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痛風,一種疼起來堪比“凌遲”的疾病。近些年來發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
“痛風”高發,除了遺傳因素影響外,與生活因素也分不開,這6個常見的誘發原因中,一半都與吃有關。
我們祖輩的飲食都是以穀類食物為主,但現代人飲食多以肉類食物為主。
大量肉類食物中的嘌呤,會轉化為尿酸,如果這個劑量大大超出了生理代謝和排洩能力,就會導致高尿酸血癥,也會使痛風的發病率迅速升高。
大部分甜飲料中都含有“果葡糖漿”,而痛風發作和果葡糖漿的攝入量存在正比關係。
肥胖的同時會出現諸多併發症,造成內分泌代謝方面的紊亂,表現為痛風、脂肪肝、高脂血症、性功能差等。
適量的運動可以加速新陳代謝,有利於身體代謝廢物的排洩,其中就包括尿酸。
近年來的分析發現,壓力過大成為誘發年輕人痛風的主要因素之一。
對於痛風患者來說,各種動物內臟,濃肉汁、濃肉湯、魚湯、海鮮湯等都不要吃。
各種紅肉,在痛風急性發作期不要吃;緩解期或高尿酸血癥狀態時,紅肉攝取量控制在一天50g以內。
痛風急性期絕對不能吃的有(高嘌呤):貝類、牡蠣和螃蟹等帶甲殼的海產品;一些魚類,如鯉魚、鯽魚、黃魚等。
可以少量吃的(中嘌呤):金槍魚、鱸魚等魚類;小龍蝦、河蝦、大閘蟹(除了蟹黃)等。
脂肪本身會阻礙腎臟對尿酸的排洩,高脂飲食還會導致肥胖和代謝紊亂。
所以吃“肉”要選脂肪含量低的;炒菜少放油,植物油控制在20~30g/天;堅果也要少吃。
建議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BMI 18.5~23.9 kg/m²)。
鼓勵全穀物食物佔全日主食量的30%以上,全天膳食纖維攝入量達到25~30g。
喝酒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啤酒尤為顯著,具體排序是陳年黃酒 > 啤酒 > 普通黃酒 > 白酒 > 紅酒。
急性痛風發作、藥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的患者,應嚴格禁酒精。
另外,添加“果葡糖漿”、“白砂糖”、“蜂蜜”的飲料也要杜絕。
豆製品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可以部分代替一天中的肉類攝入,痛風患者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攝入。
在痛風的急性期,每天建議的嘌呤總攝入量需要小於150mg,所以只推薦雞蛋和牛奶這兩種幾乎為0嘌呤的食物作為優質的蛋白來源,不建議進食豆製品。
在痛風的緩解期,每天建議的嘌呤總攝入量為300~600mg,血尿酸未降至正常水平的建議按300mg/天執行。
因此,低嘌呤組的水豆腐、幹豆腐,建議一餐食用小於100g;對於中等嘌呤組的內酯豆腐和腐竹,建議一餐食用小於50g。
調整生活方式是預防尿酸升高的核心,防痛風要從生活中入手。
防尿酸升高的首要任務是多飲水,每日飲水量要保證尿量在1500ml以上,差不多相當於3瓶礦泉水。
痛風患者每日應進行3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游泳、健走、跳健身操、練氣功、騎行等都可以。
少吃甜食,保證每人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g,最好限制在25g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