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助你度炎夏

“三寶”助你度炎夏

“三寶”

助你度炎夏

四川 達州市/蘭政文

     古人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就說這炎炎夏日,要想平安度過,不妨藉助於食中“三寶”。這三寶即三種亦藥亦食的食材,請看筆者一一道來。

食中第一寶:藿香

     不少人是從藿香正氣水認識藿香的吧?難怪會只想到它是一味藥物,沒往食物方面想。實際上,藿香不僅是一種美食,它的營養價值還不菲哦。尤以高鈣、高胡蘿蔔素著稱,其他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也有一定含量。至於藥用,中醫重在用其芳香化溼、解暑發表、和中止嘔之功,認為對夏季高發的暑溼、風寒、嘔吐等病症防治作用顯著。中暑感冒可用之,胃腸不調可用之,噁心嘔吐可用之,暑溼洩瀉亦可用之。現代醫學研究則顯示,藿香中的揮發油含有藿香醇、茴香醚、檸檬烯、丁香酚、桂皮醛、廣藿香吡啶等多種保健成分,在開胃健脾、抗菌消炎、提升白細胞、增強免疫力等方面功不可沒,而夏季又正是鮮藿香葉大量上市之際,一飽口福此其時矣。  

     不過,要享受好這一寶,首先要學會慧眼識珠,因為鮮藿香的可食部分是嫩莖葉,務必挑選花冠淡紫色或紅色的品種,以莖粗、結實、斷面發綠、葉厚柔軟、香氣濃厚者為佳品,而返潮、發黴、變質者則要遠離之。其次,要懂得一些烹飪技巧,以下吃法值得嘗試:

涼拌藿香  鮮藿香葉100克洗淨,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擠幹放於盤中,加入適量精鹽等調料即成。功在清香開胃、化濁和中,宜於有感冒暑溼、寒熱頭痛、噁心嘔吐等症候者。

藿香粥  鮮藿香葉50克洗淨,放入鍋內加水煎5分鐘,取汁備用。大米100克洗淨,置大火上燒開,再改小火熬煮,待粥熟時加入藿香汁,續煮一二沸即成。功在和中止嘔、解暑化溼,宜於腹脹、洩瀉等病症者。

藿香炒雞蛋  雞蛋2個打散。鮮藿香葉50克洗淨切碎,加入蛋液中拌勻,加鹽少許,倒入鍋中炒至蛋熟即成。功在止瀉醒脾、補腦益氣,宜於有體倦神疲、食差腹脹等不適者。

藿香菊花茶  藿香、菊花、碎幹荷葉各適量,加少許冰糖,加開水沖泡5~8分鐘即成。功在清嗓潤喉、芳香醒腦,最適合做久坐空調房內辦公一族的夏季飲料。

藿香葉湯  新鮮藿香葉洗淨,切成細絲,放在鍋中,加適量清水和食用鹽,再放入少量的雞精,等鍋開以後,放入兩個雞蛋的蛋花,最後用水澱粉勾芡,出鍋前淋上香油即成。 

藿香茶  藿香15~20克,沸水沖泡,蓋悶10分鐘,代茶頻飲,一日飲盡。功在清暑闢濁、利溼醒脾,乃是防止中暑的佳飲。

藿香姜棗飲  藿香嫩葉25克,薑片5克,紅棗5枚,白糖適量。藿香葉、薑片、紅棗分別洗淨;鍋內加水適量,放入薑片、紅棗煮沸20分鐘;再加藿香煮10分鐘,調入白糖攪勻即成。功在益脾、和胃、止嘔,適用於脾胃虛弱、嘔吐、胸脘痞悶、食慾不佳等病症者。

藿香蒸蛋  鮮藿香葉切碎,放進雞蛋裡攪打均勻,隔水蒸熟(蒸的時間不要太長,蛋蒸得過老就不香了,蒸前先滴幾滴香油味道會更清香)。如果你不太喜歡吃蒸蛋,炒蛋也不錯,炒法同大蔥炒蛋,將切好的藿香葉調入蛋液中,在熱油鍋裡煎熟即成。

食中第二寶:生薑

     生薑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種調味品,更是一味良藥,中醫歸納為發表、散寒、止嘔、化痰、解毒等作用。而且蛋白質、維生素等養分也頗豐富,尤其是蘊藏有薑辣素、芳香醇、萜烯、苯酚、姜醇、姜烯、水芹烯、姜酮、檸檬醛等特殊成分,可發揮多種保健防病功效,夏季尤宜,故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之說。

