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夏天“無病三分虛”?只要這樣做“精氣神”都回來!

進入夏天,不少人有這樣的體驗:容易疲勞,懶懶的沒力氣,食慾不好,頭暈胸悶,多汗煩熱,口苦欲飲,胃腸不適,脘腹疼痛,噁心嘔吐,失眠多夢,怠惰嗜臥,大便不調,形體消瘦等,俗稱“苦夏”,中醫叫“疰夏”。

夏天“無病三分虛”是怎麼回事?

夏季天氣炎熱,雨水偏多,人體最容易感受暑溼之邪氣,“脾喜燥惡溼”,溼氣太盛,就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脾氣虧虛,平時腸胃不好的人,或貪涼喜冷、情緒抑鬱、挑燈夜戰之人,更容易出現苦夏的症狀。

其次,夏季氣溫升高,人體出汗增多。中醫認為,暑為陽邪,易傷津耗氣,汗為心之液,汗血同源,進而引起氣陰兩虛之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口乾口渴,少氣懶言,潮熱盜汗,耳鳴健忘,形體消瘦,煩躁失眠等症狀,到了秋涼,就會自然緩解或消失。

再加上如今人們普遍貪涼吹空調、喝冷飲等,傷了人體陽氣,很多人會有低熱、身體倦怠、疲倦乏力、精神萎靡、食慾不振等不適症狀,因此也就有了“夏季無病三分虛”的說法。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保持精神振奮,安然度過夏日?做好以下四件事非常重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