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女生造謠農民大叔的教訓:讀書不是讓你欺負人

川大女生造謠農民大叔的教訓:讀書不是讓你欺負人
作者 | 劉娜   
來源 | 閒時花開(ID:xsha369)
“讀書不是為了炫耀和贏,而是為了悲憫和愛。”

看了川大女生欺負農民大叔事件的來龍去脈後,我腦海裡第一時間蹦出這句話。

整個事件並不複雜。

6月7日,全國高考第一天,廣州地鐵8號線上。

在川大讀書的女子小張,上地鐵後就看見一個民工模樣的大叔戴著耳機,蹲在角落裡拿著手機,貌似正在偷拍她。

作為新時代的知識女性,小張決定選擇反抗。

她猶豫片刻後,果斷走上前去,對著大叔一頓噼裡啪啦的教訓,並要求查看大叔的手機。

大叔打開手機相冊,讓小張同學一張張地翻看,藉此自證清白——大叔手機相冊裡,沒有一張偷拍小張的照片。


自認為代表正義的小張同學,依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大叔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教訓,還錄了視頻。

然後,她才放大叔走人。

如果事情到此結束,充其量不過是“警惕性太高的女學生,和差點被冤枉的農民工”之間的一場誤會。

談不上皆大歡喜,倒也算各自長智:

女生小張勇於質疑是對的,但今後莫要盛氣凌人,學會用證據說話。

民工大叔自證清白也是對的,但今後坐地鐵要遠離年輕女孩,尤其是高高在上、懷疑一切、得理不饒人的女孩。

但,人世間的悲歡,難料就難料在:

樹欲靜而風不止。

大叔想回工地搬磚,而女生非要網上鬧事。

作為社交平臺上有8萬+粉絲的網紅,小張同學第一時間把自己的遭遇發到了網上。

她不僅理直氣壯地說“難道我的權益沒有受到侵害就不用去維權了嗎?感覺他不是第一次作案,如此嫻熟的動作和大言不慚的表現”,而且曝光大叔的樣子,用“8號線猥瑣男”來形容大叔。


包括她警告大叔“小心點兒”。

這,就,讓人看了很不舒服。

姑娘,人家大叔沒有偷拍你,你憑什麼曝光人家?

你的權益沒有受到侵害,你又憑什麼維權?

你根據什麼感覺人家不是第一次作案,又憑什麼給人家貼上“猥瑣老頭”的標籤?

因為你年輕,漂亮,讀過書,有文化,自認為掌握了話語權?

還是說在你眼裡,凡是沒有文化、出身卑微、貌似民工的人,只要拿起手機,都像偷窺慣犯?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當你試圖利用網絡美化包裝自己時,也要接受網友的質疑和審判。

這是互聯網時代的交易密碼——想得流量,必承其重。

果然,女生小張把視頻上傳到網上後,迅速引發了網絡紛爭:

有人支持小張的勇敢,更多人質疑小張的傲慢。

6月9日,關注到輿情的廣州地鐵警方,第一時間聯繫了女生小張和民工大叔,查清事情來龍去脈後,要求小張第一時間刪除視頻,消除影響。

民工大叔沒有微博,很少上網,更不關注輿情,他根本不知道網上的論戰,也沒有告訴家人。

直到6月10日,大叔的兒子鄧先生,在社交平臺上看到老實巴交的父親,就這樣被人貼上“猥瑣老頭”的標籤,非常氣憤:

事發當天,工地上活兒少,好不容易有空的父親,開開心心地坐地鐵逛廣州,結果出門就遇見了小張,還被臭罵一頓,遭遇網暴。

鄧先生帶上父親報了警,並要求小張公開道歉——為她的肆意誹謗,為她的惡意傳播,為她的傲慢偏見。

這時,有人扒拉出女生小張,是四川大學新聞系保送研究生——這太諷刺了。


新聞系研究生,當堅守的第一條原則,當是“真相為王,情懷至上”,而不是“憑空猜想,裹挾流量”

985大學培養的新聞系研究生,當是心懷悲憫地為這片土地帶來更多真相和光亮,而不是指鹿為馬地製造兩性對立,戾氣橫生地侵犯他人隱私。

尤其是,在這個相信“讀書和奮鬥可以讓時代更好”的高考季。

當民工大叔在兒子的陪同下報了警,當曝光民工大叔的小張同學被網友反曝光,當四川大學因此被推上熱搜,整樁事件開始反轉:

