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治療外感熱病的體會
作者/蒲輔周
簡介:蒲輔周(1888—1975),現代中醫學家,四川梓潼人。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精於內、婦、兒科,尤擅治熱病。傷寒、溫病學說熔於一爐,經方、時方合宜而施。在幾次傳染病流行時,他辨證論治,獨闢蹊徑,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為豐富、發展中醫臨床醫學作出了寶貴的貢獻。曾任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 |
-
初之氣
“引邪內入。”
-
二之氣
-
三之氣
小編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蒲老說,鑑別風與寒,可以用殺谷否、口味變否來鑑別。但為什麼:
風殺谷,口味不變
寒不殺谷,口味變呢?
-
四之氣
問:“非此季節,患者發病形似溼溫,是為何症?”
答曰:“此為內有水氣,外邪奪截,可名之曰‘變局溼溫’,通陽利溼可解。溼熱病非辛不通,非苦不降,非淡不滲,辛多於苦,例如厚朴、藿香、佩蘭之類。”
-
五之氣
-
終之氣
附:《傷寒溫疫條辨》十五方
1.升降散:
溫病亦雜氣中之一也,表裡三焦大熱,其證不可名狀者,此方主之。
酒炒白殭蠶二錢,全蟬蛻一錢,廣薑黃三錢,生川大黃四錢。為細末研勻,病輕分四次服,病重分三次服,最重分兩次服。輕用黃酒一盅,蜜五錢,調藥冷服。餘依次加半。煉蜜為丸,名太極丸。
2. 神解散:
溫病初覺,憎寒體重,壯熱頭痛,四肢無力,遍身痠痛,口苦咽乾,胸腹滿悶者,此方主之。
酒炒白殭蠶一錢,蟬衣五個,神曲三錢,雙花二錢,生地二錢,木通、車前子(炒研)、酒炒黃芩、黃連、鹽水炒黃柏、桔梗各一錢。水煎去渣,入冷黃酒半小杯,蜜三匙,和勻冷服。
3. 清化湯:
溫病壯熱,憎寒體重,舌燥口乾,上氣喘咳,咽喉不利,頭面猝腫,目不能開者,此方主之。
酒炒白殭蠶三錢,蟬衣十個,雙花二錢,澤蘭葉三錢,廣皮八分,黃芩二錢,炒山梔、元參、桔梗各一錢,甘草、炮白附子各五分,去心連翹、酒炒龍膽草各一錢。大便實加酒大黃四錢,咽痛加牛蒡子(炒研),頭面不腫去白附子。水煎去渣,入蜜、酒冷服。
4. 芳香飲:
溫病多頭痛、身痛、心痛、脅痛、嘔吐黃痰、口流濁水、涎如紅汁、腹如圓箕、手足搐搦、身發斑疹、頭重、舌爛、咽喉痺塞等症。
此雖怪怪奇奇,不可名狀,皆因肺胃火毒不宣,鬱而成之耳。
治法,急宜大清大瀉之。但有氣血損傷之人,遽用大寒大苦之劑,恐火轉閉塞而不達,是害之也,此方主之。其名芳香者,以古人元旦,汲清泉以飲芳香之藥,重滌穢也。
元參一兩,白茯苓五錢,生石膏五錢,全蟬衣十二個,酒炒白殭蠶、荊芥、天花粉、炒神曲、苦參各三錢,黃芩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水煎,去渣,入蜜、酒冷服。
5. 大清涼散:
溫病表裡三焦大熱,胸滿脅痛,耳聾目赤,口鼻出血,唇乾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腫痛,譫語狂亂者,此方主之。
酒炒白殭蠶三錢,蟬衣十二個,去毒全蠍三個,當歸、金銀花、酒洗生地、澤蘭各二錢,澤瀉、木通、車前子(炒研)、薑汁炒黃連、黃芩、黑梔子、五味子、麥冬(去心)、酒炒龍膽草、丹皮、知母各一錢,生甘草五分。水煎去渣,入蜂蜜三匙,冷米酒半小杯,童便半小杯,和勻冷服。
6. 小清涼散:
溫病壯熱煩躁,頭沉面赤,咽喉不利,或唇口頰腮腫者,此方主之。
