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今天呢我們還是來聊一聊瘀血的問題,給大家介紹一劑化瘀血的猛藥,叫大黃蟄蟲丸。
大黃蟄蟲丸:大黃、黃芩、甘草、桃仁、杏仁、白芍、地黃、乾漆、虻蟲、水蛭、蠐螬、土鱉蟲
水蛭、虻蟲、蠐螬、土鱉蟲,都是蟲類藥,化瘀血的力量很大。一般的瘀血就用桃仁,桃仁就是桃子的種仁,大家看,植物是長在地表的,而蟲子呢有水裡遊的,有天上飛的,有地上爬的,它就更善於疏通,更善於開破。所以碰到頑固的,陳久的瘀血,植物藥不能顯效的,要用蟲類藥。
張仲景還有一個方子叫抵擋湯,由水蛭、虻蟲、大黃、桃仁組成,化瘀血的作用也很厲害,但是呢,好多人一看,這裡面有一半的蟲類藥,會吃不下去,大黃蟄蟲丸做成蜜丸以後,會好很多。
杏仁可以開宣肺氣,氣行則血行,氣機通暢了,血液也會跟著運行起來。桃仁和杏仁一起還能潤腸通便,就是讓瘀血往下走,通過大便排出去。植物的種仁嘛,含有很多的油脂,非常的滋潤。
大黃用在這裡叫推陳出新,身體裡的這些陳舊不推出去,新鮮氣血就生不出來。
最後配上點地黃、白芍,養血滋陰,一邊攻,一邊補,活血而不傷血。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是這麼說的:“內有幹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蟄蟲丸主之。”
就是有血幹在身體裡了,出現這種情況,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而是常年累月,慢慢堆積出來的。
五勞可以指心勞、肝勞、脾勞、肺勞、腎勞,也可以指久視、久臥、久坐、久立、久行,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氣血筋骨肉,心肝脾肺腎,都有不足,都處於虛弱的狀態,慢慢地,血氣越來越不足了,然後開始凝滯,這就像什麼,像河道里的水變淺了以後,河床上到處都是淤泥,還會乾裂成塊,這種瘀血中醫就叫“幹血”。反過來,血氣不能很好的流通了,人會覺得越來越虛,形成虛勞,所以也叫幹血勞。
身體到了這麼一種狀態,很多系統會自動關閉,但不是完全關閉,而是半關閉,像手機電量不足了以後,它會自動切換到省電模式,通過降低運作機能來減少消耗,所以胃口會不好,吃不了太多東西。
張仲景總結說大黃蟄蟲丸有兩個辨證要點,一個是肌膚甲錯,一個是兩目黯黑。
肌膚甲錯:血液是可以潤澤皮膚的,就像水能灌溉土地一樣。這或許不是它最主要的作用,但它一定會分一部分營養給皮膚。一個人體內有瘀血,新血生不出來,當新鮮的氣血不能輸布到皮膚的時候,皮膚就會特別幹,幹到什麼程度呢?一塊一塊的起皮,看上去就像魚鱗一樣,晚上睡覺,一脫衣服,皮屑嘩啦啦地往下掉。
兩目黯黑:兩眼框發黑,或者眼白灰灰的,暗暗的,或者眼珠呢越來越黑,看起來沒有光,沒有神,張仲景認為也是有瘀血。
肌膚甲錯,通過這個辨證要點,我們就知道大黃蟄蟲丸首先可以調理一些皮膚病,比如銀屑病、硬皮病。
其次是癥瘕,腹部的一些包塊,比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盆腔腫瘤等都可以叫癥瘕。
再有就是閉經,血液都幹在血脈裡了,身體上面的血下不來,首先是月經量變少,慢慢地發展為閉經。
還有就是肝臟疾病,比如肝硬化。嶽美中老先生有一個十分經典的醫案,話說有這麼一位男性,四十來歲,因為突發高燒而入院,經醫院診斷為早期肝硬化,原來這男子兩年前就出現了肝區疼痛,食慾減退,疲乏消瘦等一系列症狀。
經過治療,症狀有所緩解,但是反反覆覆,始終不能根除。
後來呢這人就找到了嶽美中老先生,嶽老見他“面黧黑,舌邊尖紅,有瘀斑,目黃”,同時脅痛,脈數大,有澀象,判斷他血瘀氣滯。
就叫他服用大黃蟅蟲丸,慢慢地體力開始恢復,疼痛也跟著減輕了,到後面基本就痊癒了。
當然,以上只是拋磚引玉,大黃蟄蟲丸的作用遠遠不止這些。另外,大黃蟄蟲丸裡面用到了不少竣猛之藥,大家瞭解一下就好。
或戳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購買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