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牽手門後續,其實在為他「洗白」

6月最火熱的事件,恐怕要數成都牽手門了。

事情其實一點都不復雜,一位街拍攝影師拍攝了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年輕女性手拉手逛街的視頻,發到了社交平臺上。

誰知道網友很快扒出,男子是大型國企的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和總經理,女子是他任職公司的員工,但並非是他的妻子。

      圖源:網絡,下同   

緊接著,女子又被扒出生活極度奢靡,光在北京SKP就擁有240萬積分,相當於實際消費240萬。

這件事背後有太多的遐想空間,一時之間“國企領導牽小三逛街”的詞條刷爆了熱搜。

事件的兩位主角在熱搜上掛了好幾天,每個相關話題都有過億級別的閱讀量,總閱讀量達到二十多億,甚至壓過了高考。

有人戲稱,他們搶了千萬考生的熱搜。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著熱度的狂飆,事態逐漸走上了失控的道路。

賣爆單的“免職裙”

“國企領導牽手小三逛街”事件在全網發酵後,官方通報也緊隨其後——

涉事的國企領導被免職,接受紀委核查,女方也被停職接受調查。

本以為事件可以告一段落了,結果卻朝著奇怪的方向發展而去。

昔日“小三”一出場就會被全網唾罵,然而,這次風暴中心的女主卻被很多人連連誇讚貌美高挑、身材好,連帶著她穿的一襲粉色長裙被網友瘋狂種草。

這條裙子被網友戲稱為“免職裙”,不太好的寓意也抵擋不住裙子的火爆。

“牽手門事件”衝上微博熱搜的同時,女主的同款裙子也登上淘寶熱搜榜第一。

這條裙子是生產於兩年前的舊款式,女主還曾在淘寶曬出買家秀,此前月銷量只有幾十件,店家也在頁面上打著“小眾”的標籤。

隨著事件曝光,這款裙子直接賣爆單了。

一夜之間,訂單像潮水一樣洶湧而來,銷量高達4000多件,銷售額超200萬,受到衝擊的淘寶店家直呼“太意外了”。

很快,店家開啟了直播,直播間瘋狂湧進50萬人,總價值450多萬元的裙子銷售一空。

很多人嗅到商機,一窩蜂趕來。

淘寶頁面上,明晃晃的一片“免職裙”“三姐同款”“董小姐同款”…….

淘寶直播間也淪陷了,一大批主播紛紛穿著同款粉色裙子帶貨。

緊接著,同款情侶穿搭出現了。

結合近期網絡火爆的“多巴胺穿搭”,同款的粉色POLO衫和粉色花瓣裙也有了姓名,被稱為“多巴胺情侶穿搭”。

直播間開始出現一男一女,分別穿著粉色POLO衫和粉色花瓣裙一同直播帶貨。

惡搞的網絡主播也不放過這一機會。

一男子穿著同款裙子反串出演女方,和另一個男子牽著手走在街上,get同款街拍。

事件發酵到現在,風向漸漸變歪了。

本是一起負面新聞事件,涉事男女的同款穿搭卻被大肆吹捧。

緊跟著,一大批嗅到流量的網絡主播不分是非,紛紛趕來直播帶貨。

這起事件的發展走向,越來越熟悉了。

病態的流量世界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哪裡有流量,哪裡就聚集著網絡主播。

而當流量被擱置在所有事物之前,甚至超越道德,魔幻的事情就會發生。

最近,河南小麥受災事件中引出的一系列現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正逢小麥收穫季,河南多地持續降雨,導致待收割的小麥發黴發芽,這是河南近十多年來最為嚴重的“爛場雨”天氣。

事件登上熱搜後,有網絡主播竟然打起了河南小麥的主意。

麥田裡散落著格格不入的直播裝備,一群衣著光鮮的主播聲稱來幫農民割麥子,麥子沒割多少,對著鏡頭求打賞的話倒是說了不少。

口中是割麥子,心中全是割“韭菜”。

再往前看,這樣的事件只多不少。

東京奧運會,全紅嬋奪得金牌後,成為全網熱點。

一大批網紅博主跑到她家門口直播或錄像,最多時,一天有兩千多人打卡圍觀,深夜不退。

全紅嬋一家不堪其擾,家中老人被擾得兩天沒休息,逼得她家人不得不出來哀求:“請你們小聲一點。”