     進入夏令後,人會遭遇天氣炎熱帶來的多種不適,這恰為生薑拓展了用武之地。舉例:高溫使人的消化功能減弱,加上空調吹冷風,易使人的胃腸功能紊亂,誘發消化不良甚至腹瀉,姜紅茶(紅茶1~3克、鮮姜3片放入茶杯,用沸水沖泡,加蓋燜3~5分鐘,每天喝1~2次)、薑汁牛奶(薑汁1湯匙、鮮牛奶200毫升、紅糖適量,混勻後隔水燉熟飲用)可為你調理腸胃;早晚若受涼引起了風寒感冒,可趁熱喝上一碗紅糖薑湯(生薑10克洗淨、切絲,用開水泡5分鐘,再用小火熬2~3分鐘,最後加入紅糖15克調勻)或可樂薑湯(生薑3~5片切絲,與 1小瓶可樂同放入鍋中,沸騰時關火),有助於散寒解表;涼拌菜是很多家庭夏日餐桌上的必備菜品,若加點薑末或薑絲,既可中和涼菜的寒性,驅除人體內的寒氣,還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防止腹瀉發生;長時間停留於空調房中容易受寒,加上一直不出汗,可能出現頭痛、頭暈、噁心,或食慾低下、拉肚子等症狀,謂之“空調病”,生薑茶(生薑3~5片,用沸水沏開,趁熱喝)、生薑粥(生薑10克,大米50克煮熟趁熱服食)等可驅散體內的寒氣,幫助身體出汗,有效防範“空調病”。

     生薑選購以修整乾淨,不帶泥土、毛根,無腐爛、蔫萎與蟲傷,也無受熱、受凍現象為優品。如果生白毛、皮變紅,說明受熱了;而皮軟、外皮脫落、手捏流薑汁,說明受凍了,都容易腐爛,不要購買。

     姜的吃法也多,最簡單的莫過於含服,即每天將連皮嫩薑切片,口含片刻後嚼碎,並用溫開水送服。有胃寒嘔吐、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的中老年人群,每天早上起床後先喝1杯溫開水,再將薑片放入嘴裡慢慢咀嚼,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可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並有預防感冒的功效。其他如醃漬、鹽漬、醋泡(鮮薑切片,用米醋浸泡,加少量糖和鹽,3天后便可食用,非常適合脾胃虛寒和消化不良的人),或加工成薑汁、姜粉、姜酒、姜幹,用於做湯、熬粥、炒菜、燉肉、燒魚、做肉餡以及調料皆宜。另外,生薑豬肚 (生薑20克切碎,放入豬肚中,小火燉熟食用)尤其宜於胃潰瘍病患者;生薑陳皮茶(2~3片生薑和2~3片陳皮混合,開水沖泡飲用),開胃促消化作用大,特別有益於食慾差的患者。

     不過還要記住:生薑雖好,也非人人皆有此口福。如手腳心發熱者(屬陰虛體質,體內津液不足,而生薑性溫,有耗損津液,甚至出現口乾、眼乾、心煩易怒、失眠等症狀之虞)、肝炎患者(生薑引起的燥熱不利於炎症的消除,可能加重症狀)、口臭者(中醫認為口臭由胃熱所致,生薑性溫,可加重症狀,甚至引起牙痛、頭痛或痔瘡出血)、便秘者(便秘多屬於腸熱,過食生薑會加重熱證)就須少吃或暫時忌口。即便你是生薑的適宜者,也要限制進食量,不可多多益善,每次以3~5片為度。

食中第三寶:五味子

     五味子集酸、苦、甘、辛、鹹等五味於一體,且兼具五臟同養的養生功效,因而成為夏季餐桌上的一寶。中醫認為,人體心肝脾肺腎等五臟從來都不是孤立的,一旦某個臟器受損,其他臟器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所以心臟不好就養心、肝臟不好就保肝等單一做法難以收到理想的保健效果。最好是一舉五得,五味子就是這樣一味亦藥亦食的好東西,被中醫典籍《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有人譽其為心臟守護神(夏季心腦血管病高發,尤其需要五味子的保護)、保肝良藥(可減輕酒精、藥物引起的肝細胞損傷,對慢性肝炎恢復大有助益)、補腎要藥(有利於滋補腎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乾、口渴等症狀,有助於降低血糖)、肺病剋星(收斂肺氣止咳效果好,乃是治療久咳虛喘的良藥)與養脾胃佳品(五味子可有效保護胃腸道黏膜,對脾腎虛寒導致的久瀉不止亦有較好功效),應該說是對五味子的全面公正的評價。

     現代醫學則對五味子的營養價值十分推崇,無論果或葉,其氨基酸、維生素、類黃酮、植物固醇、礦物質(包括鉀、鈣、鎂、鐵、錳、鋅、銅、鎳)等養分的含量都不菲,在夏季可作為人體養分的最佳來源之一。

     那麼五味子應該怎麼吃呢?代茶飲(水煎)、煮粥(搭配大米、桂圓、山藥)、做湯(配伍牛肉、鱸魚),做糕(加入糯米粉)等皆可,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

     當然,服食五味子也是有講究的,一要適量,一般2~6克即可,不要貪多,若一次服用達到13~18克以上,可能會出現打嗝、反酸、胃痛、胃部燒灼感、腸鳴、乏力、睏倦等不良反應;二是把握好時機,感冒、便秘、咳嗽初期、肝火旺等情況暫不宜食用五味子,如果你對自身情況把握不準,須先向專業中醫師請教;三是過敏者不可食,若無法確定自身是否過敏,可先服少量的五味子,觀察1小時左右,身體未出現任何不適再繼續服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