一天結束後,家長和考生最該做的10件事!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兩科考試結束後,對所有的考生來說,肯定有喜有憂。

在結束了第一天的考試之後,考生和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順利完成剩下的考試呢?心理教育專家總結多年經驗,為考生和家長開出“良方”。

一、考生篇

01

睡前洗個熱水澡,睡不著別焦慮

今天晚上,許多考生可能會覺得第二天要考的科目,很多地方沒有複習到位,還會繼續複習。但是心理專家提醒,今天晚上不要複習地太晚,適當的翻翻書找找感覺即可。

另外,考前睡得著是好事,睡不著是常事。

建議所有考生睡前先洗個熱水澡,再喝杯牛奶。實在睡不著時,聽幾曲輕鬆的小夜曲助眠,或閉眼想一些輕鬆的事。

02

考完一科,忘一科

前兩科不管考好還是沒有考好,都難免會給考生的心理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走出考場後,要遵循“考完一門扔一門”的原則,不要再多去想剛才的考試,不要互相詢問自己沒有把握的題目,這樣容易影響第二天的考試。

要學會調節情緒,將自己的心情調整到最佳狀態。實在情緒緊張時,可以聽聽輕音樂,哼哼小調,或擴擴胸,轉動幾下脖子。

或者選擇看一些第二天考試的資料內容,最好選擇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建立自信心。當然,如果已經看不進去,不要勉強,更不要因此產生自責情緒。

03

適度的焦慮不要怕,也許會產生動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焦慮並不一定都是負面的,它說明你對自己有期望,很看重高考,而適度的焦慮會讓人產生動力,所以考生最佳的考試狀態是帶著適度的焦慮去考試。

但是當你過於焦慮時,要用深呼吸法+心理暗示法,在心裡暗示自己:“我會調整好情緒,我現在就很平靜,我已經放鬆下來了。”

04

轉移減壓,放鬆大腦

經過了一天緊張的考試,神經緊張,到了晚上可以適當放鬆一下。聽音樂、看看雜誌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儘量不要選擇遊戲,可能會過度刺激神經興奮,或是沉迷其中影響休息。今晚可以比平時早一點上床休息,充足的休息時間才能保證第二天的考試狀態。

除了這些方法,在考試第二天睡醒後,可以伸個懶腰,做幾次深呼吸,激活身體,保證最佳狀態面對剩下的考試。

05

明天的考試:

不到最後一秒不停筆

高考萬眾矚目,有些考生可能會因此緊張,也有些因為前邊的考試不理想而沮喪,但也有一部分考生會想著馬上就要徹底解放,扔掉高三的重擔,嚮往著美好的大學生活,因此在最後一科考試時會走神。

因此,在最後一科考試時,一定要淡定從容,堅持到最後一分鐘,切忌好勝心理,要恪守“不到最後一分鐘絕不停筆”的良訓。

家長篇

高考期間,除了考生,很多家長也會感到焦慮,也會面臨許多手足無措……

那麼,如何儘量不打擾孩子,並鼓勵他們呢?這裡有幾條建議,希望能幫助到家長。

01

不要問考場情況和考得怎樣

孩子考試完,家長不要問孩子的考試細節,比如,“考的什麼題目?”“最後一道題做了沒?”須知,你的不斷追問,就像讓孩子又經歷了一次考試,心理再強大的孩子也會受不了,無法讓他們平靜。

大多數情況,家長做一個聆聽者就好。

02

不要一味圍著孩子轉

考試期間,不少父母請假回家,整天圍著孩子轉,不是問孩子想吃什麼,就是問需要什麼,甚至恨不得把孩子的吃喝拉撒都代替了。但你想過沒有,也許孩子並不需要父母這樣,父母越是這樣,孩子越是會緊張,甚至會焦躁不安。

這時,父母要做的是還孩子清淨,讓孩子感覺和平時沒有太大區別。當然,如果孩子說,他需要你陪陪他,那你就聽孩子的話,也許孩子需要來自父母的安全感。

03

不要做孩子的心理醫生

考試期間,哪怕平時脾氣再暴躁的父母,都會變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說錯話刺激了孩子。更有甚者,有些父母會死盯著孩子的情緒變化,孩子哪怕一丁點兒的不對勁也不會逃過他的眼睛。

這時的父母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想扮演心理醫生的角色,試圖去幫助孩子緩解心中的緊張情緒。但是,因為父母跟孩子的關係本就特殊,做心理疏導是很難成功的,如果平時一直溝通不錯,可能還有點效果,但平時就溝通很少的話,這時候的臨時抱佛腳是沒用的,甚至適得其反。

04

不要對孩子說“不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我們被強調“不要”做什麼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抑制不住偏要做什麼,因為大腦只接受了後面的詞,對“不要”卻置之不理。

所以不要對孩子說:“不要遲到了”、“不要慌張”、“不要胡思亂想”。同時,大腦不僅不接受“不要”,同樣也不太容易接受所有負面的詞彙,所以要多用肯定語氣、正面語言與孩子溝通!

05

親友最好別打電話

詢問考生考試情況

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個人空間,減少跟身邊人過多的交流。親友們往往想把種種期望傳遞給孩子,這無形中會增加孩子的壓力,這時最好別給考生打電話,詢問情況或表達關心,等估分後再問也不遲。

高考期間飲食“四大注意”

一、早餐必須得吃

不吃早餐或早餐質量較低,是考生較為常見的營養問題。不吃早餐影響記憶力和注意力,學習效率會降低。人體經過一夜的休息,晚餐所攝入的食物已經完全消化、吸收了。吃早餐是為了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尤其是大腦。

研究顯示,維持大腦工作的唯一能量來源是血中的葡萄糖(即血糖),血糖是靠食物補充和肝糖原分解來供應的。如果早餐攝入不足,血糖的濃度就會降低。

不吃早餐的一個最直接的後果是,學生在第二三節課後會出現飢餓感,大腦細胞也會因血糖供應不充足,可表現為腦記憶和腦反應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將直接影響學習效率,甚至直接影響考試發揮。

二、油炸食品易飽,但會影響食慾及大腦工作效率

油炸食品易使人產生飽腹感,會降低人們的食慾,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量。

另一方面,油炸食品不易消化,會加重消化負擔,導致分佈到大腦的血液相應減少,降低腦的靈敏度,從而影響到大腦的工作效率。因此,考生飲食應以清淡為宜。

需要強調的是,堅果類食物,如瓜子、花生、甜食及奶油過多的食物要少吃。

三、忌盲目“換食”

由於學習緊張等原因,多數考生的消化功能會有所下降,表現為食慾降低。

此時,家長應參照孩子平時的飲食習慣,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儘量選擇其愛吃的食物,改善烹調方法,變換花樣,使飯菜更加可口。

考試期間切忌盲目改變食物種類,不要因高考臨近或偏聽而強迫進食某種食物,這樣做,不僅會影響孩子的食慾,甚至會出現過敏現象(魚、蝦、奶等),會因小失大。

四、冷飲不吃或少吃

考生複習考試期間,由於生活和學習節奏較快,學習負擔加重,身體抵抗力有所降低,若吃了不潔甚至變質的食品,很容易出現胃腸道問題。

高考第一天結束,

考生們已經闖過了兩大關啦!

祝願廣大考生,逢考必勝!

堅持養生,時間會報答你!

對我們公眾號有什麼好的建議 歡迎直接在後臺留言O(∩_∩)O~

想了解更多酵素秘籍等資訊?

長按指紋識別圖中二維碼快速關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