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首日,在杭州十四中考點,語文考試還沒有結束,一名男生就走出了考場。面對媒體採訪,他喊話馬化騰:“騰訊能不能把QQ空間改回老版?新版太難用了!”對此,騰訊QQ在官方微博回應,騰訊非常重視男生的建議,等考試結束後,會第一時間聯繫。
巧的是,就在男生髮問的前一天(6月6日),QQ空間度過了18歲生日,和不少高考學子同歲。但對於更年長的人而言,這是熟悉又陌生的產品。尤其是80後、90後,翻開記憶的相冊,面對曾經的自己,需要莫大的勇氣。
00後放飛自我的地方
很多“黑歷史”都捨不得刪
因喊話登上熱搜後,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誰還在用QQ空間?答案是,00後,也就是和QQ空間一起成長起來的一代。
今年在杭州讀大一的小徐就是其中一位。他的QQ名叫“LA.4am”,意為“凌晨4點的洛杉磯”。他從初一開始用QQ空間,那是他們社交的主戰場和“朋友圈”,“每天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在QQ空間裡看別人的評論和互懟了。”
現在回過頭看當年發的內容,小徐也會為一些“沙雕”言論感到“羞恥”。諸如“我因為長得帥性格好,所以人氣很高,每次發東西都好幾十條點贊和評論”。
“那簡直就是黑歷史,但又捨不得刪掉,所以就把全部內容設置成‘僅自己可見’。”小徐說。
性格內斂的紙鳶也是2003年出生,同樣喜歡用QQ空間,不過大多時候在“潛水”:“我很少發內容,但喜歡看別人發的東西,點個贊或者轉發一下,留個腳印就走。”
紙鳶喜歡的內容多集中於笑話、歷史故事、學科知識等,自嘲畫風很營銷號。他最近一條“說說”,是去年10月發佈的:如果明天世界並沒有終結的話,到時候和我一起去旅行吧。“就有人來問我是不是有喜歡的人了,實際這是一句歌詞,只是覺得很文藝而已。”
李拉拉今年16歲,QQ空間4年老用戶。因為QQ好友基本上是同學,她常發的也是學校日常。對她而言,QQ空間比微信朋友圈要更自由,可以隨意放飛自我。“如果有些內容不想給爸媽看,也會改發到QQ空間去,他們肯定不玩QQ空間。”
上大學之後,這些少年郎就逐漸增加了微信的使用頻率,“好像沒辦法改變,變成大人了就得用大人的工具。”
10多年前的QQ空間
伱吥!定╃→躲de過
2005年,騰訊正式推出QQ空間。一年後,用戶可以像在現實中裝修房子一樣,打扮自己的空間——和日後大火的“元宇宙”概念撞了個滿懷。
最早的QQ空間是可以和螞蟻森林一樣交互的。只要有人訪問和評論,就能獲得一定積分,長出花藤。到後來,QQ空間推出“黃鑽”會員,可以用“氪金”的方式打造空間。
當然,沒錢也有沒錢的玩法,去網上找現成的空間模板,將代碼複製過來。當時盛行的《電腦迷》雜誌每期3元,帶一張光盤,裡面有很多新鮮潮流的代碼。
2009年,QQ空間上線“QQ農場”,引發全民“偷菜”。鼎盛時期,QQ農場月活躍用戶數突破3.2億人,這個紀錄即便是巔峰時期的《王者榮耀》都要避讓三分。
除去這些耳熟能詳的產品和模式,QQ空間也是當年網絡文化野蠻生長的地方。和現在的awsl、yygq等一樣,“火星文”是那個年代的網絡流行語、年輕人的專屬“代碼”,在多數長輩看來,也是“不好好說話”。“小女子”非得表達成“尛釹孑”,“逃避不一定躲得過”得複雜成“逃避吥!定╃→躲de過”……
表達個性的世外桃源
尋求安慰的樹洞和依靠
當年微信崛起,很多人擔心QQ從此沒落。但無論80後、90後還是00後,剛脫下小天才手錶、擁有手機的少年們,還是一股腦兒湧入QQ。他們思維活躍、精力充沛、表達欲旺盛,QQ空間提供了將他們和父母甚至社會隔絕,一個難得地展示自我的世外桃源。
和10多年前一樣,現在的QQ空間依然是孵化亞文化的溫床,帶著時代特有的印記。
你知道二次元和漢服,但知道pia戲嗎?這是“戲精”上身的年輕人特有的減壓方式。它起源於廣播劇配音,本是用於練習指導配音的活動,後來經過不斷衍生,越來越多配音愛好者加入,逐漸形成了pia戲圈。
據知乎上喜歡pia戲的網友“回答撒的”介紹,他們還用pia戲幫壓力大的中小學生入睡。“群內很多群友主動分享人聲助眠語音包,有數羊助眠的磁性男聲、朗誦英文單詞的溫柔女聲等。”
另一個和QQ空間有關的,是“牆”文化。由個人或者團隊通過QQ收集信息,通過QQ空間“說說”的形式把消息發出來,就叫“上牆”。
在貴州清鎮職教城的陳松(化名),一度管理了16個不同的校園牆。其中一個是清鎮職教城表白牆,總訪問量有307萬,很多情竇初開的少年將他和團隊視為傾訴對象。
2022年,小憂來到長沙一所初中實習。她瞞著大家,偷偷在QQ空間,模仿《解憂雜貨店》裡的浪矢爺爺,建立了“解憂信箱”。直到現在,孩子們也不知道每天傾訴的信箱後面,是他們的老師。
慢慢地,這個牆從她的學生們,擴展到外面的孩子,甚至成年人。她印象最深的傾訴者是一位中學女生,因為家庭和學業壓力大,向她陸續傾訴了500多天。“如果能給黑暗中的人提供一點點光亮,那就足夠支撐我把這個牆堅持下去。”小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