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甚至於2006年起,世衛組織等國際機構紛紛將“癌症”重新定義為“可以治療、控制、甚至治癒的慢性病”。不過,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對癌症必須儘量做到早診早治。
如早期胃癌,積極規範診療,5年生存率在91%以上;甲狀腺乳頭狀癌屬於低度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不易轉移,如果早期能及時發現並做根治術,5年治癒率在80%以上;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5年治癒率在80%以上;即便是比較難治療的白血病,仍有很大的治癒希望,比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癒率約75%~90%左右。
所以,被診斷為癌症時,不要覺得自己就到了生命的盡頭,只能等死,最正確的做法是,儘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尤其是如果是屬於早期的癌症,治療效果大部分還是非常理想的。
早期癌症治癒率高,那如果確診時已是晚期,還要不要治呢?
當癌症發展到了晚期,癌細胞也已經廣泛存在於人體內,且發生轉移,患者多已失去手術切除的機會,治療難度確實會加大,但是這也不代表說晚期的癌症就應該直接放棄治療。
因為部分類型的癌症,即便是到了晚期也有較大的生存希望,比如淋巴瘤、絨癌、睪丸癌、許多兒童惡性腫瘤等,再加上醫療技術的提升,癌症特效藥的更新,為治癒晚期癌症帶來希望。
比如之前,絕大多數黑色素瘤是無法治癒的,但是特效免疫抗癌藥Yervoy(伊匹單抗)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象,臨床試驗顯示,17%-25%的患者在僅接受小劑量伊匹單抗治療的情況下,就可能達到最長10年的生存期。
所以,即便癌症到了晚期,仍舊有希望,依然不是放棄生命的理由。這時患者最應該做的,是先向醫生了解清楚情況,明確是什麼癌症類型,再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接受治療。
直接放棄往往短短一兩個月可能就結束生命,而正確認識癌症晚期,該治的積極治療,一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還是可以有效延長生存週期,實現長期帶瘤生存,生活中帶瘤生存十幾年的案例不在少數。
此外,小艾提醒大家,癌症不同於其他疾病,我們追求的終極目的不是徹底根治,而說實話,現在也很難做到這一點。比起根治,我們更關注的是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病痛,延長生存期。
抗癌過程中,癌症患者如何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不少癌症患者因為病情的影響,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而從臨床的經驗和國外大量的研究證據顯示,營養照顧得好,可以有效提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同時降低治療毒性,癌症患者治療期間會副作用會少一些、病人好受一些,生活質量便會有明顯的改善。所以癌症患者的飲食,一定要重視營養的補充。
對於癌症患者飲食,浙江省中山醫院腫瘤科主任張衛平給出了4點建議:
1、健脾開胃,易消化是癌症患者最重要的飲食原則;
2、注意補充優質蛋白質,多吃蔬果,儘量做到營養全面葷素搭配,尤其是要注重硒的補充,硒不僅在癌症預防上有效,而且也能作為化療輔佐藥,減輕化療藥物毒副作用,增加藥物耐受性;
3、戒菸戒酒,忌溫熱大補、煎炸、辛辣、鹹等刺激性飲食物;
4、飲食不宜過飽,七八分足矣,可少吃多餐;
針對手術、放化療和晚期癌症患者,飲食上也有不同側重,總的來說,癌症患者在飲食方面不必過分強調忌口,應從癌症患者的實際病情考慮,選擇適合患者口味的食物,也可以直接請教醫生、護士和營養師。
另外,補充營養並不是鼓吹大家濫服保健品、營養劑,大家不要“矯枉過正”。
除了補充身體營養,減輕癌症病痛也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
目前,藥物緩解是減輕癌痛的主要方法,在使用藥物止痛時應遵從三階梯止痛方案:
輕度疼痛,對日常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大,止痛治療給予非阿片類止痛藥;
中度疼痛,會影響到睡眠,需要用弱阿片類止痛藥;
重度疼痛,建議用強阿片藥物。
由於後兩類都屬於處方藥,所以大家一定要嚴格按照醫囑使用。
藥物起到了生理緩解作用,我們的心態也要隨之調整,才能實現更好的療效。
情緒壓力、焦慮、抑鬱、絕望等心理因素會影響疼痛的感知。你越覺得難以忍受,撐不住了,疼痛給你的感覺就會更強烈;而更強烈的疼痛又帶來消極情緒,如此惡性循環,對癌症治療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所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要學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多除去走走、散散步,與人交談,打開自己的身心,唱歌、聊天都可以;或者適當的進行輕度按摩,改善血液循環,都能夠有效緩解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