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領唱,眾人附和,誰唱響了長壽拖灘號子?

一人領唱,眾人附和,誰唱響了長壽拖灘號子?

在長壽區長壽湖鎮,有位深受大家尊敬的老人,他用洪亮的歌聲,唱響了當地的龍溪河拖灘號子,被當地人尊稱為楊老師。

6月7日,在長壽湖鎮人民政府旁的一片空地上,重慶晚報記者見到了久聞大名的重慶市級非遺長壽民歌的代表性傳承人楊百克。他揹著心愛的二胡,揣著厚厚一疊民歌詞譜,隨手找來兩塊廢棄紙板,與重慶晚報記者就地而坐。

“老了,嗓子沙啞了,但還能唱。”楊老說,就這樣唱下去吧。


看視頻賞一曲號子吧

一場不解之緣去了長壽湖

楊百克

“我們一家,跟重慶有不解之緣。”楊老祖籍在湖南,年幼時跟著父母來重慶生活。父母都是教師,從白市驛到木洞,楊老都跟在父母身邊。

“家裡要是來客人,晚飯後,父親準會就著昏暗的火篾燈唱幾句。”父親愛戲曲,楊老自小耳濡目染。

“9歲登臺唱京劇,12歲拜師學川戲鑼鼓唱腔……”在楊老手寫的“藝術簡歷”上,重慶晚報記者看到了他的藝術啟蒙。真正教會他唱民歌、山歌以及掌握曲藝技藝的老師,是原巴縣歌王白炳成(重慶第一批民間歌手之一)和原重慶曲藝團老演員周宗興。

上世紀60年代初,在原木洞農業中學教了一年書的楊老,經人介紹,機緣巧合來到長壽湖農場工作。“那是重慶當時最大型的農場之一,職工最多時有3000多人。”那些年生活條件有限,楊老說,去農場,不外乎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

養馬、曬糧食、看庫房,剛到農場時,年紀輕輕的楊老,分在供銷科工作了兩年。而後,由於性格耿直、做事踏實,成為農場捕魚隊的一員。這一干,就是整整18年

號子內容節奏不盡相同

楊百克(左1)領唱龍溪河拖灘號子

以船為生的生活枯燥嗎?楊老說,並不,那些年,他對龍溪河拖灘號子的傳統文化進行了鑽研,走訪、整理、收集了大量資料

根據他的歸納總結,楊老介紹說,龍溪河全長100餘里,修建長壽湖前,龍溪河上險灘重重,船工行船逆險灘而上,十分艱難。為鼓舞鬥志,形成合力,人們呼喊著號子,久之則形成了龍溪河拖灘號子

“傳統的原生態龍溪河拖灘號子主要分為平水號子、急水號子、進灘號子、鬥灘號子、拼命號子,內容節奏不盡相同,不用任何樂器,主要是行船時沿途呼喊。但隨著行船水情的變化,船工們吟唱的號子產生了一些變化。比如,在平灘時,拖船在平灘靜水中行進,聲音宛轉悠揚;逆水而上時,號子高亢悅耳,悠揚粗獷,感召力強;進入急流時,灘口之下號子聲急,悽楚動聽,幫唱的聯手們用原生態的四部合聲,十分感人;水急浪高時,號子一聲強似一聲,一聲緊似一聲;在急流中時,船工們拼命拖船,號子簡單,震天動地,體現敢於拼搏、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氣概……”

楊老說,上世紀50年代中期,由於在龍溪河上修建了長壽湖,水位上升,險灘減少,拖船打魚、過灘的景象不多,龍溪河拖灘號子的傳唱就這樣減少了。

號子唱響帶徒上百人

18年的農場捕魚生活,也成就了楊老。那些年,一人領唱,眾人附和的場景,成為長壽湖一帶標誌性的風景線。

“長壽湖大力發展漁業時期,長壽湖農場後變成長壽湖漁場,重慶的漁業專家帶著船工們,曾去三峽地區取魚卵。通過精心培育繁殖,農場漁業頂峰時期年產量達到400萬斤。我印象很深刻,每年魚類的生殖洄游期,白鰱、草魚密密麻麻往上游,成片一躍而起,極為壯觀,以至於工友們幹勁足,有力量,拖灘號子那是唱得響亮。緊隨而來的,是長壽湖開啟了旅遊發展之路,挖掘傳統文化,龍溪河拖灘號子由此得以重現,我和船工們曾受邀到重慶各區縣表演,受到各界歡迎!不過,隨著機動船舶大量增加,人工捕魚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楊老說,他這才上了岸。

告別了捕魚隊,楊老到了漁場工會俱樂部當負責人,也是單位的文化幹事。因痴迷民間藝術,退休後的楊老辦起了樂隊,鎮上誰家有婚喪嫁娶,都會請他去表演清音、車燈、二胡、揚琴、花鼓等。不僅如此,他還召集熱愛文藝演出的村民,組建了一支文藝團隊,專門負責下鄉巡演。正因為他的熱愛和堅持,得到了長壽湖鎮文化站的大力支持

目前,楊老已帶徒上百人。黃超群、楊志洪、江佩琴、袁淑賢等人學成後,自己也當上了師傅,並組建了自己的演出隊伍。最值得楊老欣慰的是,兒子成了徒弟,繼承了這門非遺文化

希望更多人瞭解長壽民歌

有朋自遠方來,我希望更多人瞭解長壽民歌,這裡不僅有號子,還有山歌和小調。”楊老說,傳唱,已成為他晚年的全部精神生活。

近些年,每當夜幕降臨,長壽湖大小廣場上,時不時會傳來一些本土音樂,運氣好的話,能欣賞到快板《長壽湖的新事兒多》,民風民俗節目《大花轎》《龍溪河花鼓》,清音《布穀鳥兒咕咕叫》,以及聯唱節目長壽盤歌《割谷歌》《栽秧歌》《豐收歌》等。其創作者是楊老,教大家唱歌、跳舞、識譜的也是楊老。正因為楊老廣收徒弟,毫無保留,好口碑可謂一傳十、十傳百。

鎮上有個免費的“非遺音樂培訓班”,主講老師還是楊老,今年以來,他收了20多個學員,大家都說,佩服他的敬業,按道理每週只教一節課,他會免費多上兩三節

“楊老師,您多休息。”學員們總這樣提醒他。

“我年輕時期魚吃得多,身體向來不錯,今年就滿80歲了,只要我唱得動,我就想方設法去發揚它!”楊老說到動情處,即興唱了一段:“龍溪河上拖險灘喲,水勢兇猛上灘難喲呵嘿……”

周邊路過的人,都停下腳步,向楊老投來尊敬的目光。

重慶晚報-廂遇記者 李琅 首席記者 王薇

圖片由長壽區文化旅遊委提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