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小米方面正式發佈了旗下主打美型和影像能力的Civi系列新機小米Civi 3。硬件配置上,這款機型首發了聯發科天璣8200 Ultra主控,並配備了由兩枚3200萬像素三星S5KGD2 CMOS組成的前置雙攝,以及由5000萬像素索尼IMX800 OIS光學防抖主攝組成的後置多攝模組。
從配置方面來看,小米Civi 3明顯是一款面對特定用戶群體,並且指向性非常明確的機型。但日前關於這款新機在性能方面的一些爭論,在我們看來則顯得有些過於片面。
而此次爭論的起源,則是關於天璣8200 Ultra的命名方式。對許多用戶而言,帶有“Ultra”後綴的產品大多數時候往往代表著更強的性能,但天璣8200 Ultra雖然確實是天璣8200的改進版本,確實性能方面也有所提升,但其所增強的卻並非單純只有理論性能,而是影像方面。
在小米Civi 3的理論性能測試結果中顯示,其在安兔兔評測V9.6.2中的綜合成績為869836分,V10版本的成績則是894879分。不難發現,小米Civi 3與搭載聯發科天璣8200主控的其他機型基本處於同一理論性能水平,並且由於架構、頻率並沒有大幅升級,例如其CPU大核的峰值頻率依然為3.1GHz,因此出現這樣的測試成績並不令人意外。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搭載天璣8200主控的機型、諸如Redmi K60E和iQOO Neo 7SE,基本都主打越級硬件配置的高性價比機型,追求的也是更高的理論性能,所以在產品定位和性能調校上,也明顯與小米Civi 3有所差異。
而真正與小米Civi 3定位類似、且配搭載天璣8200的機型,則是vivo S16 Pro和vivo S17 Pro,並且這三款機型所面向的也是相同的用戶群體。
官方海報上清晰的表明了“影像蛻變”
事實上,天璣8200 Ultra的“Ultra”之處,所指的是影像方面。聯發科方面在公佈這款新主控時就已明確,其是與小米進行的全鏈路深度技術合作,主要是通過天璣開放架構為小米影像大腦提供了耦合接口,小米方面則通過這個接口,將小米影像大腦中諸如小米快拍等功能引入。
天璣8200 Ultra引入小米影像大腦後所帶來的影像能力提升
從用戶層面來說,諸如小米快拍架構的引入,將會帶來快拍能力的全面提升,並在例如人像、夜景、HDR,以及連拍速度等方面明顯進步,特別是後面兩者的速度提升更是分別達到了153%和235%,可謂十分驚人。
而在手機廠商層面,天璣8200 Ultra的積極意義則在於創造了具備泛用性的兼容層,即“跨平臺中間層”,並在此次幫助小米減輕了相應機型進行針對性適配的工作量。甚至在後續天璣移動平臺更新後,雙方可以藉助兼容層的現有數據,加快具體機型適配新平臺的速度,使得其能夠更加快速的面市。
由此就不難得出以下的結論,其一是由於受眾的差異,使得不同機型的性能調校各有不同。諸如小米Civi 3針對的是影像和美型設計的用戶群體,而Redmi K60E則是定位高性價比中端性能向機型,顯然兩者面向的用戶群體會大相庭徑。因此單純以理論性能作為評判的依據,顯然過於片面。
其二則是對於“畫表格”這種單純對比部分硬件配置的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部分項目進行直接比對,但例如外觀設計、影像能力等方面,顯然並非可以用單純的數據來可以說明一切。尤其是類似影像這樣需要實際使用才有結論的功能,紙面數據的參考價值自然也就並不大了。
不難發現,天璣8200 Ultra雖然確實是基於天璣8200打造的一款增強型主控,但其加強的方向明顯是影像能力。因此只看到“Ultra”這個後綴名,就認為是一款加強性能的產品,是不是有些過於不負責任了呢。
智能手機的電池健康功能,為何會遭到用戶“嫌棄”
逐步成為標配的電池健康功能,卻與部分用戶的習慣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