當祝福摻雜著目的,當圍觀帶著利益,一切都變了味。

就連尋子認親現場也難逃網紅博主的“入侵”。

2021年,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與被拐14年的兒子孫卓終於相認,一家人相擁而泣,畫面令無數人動容。

另一邊,大量主播蜂擁而至,聚集在孫海洋的家裡,直到深夜也沒離開。

眼看熱度即將褪去,有的主播乾脆不裝了,在現場催促觀眾:“你們快點關注下這個賬號,待會兒停播了就找不到了。”

意圖一目瞭然。

一些網紅博主擾人清淨也就算了,為了自己的生意影響別人的生意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前段時間淄博燒烤大火,一個長相帥氣的淄博“鴨頭小哥”也跟著火了。

很多人網紅博主聞流量趕來,聚集在他的鴨貨店前拍攝,有的主播甚至上手摸他的肌肉,摸完對著鏡頭說“我給家人們摸到了”。

但這些蜂擁而來的圍觀者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收益,很多人只看不買,導致他的營業額是整條街最少的。

最後小哥無奈暫停營業,在直播間氣到落淚。

此前,一位96歲的老奶奶也被推到流量的漩渦中心。

河南鄭州,這位老奶奶多年擺攤賣菜饃,因頻頻爆出金句意外走紅。

許多主播在老人家的攤前架起設備直播,把攤位圍得水洩不通。

深夜,這位奶奶還在回答主播的提問,疲態盡顯。

這場鬧劇以老奶奶停止出攤才得以收尾。

流量當頭,有些主播甚至可以喪失生而為人最基本的同理心。

此前,曾有主播拿著母親遺照直播賣貨。

直播間,有一男子在賣自己頭上戴的白色孝帽。

過了一會,他拿出母親的照片,笑著說:“你們看這是我媽媽,戴著我家的孝帽子,走了三年多了。”

但很快就有網友發現,兩個月前,該男子還發布了和母親互動的視頻。

在這一刻,孝帽的“孝”顯得尤為諷刺。

“家難”被當作博流量的工具後,底線一步步被突破,“國難”也被當做了流量噱頭。

前年的河南暴雨,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有人捐款捐物,也有人在收割流量。

河南衛輝,在救援隊轉運群眾間隙,一艘價值約2.7萬元的救生艇被偷了。

原來是網紅博主拿去拍攝了,視頻中,他穿著救生衣,假裝救援人員,謊稱要去救人。

事情敗露後,這些人不僅不道歉,反而與真正的救援人員發生爭執。

而這時,距離救生艇被丟已經過去了四個小時,且救生艇損毀嚴重。

在抗洪救災分秒必爭的危急時刻,四個小時可以用來救多少人,這些網紅博主的行為不亞於“謀財害命”。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鬧劇不停上演,連帶著下限也在不斷突破。

到後面,一起熱門社會事件存在的意義,彷彿只剩下了是否能為己所用的流量。

當流量完全淪為生意,甚至成為唯一驅動力,整個社會病態的一面開始浮現了……

娛樂至死

當人被流量所裹挾,不止會擾亂他人正常的生活秩序,更有可能丟掉自己的性命。

短視頻平臺主播三千哥,把喝酒當做吸引流量的噱頭。

為了“家人們”的誇讚,和更大的流量,他經常和人連線進行“狠PK”,懲罰都是常人整不了的“狠活”。

喝酒被平臺定義為違規行為,他之前有賬號因飲酒被封禁。當晚採用多個賬號直播、遮擋酒瓶等手段,繞開平臺審核規則。

在最後一次直播PK中他落敗了,為了完成懲罰,他以每瓶5秒鐘的速度將面前的3瓶白酒喝掉,即使身體已經出現不適,他仍舊喝下了第四瓶。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半個月內,另一位主播“中原黃哥”同樣因為飲酒過量,在直播中離開了人世。

他當時還去參加了“三千哥”的葬禮,並表示以後要少喝酒。

再往前數,還有主播為了流量直播吃蜈蚣,最終丟了一條性命。

人們獻祭自己娛樂觀眾,很容易就失去判斷力,跨過那一條底線,釀成慘痛後果。

而當娛樂的觸角伸向那些原本應該嚴肅對待的領域,更是會對整個社會的秩序造成衝擊。

周立齊原本是個小偷,因為盜竊電動自行車被南寧警方逮捕,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一本正經地講了許多歪理。