炒白殭蠶三錢,蟬衣十個,銀花、澤蘭、當歸、生地各二錢,石膏五錢,黃連、黃芩、酒炒梔子、丹皮、紫草各一錢。水煎,去渣,入蜜、酒、童便,冷服。
7. 大復甦飲:溫病表裡大熱,或誤服溫補和解藥,以致神昏不語,形如醉人,或哭笑無常,或手舞足蹈,或譫語罵人,不省人事,目不能閉者,名“越經證”,及誤服表藥而大汗不止者,名“亡陽症”,並此方主之。
白殭蠶三錢,蟬衣十個,當歸三錢,生地二錢,人參、茯神、麥冬、天麻、鎊犀角(磨汁入湯和服)、丹皮、炒黑梔子、酒炒黃連、酒炒黃芩、知母、生甘草各一錢,滑石二錢。水煎,去渣,入冷黃酒、蜜、犀角汁,和勻冷服。
8. 小復甦飲:
溫病大熱,或誤服發汗解肌藥,以致譫語發狂,昏迷不省,燥熱便秘,或飽食而復者,並此方主之。
白殭蠶三錢,蟬衣十個,神曲、生地各三錢,木通、炒車前子各二錢,黃芩、黃柏、黑梔子、黃連、知母、桔梗、丹皮各一錢。水煎,去渣,入蜜三匙、黃酒半小杯,和勻冷服。
9. 增損三黃石膏湯:溫病主方。
表裡三焦大熱,五心煩熱,兩目如火,鼻幹目赤,舌黃唇焦,身如塗朱,燥渴引飲,神昏譫語,服之皆愈。
石膏八錢,酒炒白殭蠶、豆豉各三錢,蟬衣十個,薄荷二錢,黃柏(鹽水微炒)、黃連、黃芩、梔子、知母各二錢。水煎,去渣,入米酒、蜜冷服。腹脹疼或燥結加大黃。
10. 增損大柴胡湯:溫病熱鬱腠理,以辛涼解散,不至還裡而成可攻之證,此方主之,乃內外雙解之劑也。
柴胡四錢,薄荷、黃芩、大黃各二錢,黃連、梔子、白芍、陳皮、枳實各一錢,廣薑黃七分,酒炒白殭蠶三錢,全蟬衣十個。嘔加生薑二錢。水煎,去渣,入冷黃酒一兩,蜜五錢,和勻冷服。
11. 增損雙解散:溫病主方。
酒炒白殭蠶三錢,全蟬衣十二個,廣薑黃七分,防風、薄荷葉、荊芥穗各一錢,當歸二錢,白芍、黃連、去心連翹、梔子各一錢,黃芩、桔梗各二錢,石膏六錢,滑石三錢,甘草一錢,酒浸大黃、芒硝各二錢。水煎,去渣,衝芒硝,入蜜三匙,黃酒半小杯,和勻冷服。
12. 加味涼膈散:溫病主方。
酒炒白殭蠶三錢,蟬衣十二個,廣薑黃七分,黃連、黃芩、梔子各二錢,去心連翹、薄荷、大黃、芒硝各三錢,甘草一錢,竹葉三十片。水煎,去渣,衝芒硝,入蜜、酒冷服。
若欲下之,量加硝、黃,胸中熱加麥冬;
心下痞加枳實;
嘔渴加石膏;
小便赤數加滑石;
滿加枳實、厚朴。
13. 加味六一順氣湯:溫病主方。
酒炒白殭蠶三錢,蟬衣十個,酒浸大黃四錢,芒硝二錢五分,柴胡三錢,黃連、黃芩、白芍、生甘草各一錢,厚朴一錢五分,枳實一錢。水煎,去渣,衝芒硝,入蜜、酒,和勻冷服。
14. 增損普濟消毒飲:
太和年,民多疫癘,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燥舌幹,俗名大頭瘟。
東垣曰:“半身以上,天之陽也,邪氣客於心肺,上攻頭面而為腫耳。”《內經》謂:“清邪中於上焦”,即東垣之言益信矣。
元參三錢,黃連二錢,黃芩三錢,去心連翹、酒炒梔子、炒研牛蒡子、板藍根(如無以青黛代之)、桔梗各二錢,陳皮、生甘草各一錢,全蟬衣十二個,酒炒白殭蠶、酒浸大黃各三錢。水煎。去渣,入蜜、酒、童便冷服。
15. 解毒承氣湯:
溫病三焦大熱,痞滿燥實,譫語狂亂不識人,熱結旁流,循衣摸床,舌卷囊縮,及瓜瓤疙瘩溫,上為癰膿,下血如豚肝等證,厥逆,脈沉伏者,此方主之。
酒炒白殭蠶三錢,全蟬蛻十個,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各一錢,麩炒枳實二錢五分,薑汁炒厚朴五錢,酒洗大黃五錢,芒硝三錢。甚至痞滿燥實、堅結非常,大黃加至兩餘,芒硝加至五或七錢,始動者,又當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