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門診和教學中,有一個常常用來救急的方法,就是:揪大椎。
揪大椎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想操作到位,還是有很多講究的。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揪大椎的那些不為人知的小技巧。
01.
首先介紹一下大椎穴
大椎是一個很特別的穴位,江湖綽號叫“諸陽之會”。
為什麼呢?
-
大椎穴本身屬於督脈。作為大名鼎鼎的任督二脈之一,督脈能夠總督諸陽,統領一身之陽經。
-
人體十二正經的六條陽經裡,手三陽經都在大椎處會聚;足三陽經中的兩條,也往大椎方向拐了個彎。
由此可見,大椎穴是人體陽氣非常足的一個點,所以叫 “諸陽之會”。
從解剖位置上看,大椎位於第7頸椎和第1胸椎之間,是頸肩結合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裡是人抵擋外寒的重要防線,也是容易被寒氣入侵的部位,此處如果被寒氣入侵,對人的影響也十分明顯。
一個人,如果總穿低領衣服,冬天不戴圍巾,夏天常吹空調,大椎這個位置,就容易被寒氣入侵。
驟然受寒,人往往會感覺惡寒怕冷,頸肩沉痛,頭腦昏沉,再嚴重了會渾身疼痛,無力,甚至發燒,這是外寒入侵,陽氣被壓制,正邪交爭的表現。
如果多次受寒,又沒有及時妥善解決,日積月累,大椎處就會形成一個厚重的硬塊,我們叫“富貴包”,這是陰寒已經入侵佔據的表現。
大椎是容易受寒的關鍵點,反過來說,大椎也是容易激發陽氣來散寒的點。
大椎揪痧,能夠迅速振奮督脈陽氣,隨之全身陽氣都被震盪激發起來。這是一個很便捷的調理外感的方法,實為居家旅行必備技能之一。
有一年跟老師遊學,爬山的時候趕上下小雨,當地的地陪爬到半山腰開始發燒,臉色蒼白,渾身無力。當時老師不慌不忙,找了個背風的地方,給她狠狠揪了幾下大椎,紫黑色的痧隨揪而出,她的臉色眼見著就紅潤起來,效果非常快。
在學堂上課,遇到學生感冒,或者學生上課突發咳嗽,還有的犯困,我一般都會給揪大椎,熱熱鬧鬧一通操作,陽氣振奮起來,頭暈的不暈了,咳嗽的安靜了,犯困的眼睛亮了。
就是這麼方便,快捷。
02.
揪大椎,怎麼操作呢?
根據情況的不同,大致有3種方式:
1. 大椎揪痧
*具體操作方法:
施術者,左手扶住患者額頭(防止其頭部晃動),右手,用食指和中指(拇指和食指亦可),夾住大椎穴處的皮肉,揪起來到最高點,再鬆手;反覆這個動作。
揪痧部位先是大椎穴,大椎揪透之後(不再出痧且局部變熱),範圍可以擴大,一直往風府方向的後脖子,都可以揪。這條線屬於督脈,是人最容易著涼的部位。
*操作要點:
儘可能多的夾住肉,避免搓皮揪皮,下手要乾脆利落。
*操作得當的結果:
受寒的人患處會出青痧、紫痧甚至紫黑色痧,患者自覺後背後腦勺發熱,身上微汗出。這是陽氣生髮起來,寒邪被排出的結果。
*操作不當的結果:
揪處破皮,皮疼,無其他反應。
2. 大椎吮痧
針對3歲以內的小孩子,皮肉嬌嫩,不耐重力,家長也不捨得下手。可以用吮痧的方法來代替。
家長用嘴,在孩子的大椎至風府之間吮吸,如果有受寒,會吮出青紫痧。範圍也可以向下擴大,覆蓋整個上半後背。
這種方法柔和舒適,效果是一樣的。此方法雖好,但筆者親測,此方法只適用於自家親生的娃(吮完一個脖子,嘴都快腫了)。
3. 大椎刮痧
如果施術者手小無力,或者患者有富貴包,或者患者對揪痧無反應,或者施術者已經掌握刮痧技能,那麼,這時候可以採用刮痧的方法。
能使用工具,是對人力的解放,施術範圍就可以大大的放開。上到風府風池,下到整個後背的督脈膀胱經,都可以刮一遍,不留一絲死角。
*工具:
各種材質的刮痧板、銅勺、瓷勺、瓷盤等,薄片狀、邊緣圓滑的工具都可以。
*介質:
刮痧是用工具在人體刮摩,一定要抹油,起的是潤滑的作用,減少表皮受力。
有專門的刮痧油,家裡的精油、潤膚油也可以,甚至食用油都行。只要無刺激性、無太大氣味、相對清爽油潤就都可以用。
*方式:
刮痧方向,是從上往下,從裡往外。
刮大椎的話,是從風府穴到大椎,從大椎沿著督脈向下;從風池向風門,向外下方。從點刮成線,從線刮成面。
力度由輕到重,就像開車,油門是一點點的踩,穩定提速。
深度由淺入深,就像剝洋蔥,一層層刮開。
*操作要點:
手法要穩定柔和,同時又要能透皮入肉入骨。厚朴講究以人為本,要多跟被刮的人交流,始終把力度控制在患者有感覺,但能承受的範圍內。痧多的地方,難受的地方,都可以重點處理。
*操作得當的結果:
被刮者能感受到舒服,個別部位酸爽,甚至痛爽,被刮的地方慢慢變鬆軟,慢慢變溫熱,微微出汗,看上去毛孔打開,局部變腫。
*操作不當的結果:
被刮者破皮損肉,彷彿被凌遲,疼痛難忍。
總的來說,揪痧講究下手穩準狠,速戰速決,適合救急,要求施術者手大有力;刮痧講究耐心細緻打磨,適用範圍和人群非常廣泛,可柔可剛,要求施術者的控制力強,感知敏銳,操作技巧更多。
如果時間充分,手法得當,踏踏實實的刮脖子刮後背,除了有良好的效果以外,還是另外一種享受。
在實操性強的技術上,單純語言的描述總有不盡之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文中所述為專業技能,請謹慎模仿,施術後症狀不緩解應及時就醫。
作者: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