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碗聲聲街裡喚,一甌冰水和梅湯。
——郝懿行《都門竹枝詞》
夏天最讓人煩的就是熱,一熱就沒有胃口、煩躁、睡不穩……這是因為夏屬心,心火易上炎,心火旺盛則影響脾胃、容易內虛。
針對這種情況,懂生活的古人,多選用花葉、香料和甘甜的藥材製成飲品,既能解渴又能養護身體,被稱為“引子”、“熟水”等。
每一款飲子的口味和效用都不同,有清熱的、降火的、解毒的……夏季環境溼熱,人體容易出現不適,不妨用下面兩款“香飲”來調理養身。
沒有酸梅湯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喝過的朋友都知道,這樣生津止渴、清熱解暑、顏色澄亮的酸梅湯,外面是買不到的,想要頂頂好喝的那種,還必須是現煮的。
烏梅是酸梅湯的靈魂所在,所以酸梅湯又叫烏梅湯。煙燻烏梅,是一種傳統中藥烏梅的炮製方法。在青梅半熟之時,用土法煙燻,才屬於是入藥的烏梅。
/烏梅湯
-
山東大山楂,消食積、化滯瘀,酸味純正、肉質緊實、個大圓潤,可助烏梅酸收浮火;
-
酸味的山楂、烏梅,搭配甘甜調脾胃的新疆紅皮甘草,“甘酸化陰”——既能收斂耗散的津液,還能生津滋陰,緩解口乾、口渴、煩躁,從深層緩解體內津液乾枯問題;
-
最後再加一味川陳皮,理氣健脾、燥溼化痰,可以防止烏梅和山楂過酸滯氣。
注意:如果孕婦、月經量多時想喝,記得去山楂。
戳上圖,入手烏梅湯👆
如果擔心補陽上火,可以用肉桂來調理。
肉桂泡水後自帶一種層次分明的香甜口感,還能讓人全身溫暖,在物質匱乏的古代,頗受文人雅士所喜愛。
肉桂·補腎陽、不上火
肉桂是補陽藥、補腎藥中的君子,補起來又強又穩。
之所以補陽不上火,是因為它能一路直下,溫暖下焦。在下行的過程中,把飄在上面的虛火拽到下焦的位置——這就是“引火歸元”。
腎為先天之本,肉桂補腎陽,是真正的補元陽、真陽,就像在下半身種了一顆小太陽,持續釋放溫和熱力,很適合陽虛體寒、上熱下寒的朋友。
需要注意的是,肉桂為藥用肉桂,並非廚房中的香料桂皮。
肉桂的肉質較厚,而桂皮則比較薄。而且藥用肉桂的桂皮醛含量必須達到1.5%以上才算正宗。
吃肉桂時,最好能搭配一些滋陰的食材,陰陽相濟方得平衡。
-
芡實生於水中,自帶“潤養”之性,和蓮子共用,可緩解肉桂的燥熱之性。 而且它能固攝腎精,補腎不生溼氣。《本草經百種錄》裡說:“夫補腎之藥,大多潤澤者居多,潤澤者則未免少溼矣。芡實補中去溼,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補真水。” -
補陽的同時,照顧脾胃也很重要,因為一切補益的前提就是你得化得開,才能把補進來的食物吸收掉,所以又加了健脾的山藥、茯苓。 -
黃豆、紅棗,補中、養血,讓整體效用更平和;搭配糯米粉+椰子粉,讓口感更醇厚、香糯,沖泡時會聞到淡淡椰奶清香~
炎炎夏日,自制幾杯兼具養生功效和口感風味的“引子”,風雅又治癒。
這時候,不妨搭配上幾塊香甜清潤的五指毛桃芡實糕,來一個全套“養生下午茶”。
夏季高溫多雨,很多人24小時空調不停,更兼生冷瓜果不斷——如此內外加擊,溼氣越來越重。
脾胃被溼氣所困,就像人被沉重的溼衣服包裹著掙脫不開。久而久之,出現體虛乏力、肢體沉重、舌邊齒痕、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型等症狀。
排溼是個力氣活,離不開氣的推動,增補脾胃之氣就是增強脾胃動力,所以祛溼的同時也得注意不傷陰、不傷氣,最好還能補補氣。
五指毛桃·嶺南人參
國醫大師鄧鐵濤鄧老,總結得很到位:
功同黃芪卻不燥,
益氣而不作火,
補氣而不提氣,
扶正而不礙邪,
用於多溼多虛的體質。
用五指毛桃為君藥,可以做成好吃的小糕點,在雙溼加擊的夏季食養脾胃、益氣補虛。
戳上圖,入手五指毛桃芡實糕👆
這樣做出來的五指毛桃芡實糕,配料足,效力好;口感清潤、鬆軟香甜,很適合夏天用來祛溼、養脾胃。
每一塊都是獨立小包裝,很適合一日三餐、下午茶,好友聚會、看電視電影、出門旅行等等很多時候,隨時可以取出來吃,食養身體的同時也享受美味。
注意,外感、疾病發作期慎食。
領取優惠券
進入七分養商城
操作指導:
點擊優惠券,圖片會自動放大,
然後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即可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