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湖南丁潤雅學子,她是護士出生,來五經富跟師一年多,沒有一天落下記錄、沒有一天不在復聽老師的講論,結果一年多,寫了五本跟師日記,如今又聯壁出2部,自己成為小郎中,也帶許多網上粉絲、遠方學子走進中醫,成為小郎中。她開始寫跟師日記,沒有想過會出版,因為她不是專業文科出生,而‘不怕才疏學淺,只要全力以赴’成為了她的座右銘。
不懂就查書、問度娘、翻閱老師的著作…她是弟子之中很少在五經富擁有自己書房、書架的。買書讀書、跟診記錄,成為她一年多的最美回憶,家人的支持以及她的敬惜,成就了一枝跟診妙筆。剛開始出版社只要一本,不敢多本一齊出,怕學生出的不夠暢銷,結果真金經得起火煉,好作品經得起讀者的考驗。由於文筆通俗易懂、直白淺顯,含金量高,記錄的經驗都是有效的乾貨,一下子就賣開了。
出版社主動要二、三、四部,還問‘還有嗎?’用一句老話,百講不厭的,叫‘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筆頭功夫,終於開出了一朵朵漂亮的書花。我從湖北跟師,就堅持日有一記,而且信念就是‘非記不可’,所以才有系列的《跟診日記》、才有中國中醫界的跟診風。
如今,潤雅的跟師,也傳遞了這種跟診風,我希望大家讀到這書,除了學到一些乾貨經驗,解決病痛的中醫思維外,別忘了中醫人的精神:日有一得、日必一記、非記不可,不怕自己學業、身體上的短板,只要全力以赴,萬緣放下,一定可以開出人生的香花碩果,而且可以幫到更多人。
潤雅寫跟師日記,她不但記經驗,她也記師言師訓,她學習金寶的師說,在這四、五的跟師日記中,用簡短的師徒對話形式,將人生、醫學、心理、生活、哲思講出。跟師不單是學師父的醫學經驗,還有師父的人生態度、得失從容、寵辱不驚、積功累德、定課風雨必赴、義診不求回報…這些偉大的精神,應該是跟師日記的靈魂,也是日記裡頭流淌不息的清泉源!
學中醫,不光是湯頭藥性,它還有人生心態,所以餘浩老師讓我們看《小和尚的白粥館》、《小林老師的漫畫》將裡面清新的文風、靈性的表達,慈悲喜捨的行持以及妙悟,融到《跟診日記》裡,這樣別人讀起來,漲了專業知識,也提高人生境界,這是《跟診日記》能利益更深、更遠讀者的根源所在。
而這部《小郎中跟師日記》,主打是藥性歌括四百味,我一在橋下,就講了一年,坐在石頭上,像大嶂尖山一樣,沒有動搖;講論起來,又像龍江流水一樣,沒有停止。在橋下講,想到的是古代的張良圯橋三進履,一個謙遜的弟子,她即使在橋下,也能碰到名師,所以多年來,我多麼希望,來的學子筆頭記錄不斷,因為你們的書寫,都是在為自己未來添花增彩!春秋從不辜負筆頭!
潤雅跟師期間,能夠做到朝起早,夜眠遲,早上到龍頸水庫去背書、騎行、鍛鍊,晚上就挑燈寫當日日記,市場街道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春風得意一壺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這樣可貴的學子品質,是人生寶貴的經歷。
這部作品中,對藥性歌括進行了梳理,隨便一翻都能學到寶貴的經驗。妙悟俯拾皆是,經句信手拈來!潤雅當時是由眾經驗中,如蜂採蜜,選經驗來寫,也就是說,這是擇優之作。一堂講課下來,洋洋灑灑幾十頁,她就挑一兩頁,保證高質高量,她也體驗過生活、自然、中醫、義診、走鄉村,登山嶽,鍛鍊結合的中醫民間生存狀態。
原來紛繁的世界,還可以有個桃花源、有一片農場,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然後提筆靈感湧動。中醫可以在田園中培養小華佗、小扁鵲、小神手,如果誰讀了這套日記,他能看到中醫,不光是知識、教材、歌訣,更是廣闊的耕讀傳家、義診幫人、迴歸自然、定課不斷、風雨必赴、記錄常在,那麼他應該得到了跟診真正的精華!
希望這套跟診日記,能培養更多小郎中、小神手,雖然說光陰如箭,可嘆年華如朝露,但我們奮鬥過、綻放過、創作過,也有作品留給時代、留給後代、留給自己回憶,這就足矣!中醫需要更多這樣的筆桿子,跟診人才、記錄人才。潤雅之作,乃師承之作!她不一定中醫水平有多高,而她謙虛拜師跟學的水平卻極高!
比起高學歷知識而言,中醫的傳承,更需要低姿態筆錄的人才!
藉此書出版問世,向天下醫學祝福,舉起筆,記錄你們老師的嘉言懿行,成為中醫吉光片羽的史學光輝!文史的波瀾壯闊,才能推動中醫的鉅艦,走向世界!惠及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