在事實和輿情面前,小張第一次低下了頭,並說了“對不起”。


與此同時,她還趕往廣州鷺江站派出所,當面向民工大叔一家道歉。

“在派出所裡,她一直在哭,哭了一個下午,我們看著也不好受。”

大叔的兒子鄧先生說,“她是大學生,我們是農民工,她的文化水平高,犯了錯我們應該給她一次機會,她考上大學不容易,希望學校不要開除她。”


鄧先生的這段話,平淡如開水,尋常如聊天,沒有一個四字成語,沒有一個生僻詞彙,但讓人看得莫名感動。

他為女生小張的流淚而難過,為她考上那麼好的大學感到不易,為她可能遭遇處分而擔憂。

他沒有丟掉生而為人最重要的品質:

善良和悲憫。

而這,恰是考上985大學、讀了新聞系、被保送研究生、擁有數萬粉絲、被人捧為網紅的女生小張,最匱乏的:

她不夠善良,也匱乏悲憫,所以才捏造事實,吸引流量,高高在上。

她雖是川大保送的研究生,但她不配為川大人。

遙想當年,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曾這樣寄語畢業生:

“人生的意義並沒有那麼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因為你的存在,讓你周圍的人感到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因為你的出現,讓周圍的人苦不堪言。”

而今天,民工鄧大叔一家,正因女生小張,而變得苦不堪言。

所以,剛剛四川大學發出通告:

將按程序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這樁看似微小的事件,卻說出了當下中國,最值得警惕的事情之一:

大學和知識,沒有讓我們的孩子修得大氣從容,反而讓他們變得戾氣橫生。

這種揪心事件的一再發生,也讓我們陷入這樣的思辨:

第一,比沒文化更可怕的,是精英式的傲慢。

看見民工,就想到猥瑣;

看見舉著手機的民工,就想到偷拍慣犯;

就算沒有找到人家偷拍的證據,依然利用自己的話語權,欺負人家不懂網絡……

這,就是精英式的傲慢:

當讀書是為了雄辯和駁斥、炫耀和打壓,而不是為了共情和寬容、利他和修行,那麼讀書人將不可避免地陷入精緻利己主義的自私。

曾國藩說:

“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盛氣凌我。”

小張同學完美地詮釋了曾老這句話,並在悔不當初中明白:

比保研更難的,是學會做人。

第二,一個人的教養,就看他如何對待“比他低的人”。

這兩年的官場地震、學術圈性侵、文化圈濫情、大學生醜聞,無不以殘酷的事實提醒我們:

知識不等於文化,更不等於修養。

易中天老師說:

“我太太定的家規是,服務員上菜,一定要說謝謝;快遞員送貨,一定要說辛苦了;司機把我們送回家,一定要行注目禮,車開走了才進門。”

老話說,一個人的教養,在低處。

看一個人是否有教養,不是看他如何對待上司、權貴和朋友。

而是看他是否能夠對“比他地位低的人”,善良且寬厚。

第三,擁有話語權的人,更要適時沉默。

如果沒有互聯網,這個世界將會減少很多悲劇。

這話雖然偏激,但也不無道理。

川大女生小張要是沒有亂貼標籤地把民工大叔曝光到網上,又何來後來的反曝光?

互聯網讓分享欲爆棚的人,搶佔先機,擁有一定話語權,並在盲目自大中,認為自己代表了正義。

擁有話語權的人,當有自知之明是:

當你利用自己的話語權,曝光一個沒有話語權人時,你要明白從一開始你就輸了。

因為,就算你最後贏了,其實也輸了——輸在格局上。

就像結了三次婚的宋丹丹,曾撕前夫英達,卻從不透露自己第一任丈夫的半個字一樣:

英達是圈內人,她和英達是對等的,都有著強大的話語權,而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圈外人士。

她要為他守口如瓶,因為她說出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給沒有話語權的那個前任的生活,帶來山搖地動。

擁有話語權的人,要適時保持沉默。

這是善良,也是自愛。

6月,是高考季,也是畢業季,分享一段話,來自中國農大前校長柯炳生,和更多年輕孩子共勉:

讀書不是為了讓你欺負人,而是為了讓你學會尊重人。

願看到這篇文的你,葆有善良,習得謙遜,修得寬厚,遇見好運。

在一路修行中,見自己,見他人,見眾生。

週二愉快。

感謝你讀到最後。

點個“贊”+“在看”“分享”給更多人看。


作者:劉娜,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也會寫教育職場熱點。文章首發於閒時花開(ID:xsha369)。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發送朋友、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獅子生活合作聯繫方式:15875245670微信:siw514。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