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療法裡面有一種拍痧的方法。我們接下來要講痧法,所以這裡先把拍痧療法說一下。
在《靈樞·邪客》篇最後有一段話,“黃帝問於岐伯曰:人有八虛,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臟。黃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流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凡此八虛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筋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故拘攣也”。
這裡提出了“八虛”的概念。“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所以邪氣惡血不能留駐,要不然身體就要出問題。當然邪客篇只講了肢體的症候,像傷筋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這些都是肢體的症候。但是一些臟腑的症候我們也不要忽略了。“八虛”這些位置我們一般用拍痧的方法比較好。
一些心肺不好的患者,我們可以在肘彎給他拍痧,尺澤和曲澤都在這裡。肝不好的,我們可以在腋下這一塊找個地方拍痧。但“肝有邪,其氣流於兩腋”這句話還是有些爭議。肝經並不是走在上肢的,常見的解釋的就是極泉穴這一塊是厥陰經循行的地方,而厥陰經上連心包、下連肝。所以這裡可以治療肝病。
這樣解釋當然沒有問題啊,但是我的意思是不解釋也可以。我們與其把這句話當作針灸理論,不如干脆就認為這是一種經驗的總結。我不管原理是什麼,但是這裡可以疏肝氣,可以治療肝臟的疾病。提醒大家一下,我們治療肝病的時候不一定非要用太沖。
比如疏肝氣,我喜歡用百會穴。《靈樞·經脈》裡講“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叢毛之際……與督脈會於顛”,由此可知肝經在顛頂與督脈相會。基於此,我們臨床上給頭痛做分類的時候往往把顛頂痛歸為厥陰頭痛。
既然肝經在顛頂與督脈相會,那麼二者是否存在一個交會穴呢?好像沒有見到非常明確的記載,王冰在註解《素問·骨空論》時提出百會是督脈和足太陽脈的交會穴。但是通過肝經的循行我們可以比較肯定地推測,督脈和肝經在顛頂是存在交會穴的,這個交會穴可能是整個顛頂區域,也可能是顛頂的某一個穴。所以百會即便不是二者的交會穴的話,也是處在二者的交會區域。也就是說,百會可以同時作用於肝經與督脈。
我感覺從疏肝的效果上來看,百會的作用並不比太沖的弱,尤其對於一些肝氣鬱結所造成的情志病,百會可以發揮疏肝和近治等多重功效,有著獨到的優勢。這也是我喜歡用百會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點,《素問·金匱真言論》裡講“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頸項部的一些穴位也有很好的疏肝的作用。但是從經絡來解釋的話好像也有點牽強。我的意思啊,像這種情況,我就把它當作是醫療實踐的總結。我不把它歸為理論的部分。所以我在臨床上治療一些肝鬱的患者也喜歡用頸項的穴位,效果還是很好的。
現在我們用脊柱相關疾病這套理論能解釋這個問題。頸椎出問題,所造成的一系列的症侯群裡,有相當一部分的表現和我們中醫的肝鬱造成的症候群比較接近。但是我們的古人早就注意到這個現象了,所以提出“俞在頸項”的觀點。
“八虛”還有兩髀和兩膕,脾胃的問題可以在腹股溝這一塊拍痧,氣街就在這裡。氣街即氣衝穴,也是一個很大的穴,李東垣擅長治脾胃,他就說脾胃虛弱,感溼成痿,要在足三里和氣街刺血。但是鑑於這裡的解剖結構,我一般不太放血,拍痧的話手法也要輕。
腎和膀胱的問題我們可以在膕窩拍痧。治療一些腰痛患者,我會在委中拍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