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沛然:治大腸癌要把握這個基本思路

裘沛然教授總結了在臨床中常見的腫瘤患者的情況,大致概括為以下幾種:①發現腫瘤時已屆晚期,已失去手術指徵的患者,也有一些已確診腫瘤但不願做手術的患者;②腫瘤已經手術切除,氣血大傷者;③因不能忍受“化療”“放療”的反應而中止治療者;④邊進行“化療”“放療”,邊服中藥,以協同完成療程者。對於不同患者而言,其治療目的也不盡相同。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來說,只是想方設法減少疾病的痛苦,儘可能延長其生命;對已切除病灶的患者,主要防止其復發或擴散;對迭經“化療”“放療”的患者,旨在解除治療後的不良反應。
故在臨證中,裘教授治療腫瘤的基本思路是,腫瘤雖然生於某局部組織器官,但由病邪導致的反應卻是全身性的,表現為臟腑氣血的損耗、組織的破壞、功能的失調。按照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局部的病變是全身臟腑氣血功能失調的結果,人之所虛之處,即是留邪之地。

因此,我們不能只著眼於局部腫瘤,忙於尋覓消瘤、攻瘤的“特效”方藥。作為治療腫瘤的重要方面,裘教授認為,中醫藥應該發揮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他提出:像惡性腫瘤這樣有形之積恐難盡除,而患者元氣亟宜扶助,主張在扶助正氣的基礎上,佐以清熱解毒、活血軟堅、化痰散結等祛邪方法治療腫瘤。
其中,裘教授主張在扶正法中,重點調整氣血陰陽及培補脾腎。健脾補氣藥選用人參、黨參、黃芪、白朮、茯苓、山藥、甘草等;補血藥選用當歸、枸杞子、熟地黃、首烏、大棗等;滋陰藥選用西洋參、沙參、天冬、麥冬、生地黃、石斛等;益腎藥選用龜甲、黃柏、山茱萸、巴戟天、菟絲子、淫羊藿、補骨脂、附子、鹿角、肉桂等。
在立方遣藥時,裘教授常脾腎氣血陰陽兼顧,注重陰陽互根、精氣互生的道理。在扶正法中同時又須注意調整臟腑之間的關係,如肝胃不和者,擬疏肝和胃以相佐;脾胃升降失常者,投協調樞機之升降方藥;脾腎轉輸失職者,調脾腎以利氣化等。
至於清熱解毒,常用夏枯草、黃芩、黃連、蒲公英、貓爪草、石見穿、山慈菇、白花蛇舌草、蜀羊泉等;活血化瘀藥用桃仁、紅花、芍藥、莪術、三稜、水蛭、地鱉蟲等;化痰軟堅藥用南星、半夏、瓜萎、牡蠣、昆布、海藻等;蟲類藥物的作用不可忽視,常用蜈蚣、全蠍、地龍、殭蠶、地鱉蟲、水蛭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