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江陵體育場,很多老重慶人都會湧起這些記憶片段——被譽為“十里江陵”的江陵廠,有一座洋氣的“燈光球場”,無數職工曾在這裡揮灑青春熱血;這裡曾舉辦萬人空巷的演唱會,李谷一等明星來這裡演唱,那晚還有白鴿與氣球齊飛的盛況。
近段時間,隨著《灌籃高手》電影版在全國熱映,承載過一代人籃球情懷的江陵體育場再度成為吸引市民、博主前往的熱門打卡點。6月初,重慶晚報記者來到該體育場,這裡已灑滿歲月斑駁的痕跡,看臺上方早已停擺的籃球計時鐘,彷彿將滿是回憶的舊時光定格了一般。
江陵體育場已成
重慶市歷史建築
探訪當日,微雨連綿。因在導航中無法搜索到“江陵體育場”的具體位置,重慶晚報記者便根據博主們的打卡指南,導航至江北區信鴿協會(江北區大石壩街道)。到達後,首先看到的不是體育場,而是一幢黃色的2層小樓,斑駁的墨綠色窗欄透著時光的印記。抬頭望去,樓頂處五塊獨立石板分別刻著“江”“陵”“體”“育”“場”幾個大字,掩映於綠蔭之間。
走近小樓,1樓門廳廊柱上掛著一塊寫有“江陵機器廠體育場(注:下簡稱江陵體育場)”字樣的牌子。據掛牌顯示,該體育場“建於20世紀50年代,為兩層混凝土框架結構,主體為露天的籃球場及四周看臺”“是江陵廠及其職工歷史記憶的重要載體”。2018年12月,江陵體育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認證為“重慶市歷史建築”。
球場長滿一圈黃葛樹
從小樓1樓的信鴿協會穿過,便能進入體育場內部,這是這裡目前唯一的出入口。場內四周層層疊疊的看臺有23層,籃球架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長滿球場一圈的黃葛樹。在看臺頂部,遙相矗立著兩座白色小房子,其中一間的正上方仍掛著專門的“籃球計時鐘”(注:籃球計時鐘,逆時針旋轉。走一圈是半場比賽,20分鐘;走兩圈比賽結束,40分鐘),現已停擺,指針定格在“20點”處。
雨天讓長滿青苔的看臺階梯更加溼滑,也阻擋了重慶晚報記者爬至最高點的腳步。不過,博主“老胡夢遊記”曾前去一探究竟,重慶晚報記者通過他提供的視頻看到:這裡曾是球場的控制室、道具室,屋裡還有記錄比分的發光燈牌。
“老胡夢遊記”以及許多博主來此打卡時提到,老重慶人無人不知“十里江陵”,尤其“燈光球場”曾經是大家心中“洋盤”“時髦”的代名詞。
哨聲一響就往籃球場跑
▲劉老(劉懷孟)為記者介紹原江陵體育場共有5個出入口
當天,信鴿協會內有不少人在下象棋、打牌,重慶晚報記者詢問得知,其中好幾人是原江陵廠的退休職工。
身穿綠色T恤的張爺爺今年77歲,18歲進江陵廠工作,曾是一名生產工人。提到江陵體育場,他頗為得意地說:“球場的裁判臺看了嗎,我以前還在那裡吹過哨子,當過裁判喲!”據他回憶,最早的裁判臺是用泥巴磚頭堆砌而成,籃球場最初也只有泥巴場地,但這些沒有影響籃球運動在廠區的風靡,他和眾多職工都曾在這裡揮灑青春與汗水。
75歲的楊建華爺爺如今仍住在江陵廠的老職工樓裡。他說,自己年輕時不打籃球,但特別愛看籃球。每到禮拜天,體育場內的哨子聲一傳到家裡,便總忍不住要跑去觀賽,“數各大工廠聯合舉辦的職工賽最精彩,場內觀眾都擠滿了,我幾乎場場都去看了的。”
73歲的劉爺爺也是江陵廠的老職工,個子瘦高的他還曾在江陵體育場打過籃球,現在空了過來喝茶、逛逛,一是可以遇到老熟人老同事,二是老地方讓他倍感親切。
廠籃球隊曾奪“5連冠”
▲江陵體育場舊貌 圖源:重慶市歷史建築資料庫
隨後,根據老職工們提供的線索,重慶晚報記者輾轉找到了原江陵廠的文體部長劉懷孟。他今年79歲,就住在距“燈光球場”10分鐘步程的小區裡。
劉老身體硬朗,談起江陵廠的往事,自豪之情溢於言表。1969年,劉老成了江陵廠的一名車間技術工,“那時候可以進入江陵這樣的大廠,是非常驕傲的事情。”
一年後,劉老調入廠工會,負責文化和體育工作,江陵體育場就是其工作管轄場地之一。“那裡開始是隻有兩個籃球筐的空壩壩,觀賽的人要麼站著看要麼端板凳過來看,那時候也沒得燈光。”劉老回憶道。
1983年,江陵體育場啟動整修工作,由專業建築設計團隊打造,歷時3年,於1986年完工。
說話間,劉老與重慶晚報記者來到江陵體育場內。站在場中央,劉老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
