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典籍大全 >>>【中醫寶典】手機應用:免費下載+免費使用
馬錢子健胃、宣痺療癱
朱琬華、何紹奇整理
馬錢子一藥向為醫家所畏用,以其有劇毒(含番木鱉鹼,即士的寧),如因誤用,或服用過量,或炮製不得法,可引起呼吸麻痺而致死。然馬錢子之藥效卓著,用之得當,可以起重病,療沉痾,往往非它藥所能替代者。朱老常雲:馬錢子是中藥裡的一個“異加數”,其味極苦,卻大能開胃進食;其性至寒,卻大能宣通經脈,振頹起廢。謹述朱老使用馬錢子的經驗於後,供同道參考。
(1)開胃進食:馬錢子味極苦,小量內服後可刺激味覺感受器反射性增加胃液分泌,促進食慾和消化功能。朱老常用於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厭食症而見毫無食慾,稍進食胃脘部即脹滿難忍的患者。常以制馬錢子粉配白朮、雞內金、陳皮、懷山藥等健脾助運之品作散劑,1日2次沖服。制馬錢子粉的用量,以每次0.03克,每日總量不超過0.1克為度(以下同)。
(2)宣痺止痛:馬錢子善通經絡,而止痺痛,常用於慢性腰腿痛、風溼性肌炎、慢性肌肉勞損、坐骨神經痛、陳舊性外傷性關節炎以及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病症。以上病症,皆可歸屬於中醫學“痺證”的範疇,臨床上大致可分為風寒溼痺(性質偏寒)、風熱溼痺(性質偏熱,包括風寒溼痺鬱久化熱者)、頑痺、虛痺四個大類,前二者大率以祛邪為主,頑痺往往需正邪兼顧;虛人久痺,大法以扶正為主。馬錢子原則上可用於其中任何一類痺證,因其有宣通經隧、止痛消腫之長,而其用量又極小,不致損傷正氣。類風溼性關節炎晚期,活動嚴重受限者,即張子和所謂“即遇智者,亦難善圖”,如能在補益氣血、補腎壯督、活血通絡、蟲蟻搜剔的基礎上加馬錢子,亦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夏×,女,43歲,工人。四肢關節腫痛,時輕時劇。已半年餘,曾服雷公藤片、螞蟻粉等乏效。近月來加重。晨僵明顯,不能握拳,手指關節畸形,腕、踝腫脹疼痛,午夜後為劇,自汗淋漓,納谷不香,神疲乏力。血沉64毫米/小時,類風溼因子(RF)1:80,免疫球蛋白均增高,血色素0.08(8%)。苔薄膩,邊有瘀斑,脈細澀。此頑痺之候,症情正處子活動期,需積極治療,始可控制其進展,予益腎蠲痺法。
生黃芪、油松節、雞血藤、澤蘭、澤瀉各30克,當歸、蜂房、地鱉蟲、烏梢蛇各10克,仙靈脾15克,甘草4克。7劑。另服益腎蠲痺丸(濃縮型),每次4克,1日3次,食後吞服。 二診:藥後症情如故,此非矢不中的,乃力不及鵠,重其制而進之。上方加制川烏12克、制馬錢子2克。7劑。益腎蠲痺丸繼服。三診:服上藥後,腫痛顯減,此溫經宣痺之功也,效不更方,續進之。7劑。四診:症情有緩解之勢,上方加熟地黃15克,繼服10劑,益腎蠲痺丸需堅持服3~6個月,始可鞏固其療效,而免復發。
(3)振頹療癱:癱瘓為肌肉收縮能力降低或喪失的統稱。有截癱(雙下肢癱瘓)、偏癱(一側上下肢癱瘓)、單癱(四肢之一出現癱瘓)和四肢癱(全癱)之異。其原因極其複雜,治療頗為不易。在朱老60年的經驗中,馬錢子配合化瘀通絡藥對其中部分病人有效。
①中風後偏癱:腦出血或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後遺症,以偏癱為主要表現者,大致可分為氣虛、陰虛二類,前者以補陽還五湯為基本方,後者以地黃飲子為基本方,皆可加吞制馬錢子粉,有助於偏癱的恢復。
