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東: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與理論邏輯

羅文東: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與理論邏輯

作者:羅文東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年6月12日 第3版)


文化若水,潤澤人心;文明如光,照亮前程。人類的進步、世界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和文明的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圍繞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了全面系統深入闡述,表明我們黨對文化建設和文明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根基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和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並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裡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們很早就有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稻米粟黍、豬狗蠶繭等都是中華先民最早從野生動植物中培育而來的。我國古代文明成果如四大發明、詩詞歌賦、禮樂教化、律法制度、經史子集等都達到當時世界文化發展的高峰,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開創了以文治教化為主旨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特性,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揭示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及其決定性意義,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和不懼新挑戰、勇於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並存的和諧格局,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幷蓄的開放胸懷;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鑑而不搞文化霸權。只有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特性,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獨特的發展道路和本質屬性

近代以來,西方國家憑藉啟蒙運動、科技和產業革命,首先進入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他們在促進生產力巨大發展的同時,對內剝削壓迫、對外侵略擴張,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於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尤其是鴉片戰爭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遇“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亡國滅種的大危機。從太平天國起義到義和團運動,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當時的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而進行的艱苦探索。但無論是返求國粹以重振中國文化,還是仿效西方以再造中華文明,都以失敗而告終。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我們找到了救亡圖存、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武器。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以“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為己任,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斗爭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努力推動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提出“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領導人民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政治前提和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後,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掃除舊中國留下來的貧困和愚昧,提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物質基礎。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提出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成功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旗幟指引方向,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全面闡述了“兩個結合”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明確指出“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結合”的結果是相互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並有力地作用於道路、理論和制度,讓我們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總之,“兩個結合”是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由之路,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緊密聯繫,有機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們建設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社會主義文明,是物質與精神辯證互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型文明,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新型文明,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型文明。這種新型文明破解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展現不同於西方文明模式的新圖景;遵循人類文明發展的普遍規律,具有基於自己國情和時代特徵的民族特色和時代價值;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先進本質,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代表人類文明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美好的發展前景。

科學的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引和民族文化的有力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比如,堅持和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守護好中華文脈;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促進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要把互聯網這個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增量,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建設網絡文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文明交流互鑑,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等等。這些重要觀點涵蓋了文化建設的各領域和全過程,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既超越中國古代文明又超越西方近代文明的偉大創造。我們不是循環論者,而是進步論者,復古守舊從來沒有出路;我們不是封閉論者,而是開放論者,閉關自守終究落後捱打;我們不是終結論者,而是發展論者,人類文明不斷前進,永遠不會終結。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古老而常新的中國,在源遠流長、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為人類保存著最豐厚的文化遺產和最壯美的文明圖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一個長期的、世界性的歷史過程,更是一項艱鉅的、探索性的偉大事業,絕非一蹴而就、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不斷加強對文化建設和文明發展的本質規律和重大問題的研究闡釋,為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羅文東,系中國歷史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
編輯:水 壽
校審:子 玪
中國歷史研究院官方訂閱號
歷史中國微信訂閱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