據他介紹,整修後,場內有5個觀眾出入口,設有評審席、裁判席、球員通道等,地面鋪上了凝固土磚,環形看臺最多可容納8000人;看臺頂端那兩間小房子,既是道具儲藏室,還承載了展示籃球計時鐘、燈光計分板等功能;兩間小房子之間,由鋼絲和電線牽拉相連,掛上了一個個白熾燈泡,讓夜晚時分的體育場燈火通明,“燈光球場”由此而來。“在當時,打造後的籃球場可以說是非常高級和獨特的,所以時隔多年,仍然有那麼多人記得它。”劉老說道。
▲江陵廠組織的職工籃球活動 (圖源:曹延秋)
劉老說,場地升級的同時,廠籃球隊的技術也在不斷精進,並且籃球人才輩出。和劉老同住一個小區的何大漢是當時的隊員之一,身高1.9米,但他並非當時隊裡第一高個。1990年,來自河南的康建華加入了廠籃球隊,2.27米的身高被媒體稱為“重慶第一高人”,“憑藉身高優勢,他投籃非常輕鬆穩健,他來後的5年裡,各大廠的職工聯賽我們都是冠軍。”
重慶晚報記者也曾見面採訪過康建華兩次,他因身體原因早早退役,後一直住在江陵體育場附近,籃球明星穆鐵柱曾給他寄過幾雙60多碼的鞋子。但採訪當日,老職工們惋惜地告訴記者,康建華此前已因病離世。
曾開過明星雲集的演唱會
▲樓頂還能看到“江陵體育場”字樣
離開體育場前,劉老指了指場外的黃色小樓稱,這裡原來是賓館,外地球員來比賽都住這裡。劉老還說,信鴿協會所在處,此前是體育場的食堂,東西好吃、份量足。
幾天後,重慶晚報記者通過重慶體育博物館籌備組查閱的資料看到,1992年10月2日至10日,江陵體育場承辦了重慶第七屆渝鄰杯籃球賽,7支男隊、4支女隊參賽,歷時8天,共27場,觀眾人數達40500人次。通過這些數據,依稀可見當時的盛況。
就在同一年,江陵體育場還因一事大為風光了一把。當時廠裡開慶典,在此舉辦了一場明星雲集的演唱會。劉老作為演唱會操持人之一,多年過去仍記憶猶新:廠裡請來了李谷一、沈殿霞等明星獻唱,體育場燈光通明,裡裡外外都是觀眾,成千上萬只白鴿和氣球齊飛,鼓號隊和觀眾們的歡呼聲震得耳朵嗡嗡作響,明星沈殿霞的出場更是把氣氛帶到了高潮……
1995年,江陵廠與長安廠合併為長安公司,江陵廠廠區的主要機構和辦公地點變更。劉老說,江陵體育場的活動也隨之遷至長安公司的體育場舉辦,人氣逐漸凋零。
在劉老看來,江陵體育場只是當時江陵廠豐富廠區生活的縮影。
昔日的江陵廠,西到盤溪河,東到貓兒石,南到嘉陵江邊,有著“十里江陵”之稱。劉老說,廠區最熱鬧的時期,有職工1.3萬餘名,加上家屬有近10萬人。
重慶晚報記者通過劉老和幾位老職工瞭解到,昔日的廠區內,除了有工廠、宿舍樓外,還有影劇場、醫院、學校、澡堂、食堂、集市、圖書館、游泳池、足球場等等,儼然就是一個配套齊全的大社區。
▲江陵廠的游泳比賽 (圖源:重慶體育博物館籌備組)
此外,重慶晚報記者通過重慶體育博物館籌備組查閱到的老照片,還能看到江陵廠昔日舉辦的職工運動會、游泳比賽等精彩紛呈的體育活動。
1995年,江陵廠與長安廠合併為長安公司。但長安公司的前身,最早則要追溯到清朝。據上游新聞此前報道:
■1862年,李鴻章授命英國人馬格里和中國官員劉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廟宇中創辦了上海洋炮局,是當時中國第一個西洋式兵工廠。1937年,抗戰爆發,兵工廠西遷重慶嘉陵江邊。1938年3月1日,工廠更名為第21兵工廠。1957年定名為國營長安機器廠(簡稱長安廠)。
■1938年4月,當時的兵工署炮兵技術研究處奉令西遷。1940年底,在重慶嘉陵江邊的忠恕沱正式投產,1941年初命名為第10兵工廠。1957年,定名為國營江陵機器廠(簡稱江陵廠)。
■改革開放後,作為在兵器行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長安、江陵兩廠,紛紛走上第二次創業的道路。江陵廠於1984年開始試製了微型汽車發動機,首批發動機投放市場,產品主要供給長安廠。同年11月,第一批微型汽車剪綵出廠,標誌著中國汽車微車時代的開始。
■1995年,曾經並肩作戰的江陵廠與長安廠合併為長安公司,實現機車一體化發展。
重慶晚報-廂遇首席記者 王薇
記者 柏雨欣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