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這個穴位大家可能都不是很熟悉,但婦科大夫應該不會陌生。
因為這個穴位,是治胎位不正的特效穴,至於什麼原理先不管,把這個技巧掌握了,萬一哪天用上了呢?
13年家父生日那天,一位中午過來祝壽的親戚,在席間問起我,說他的女兒,嫁到農村去了,在孕30周的時候,他帶出來做產檢,發現胎位是臀位。
他女兒平時身體就差,經常感覺身子沒力氣,有時還伴有胸悶、腹脹等,怕什麼閃失,到時找醫生就慢了。
農村(離鎮子其實也就幾公里,鎮上的衛生院有接生能力)出來不容易,醫療條件差一點,想接到鎮上來調養一陣子,問這胎位能不能正了?能正,到時就不用剖腹產了。
正好那時我在休年假,我就說,你今天就把她接出來,我試試,到時你就多留心,有問題趕緊送醫院。
這位親戚很信任我,因為他之前有很嚴重的慢性支氣管炎,經我調治,恢復正常了。
等他把女兒接來後,我讓她坐在椅子上,解松褲帶,令腹肌松馳(觸診感覺她腹肌過於柔軟,力量不足),我點上兩根艾條,對著她的雙側至陰穴(離穴位大約15~20釐米遠)施灸,10分鐘左右,竟遇到了難得一見的循經感。
她說,感覺有一股線條狀的溫熱感,沿著小趾側、經足背、經下肢的後側緩緩上升,一直到尾椎骨骶骨、腰部後則漸漸擴散(循經感可遇不可求,只有經絡敏感的人,才有這種感覺),隨即感到胎兒轉動,我當下停止施灸,帶去衛生院婦產檢查,發現胎位已正。這是十分迅速的效果,實出意料之外。
我也隨時電話回訪,她在那次治療後半個月,因為過於勞累,胎位又一次轉為橫位,讓她父親再次施灸三天,又回覆正常位。我叮囑注意休息後,矯正胎位穩定,足月順產一子。
這是一種很簡便的方法,買一盒艾條,備在家中,親人隨時可以幫助操作,方法就如我在文中所示,簡便易行。
胎位異常一般指妊振30周後,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不正,較長見於腹壁鬆弛的孕婦和經產婦。胎位異常包括臀位、橫位、枕後位、顏面位等。以臀位多見,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由於胎位異常將給分娩帶來程度不同的困難和危險,故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灸至陰穴,是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方法,古代由於缺乏必要的產前檢查,往往不能早期診斷胎位不正,以致臨產時始發現,那時,就是在闖鬼門關了,不是每個醫生都是閻王敵,能從死神手中搶人。因此,我們比古人幸運,有產檢,能更早發現胎位不正,更早地進行干預。
可能讀者要發問了,古代人都發現不了胎位不正,憑什麼又說至陰能治胎位不正?
有經驗的醫生,能憑胎兒打嗝發現頭部的位置來判斷胎位,但也並不是每個醫生都能操作。
有些不走運的,在臨產時,才發現胎位是橫的,卡住了。這個叫橫產手不出,想想,接生的人,看著一隻小手先出來跟人打招呼,夠嚇人。
在明代《針灸大成》裡,記載至陰穴的使用,就是治橫產手不出,這時已經是危險關頭了,用的就不是艾條了,而是搓成麥粒狀的艾粒,沾點油,粘在至陰穴上,點燃,艾粒一直燒,到燒到灰燼(挺痛的),再接著放一粒,接著燒,連燒三粒。能不能糾正,就看命了。
現代人,及早發現、及早灸,不用直接燒,而是隔空溫和灸,已經是幸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