②外傷性截癱:1976年秋,朱老曾參加唐山震區來南通的截癱傷員的治療工作,曾擬定“龍馬起廢丹”一方(制馬錢子0.15克,鹿角片0.4克,烏梢蛇、炙地鱉蟲各1克,地龍、蜂房各1.5克,如法制片每片0.25克),上為1日量,分3次服。此方對於脊髓損傷,損傷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功能喪失,大小便不能控制,損傷部位疼痛,有一定療效。
③格林一巴利綜合徵:即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表現為突發的四肢癱軟、麻木,且可迅速向近端或向上發展和加重。屬中醫學“痿證”範疇,早中期多為溼熱壅滯於經絡,以清熱燥溼利溼為基本治法。朱老經驗,常用蒼白朮、土茯苓、萆薜、苡米、黃柏、牛膝、稀薟草、益母草、車前草、律草、路路通、丹參、紅花、赤芍等,加吞制馬錢子粉0.1克,1日2次。有較好療效。
④面癱:臨床頗常見,發病後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見效甚快,若遷延失治,病程長達半年以上者,療效則欠佳。朱老曾擬“平肝祛風湯”(全蠍、殭蠶、荊芥、菊花、鉤藤、石決明、竹茹、制白附子),內服。配合外治法,即以馬錢子、白附子按2:1比例研為細粉,均勻撒佈於半張傷溼止痛膏上,貼於地倉穴(嘴角外五分,左歪貼右,右歪貼左,24小時一換)。每在1周左右可獲痊癒。
(4)行瘀療傷:馬錢子又為傷科要藥。如《正骨心法要旨》散瘀和傷湯,即以馬錢子與紅花、生半夏、骨碎補、甘草、蔥白鬚同用。《上海中成藥》治傷消瘀丸用馬錢子配麻黃、地鱉蟲、自然銅、沒藥、紅花、骨碎補、澤蘭、五靈脂、蒲黃、赤芍。二方均治跌僕碰撞損傷、瘀血結聚、骨折。
外傷所致的腦震盪後遺症,亦可用馬錢子。其症多見面色黧黑、頭昏痛、神疲健忘、視力減退、周身痠痛、食慾不振、睡眠欠佳,天氣變化時則更甚。朱老經驗,上述症狀為瘀阻腦府,靈竅失慧,虛中夾實之候,因其虛必須大補氣血,滋養肝腎;因其實,必須化瘀活血,據此而擬定健腦散一方,以制馬錢子與紅參、地鱉蟲、當歸、杞子、川芎、地龍、制乳香、制沒藥、炙全蠍、紫河車、雞內金、血竭、甘草同用。
李×,男,42歲,軍人,在檢查工程中,被從上落下的鐵棍擊於頭部而昏倒,當時顱骨凹陷,繼則出現血腫,神志不清達20小時,經搶救始蘇。半年後曾去北京檢查,腦組織萎縮四分之一,頭昏痛,健忘,欲取某物,轉身即忘,記不清老戰友的姓名,有時煩躁失眠。苔薄膩、邊有瘀斑,脈細澀。予健腦散方:紅參、制馬錢子、川芎各15克,地鱉蟲、當歸、杞子各20克,地龍、制乳沒、炙全蠍各12克,紫河車、雞內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共研極細末,每早晚各服4.5克,開水送下。服後1周,頭昏痛即覺減輕,夜寐較安,精神略振,自覺爽適。堅持服用2個月,已能寫信,講話層次清楚,續予調補肝腎氣血之品善後。
馬錢子的炮製,至關重要。誠如張錫純所說:“制之有法,則有毒者,可至無毒。”制馬錢子法:①張錫純法:將馬錢子先去淨毛,水煮兩三沸而撈出,用刀將外皮皆刮淨,浸熱湯中,日、暮各換湯1次,浸足3晝夜取出,再用香油煎至純黑色,擘開視其中心微有黃意,火候即到。將馬錢子撈出,用溫水洗數次,以油氣盡淨為度(《醫學衷中參西錄》)。②趙心波法:馬錢子先用砂鍋煮,內放一把綠豆,至開花時,剝去馬錢子外衣,用刀切成薄片,曬兩三天後,再用砂土炒成至黃色,研末備用(《趙心波兒科臨床經驗選》)。③朱良春法:馬錢子水浸去毛,曬乾,置麻油中炸。火小則中心呈白色,服後易引起嘔吐等中毒反應;火大則發黑而炭化,以致失效。在炮製過程中,可取一枚用刀切開,以裡面呈紫紅色最為合度(《蟲類藥的應用》)。
本文摘自《朱良春用藥經驗集(修訂版)》,作者:朱步先、何紹奇等整理,湖南科學技術出版,出版時間: 2007年10月,第40-45頁。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