比如“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偷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他甚至被尊奉為“竊·格瓦拉”,成為各種鬼畜和二創視頻中的常客。

離譜的是,他出獄那天,在監獄門口接他的除了他的家人,還有幾位開著瑪莎拉蒂或保時捷的網紅公司負責人。

他們開出200-300萬簽約費的價碼,想要邀請周立齊去當網紅直播,在此之前,更是有30多家網紅經紀公司接觸過他的家人。

他們只覺得這件事好玩,有流量,卻忘了這位“網紅”是靠偷電瓶車“起家”,追捧他無異於損害法律的威嚴。

之前,各大平臺的美妝博主掀起過一波家暴妝的“風潮”,利用化妝技術把自己打扮得滿臉傷痕,如同遭受過家暴一般。

博主們的關注點都停留在“我太酷了”、“我太美了”,彷彿掌握了一門炫酷的技能。

他們只顧著娛樂,卻不願意去想一想,那些家暴受害者遭受的傷害,那些鮮血淋漓的傷口,要用一生來治癒。

《暗黑榮耀》爆紅之後,不少人對劇中角色李莎拉長期吸毒後的“破碎感”面容很感興趣。

於是,美妝博主們拿起化妝品,跟風推出了“仿毒蟲妝”。

毒品對人類造成的真實危害,緝毒幹警為了禁毒所做出的努力與犧牲,就這麼在濃妝淡抹間淡化。

當初駭人聽聞的杭州殺妻案真相大白後,“化糞池警告”、“兩噸水警告”成了“時下熱梗”。

哪怕是夫妻分享日常的視頻下面,都有人在肆意玩著這些惡臭的梗。

很多人覺得,只是在玩梗,用不著上綱上線。

殊不知,正是這樣的心態,才會讓整個社會一點一點滑入深淵。

當人們的注意力被娛樂牽扯,難免對真相以及事件背後的嚴肅議題視而不見。

牽手門事件背後,我們應該關注監督對國企領導的追查,關注是否有貪腐問題,呼籲啟動對女主是否享有特權進行調查,如果一條裙子獲得了巨大的流量,必然會分走那些真正重要問題的熱度。

當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河南小麥受災事件中網紅的自我表演上,如能否及時烘乾入庫、如何保證發芽黴變的小麥不流入市場、如何通過理賠減少農民的損失等真正應該關心的問題,則被埋藏在洶湧的流量之下。

吳亦凡事件之中,大家都在玩“吳籤”梗,注意力都集中在對他個人身體狀況的嘲笑上,卻忽略了這本質是性侵害問題,是強權者對弱勢者實施的性暴力。

與嚴肅一同被消解的,還有對受難者的共情。

我們太容易目睹悲劇,進而無視悲劇,最後嘲笑悲劇,受難者的痛苦就這麼被一步步解構,人們對那些沉重的話題放鬆警惕,底線被一步步突破。

而整個社會的底線一旦被突破,就再難恢復如初。

《娛樂至死》裡有一段話:

“人類悄無聲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願,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如果一個民族分心於繁雜瑣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週而復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了幼稚的口水話……那麼這個民族就會發現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的命運將在劫難逃。”

誰也不願意生活在一個完全娛樂化的世界,誰也不願意當危難降臨在自己頭上的時候,自己只能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樂子”。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用自己的行為和言論,為未來的世界投票。

掌握好自己手中的投票器,關注那些真正需要關注的問題,對抗過度娛樂化的傾向,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

點個「在看」,從現在開始,共同守護我們的世界。

部分參考資料:

1. 《無良直播,瞄上收麥!》 央視網
2. 《化糞池警告,一點都不好笑》 南風窗
3. 《“毒蟲仿妝”走紅社交平臺引發爭議,畸形審美不能稱作美》 揚子晚報
4. 《27歲“中原黃哥”直播PK喝酒後去世 家中牆壁寫著“錢比命重要”》 上游新聞
5. 《網紅主播“三千哥”之死:拼酒直播為何沒完沒了》 剝洋蔥people

10 / Jun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哈酥&離蔭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