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花生,不僅營養豐富、物美價廉,還是我國傳統的養生堅果,享有“長壽果”的美稱。
然而,網上卻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花生是“癌症加速器”,吃了會加速癌細胞的擴散。
花生真的是“癌症加速器”?
從相關的研究發現,花生中含有花生凝集素,這種物質進入血管後會跟血管內皮細胞發生反應,進而會產生細胞因子,有擴散癌細胞的風險。
人們本就對癌症有恐懼情緒,再加上癌細胞容易轉移、擴散,有治療難度大的風險存在,而花生又是人們平時常見常吃的食物,多重buff加持,讓許多人視花生為“洪水猛獸”,一點都不敢碰。
其實,大家不用太過擔心!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不嚴謹的。
花生是否會影響癌症病情,取決於獲取的花生凝集素量。只有連續性、大量吃花生,才可能讓人體獲取足夠凝集素讓癌細胞轉移。
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連續並且大量吃花生,因此大家不必過於擔心。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醫師蘭茜刊文表示,攝入適量的花生所產生的花生凝集素較低,對人體基本無害。
相反,食用花生可以降低患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生風險。
這是因為,花生紅衣中存在一些抗氧化物質,如原花青素,它是控制原癌基因的一種抑制劑,可以抑制原癌基因活性和下游信號通路,從而干擾癌細胞的增殖、代謝和生長。
此外,英國倫敦帝國學院也曾發現,花生富含葉酸和植物固醇,這對預防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有顯著效果。
因此,對於花生,大家該吃吃就吃吃,不必過於小心翼翼。

中醫認為,花生味甘,性平,可潤肺、補脾、和胃、補中益氣。
也就是說,經常生吃花生,可以補脾和胃,也就是能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對我們的消化系統很有好處。
現代醫學認為,花生營養價值高,每100克花生約含20克~25克的蛋白質,是雞蛋蛋白質含量的1.5~2倍。
此外,花生還富含卵磷脂和腦磷脂,它們是神經系統所需的重要物質,能夠延緩大腦功能的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腦血栓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花生所含的脂肪酸,超過80%都是不飽和脂肪酸。這種脂肪酸既不會像飽和脂肪酸那麼易堵塞血管,還有助於改善血脂的構成,且不含膽固醇,又有“血管清道夫”的美稱。
總而言之,花生是個物美價廉的養生好寶貝。吃花生時,若是能搭配一物,還能起到不一樣的養生效果——

做法:花生、乾紅棗洗淨後,用清水稍浸泡片刻;將花生、紅棗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煲沸,再改用文火煎煮半小時,加入適量紅糖,即可食用。
養生功效:紅棗與花生堪稱是絕配,兩者同煮有補氣血、補虛安神、健脾和胃的作用,尤其適合女性血虛患者,有助改善氣色。

原料:花生、小米各50克,大棗10枚,蜂蜜30克。
做法:將小米、花生放入鍋中熬煮,待大火燒開後放入大棗和蜂蜜即可。
養生功效:花生補氣,小米安神,大棗補中益氣。合煮成粥,有補中益氣、安神、暖胃、緩解疲勞之功。
花生配桂圓:補氣又補虛
原料:花生50克,桂圓15克,紅棗10個,適量冰糖。
做法:將所有原料加水同煮即可,也可加適量冰糖調味。
養生功效:龍眼既能補氣血,又能補益心脾、助眠安神。再加上花生、紅棗都能補氣血,三者合煮,補氣血、助睡眠、補虛之效顯著,可謂是“補氣勝黃芪,補虛賽雞蛋”。
如此可見,花生“長壽果”之名絕非妄稱。但要注意的是,有幾類人確實是與花生無緣的——
這5類人,確實不建議吃花生!
有小部分人會對花生過敏,嚴重會出現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花生脂肪含量偏高(約45%的油脂),高脂血症者食用後,會增加血脂量。
腸炎、痢疾、消化不良等脾弱者食用花生後,會加重腹瀉,不利於疾病恢復。
花生含油脂較多,脂肪會影響尿酸排出,不利於病情控制。
此外,花生還是中等量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75~150毫克)。
因此,處在急性發作期的痛風患者應禁食花生,處在緩解期的患者也只能少量地進食花生。
花生中含有一種促凝血因子,可用於凝血機能低下和血小板減少等疾病。
因此,跌打損傷、血脈瘀滯者,若食用過多花生,會出現瘀血不散,從而加重瘀腫。
以上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轉載須得授權,侵權必究

你能算出答案麼
編輯:魚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