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箇中成藥,能把脾胃裡的寒和熱都散了

有一箇中成藥,能把脾胃裡的寒和熱都散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有一箇中成藥叫延參健胃膠囊,是根據張仲景的半夏瀉心湯加減而成。

半夏瀉心湯是調理脾胃病的常用方,針對的脾胃問題是寒熱錯雜型,不是簡單的受寒或者受熱,而是寒、熱都有,同時存在。

那麼,在用藥的時候也要格外講究,我們來看仲景先生是如何巧妙構思的。

半夏瀉心湯:乾薑9克、姜半夏12克、黃芩9克、黃連3克、人參9克、炙甘草9克、紅棗4枚。

乾薑辛熱,擅長溫中散寒,主要入中焦脾胃,脾胃虛寒的人適當地吃點姜是有好處的,它能夠把脾胃裡的寒驅散,能振奮脾陽,能讓我們感受到胃裡是有溫度的。除了中焦脾胃,上焦心肺裡的寒有時候也會用到乾薑。

但是我們大家要知道,乾薑並不是曬乾的生薑,生薑是什麼呢?是乾薑生髮出的新的嫩姜,它和乾薑是母與子的關係。

方子裡有乾薑,還有甘草,看到這個組合,就想到《傷寒論》裡的甘草乾薑湯,張仲景用甘草配乾薑是有一定道理的,有甘草的輔佐,乾薑的藥性能夠緩慢地發揮,平穩而持久。

黃連、黃芩具有苦寒之性,可以清胃熱,兩個藥配在一起,以增強療效。

寒邪和熱邪同時進攻脾胃,脾胃一定是虛弱的,升降功能就亂了,半夏和胃降逆,順應脾胃的性質,使胃氣下降,脾氣就能上升。脾虛還會生痰,痰溼反過來又會阻礙脾胃升降,半夏繼續它的老本行,燥溼化痰。

人參、甘草、紅棗補益脾胃,幫助恢復脾胃功能。

劉渡舟先生是經方大家,對半夏瀉心湯的應用更是得心應手。

劉老有一患者,一位男士,年近四十,這人有一個嗜好,好飲酒,到了飯點不由自主地就想喝點酒,而且喝得還不少。任何事情都要辨證著來看,就拿喝酒這件事來講,酒在中醫這裡可以通經絡,那些活血化瘀的藥物配上酒,藥性能更快地發揮出來,但是酒一旦喝多了,它就容易傷脾胃。

這人到了後來就總是噁心嘔吐,大便稀溏,一天下來能上三四次廁所,這讓他苦惱不已,也看過大夫,服用過一些藥物,但效果不好。

劉老經過辨證,認為噁心嘔吐是有熱,胃氣不能降濁;大便稀溏是有寒,脾氣不能升清,也可以理解為升降失常。

劉老很快開出一張方子,仔細看,正是半夏瀉心湯原方。這人喝完第一劑,排出了很多白色黏液,這些黏液就是脾胃裡的痰溼,我們說半夏瀉心湯所治之症是有痰溼在裡頭的,隨著痰溼的排出,噁心嘔吐的症狀開始減輕,一共喝了四劑,就把病治好了。

所謂寒熱錯雜,就像我們說的寒邪和熱邪同時展開攻勢,進攻脾胃,脾胃就會變得更加敏感,更加“挑剔”,對涼的熱的食物都難以接受,說白了就是涼不得也熱不得。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胃脹、胃痛、腹瀉、噯氣、反酸、食慾不振、體倦乏力等,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屬於慢性胃炎一類,只要符合寒熱錯雜的特徵,就可以用半夏瀉心湯調理。

這個方子是有中成藥的,也就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延參健胃膠囊,只不過中成藥去掉了紅棗,加了延胡索,總體上和湯藥的作用是一致的。延胡索也叫元胡,是常用的止痛藥,在中醫裡,行氣可以止痛,活血也能止痛,延胡索行氣活血,使氣血通暢,痛就止住了。

這也就意味著中成藥比湯藥止痛的作用更突出。

版|權|聲|明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