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2020年10月5日,黑龍江雞西某社區一家庭聚餐。
味道偏酸,是由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類似麵條一樣的主食。
9個長輩食用“雞西酸湯子”後,均出現身體不適,緊急就醫。
國家衛健委給出的回答是: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
一旦沒弄好,就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繼而生成一種叫“米酵菌酸”的劇毒物質。
高溫煮沸也不會破壞毒性,而且中毒後沒有特效藥,致死率在50%以上。
但至於購買新鮮、安全的原料食材,不得不說,真不是我們想要就可以。
的確,這款大米聞起來是很香,有區別於普通大米。很多消費者也因此入坑。
但3·15晚會揭露真相:這款大米跟泰國沒一點關係。
沿著產業鏈往上扒, 結果發現,這香精廠家居然也是黑作坊!
無良商家辦法是,豬肉風乾,再塗上牛血、添加劑,便能以假混真,一般人很難識破。
重慶食藥監分局工作人員說:現在市場有了一種“高級複合肉”,就是外面薄薄一層是羊肉,裡面卻是鴨肉。
農產品催熟、食品添加劑等問題,更是困擾著我們所有人。
自工業革命以來,防腐劑因其“低成本、高效率”,迅速席捲全球食品市場。
主流防腐劑為苯甲酸、山梨酸、亞硫酸等各種酸性化合物。
防腐劑攝入過量,會引發腸胃炎等疾病,還可能會增加呼吸道、氣管炎患病幾率。
採摘後,上面很可能還會有藥物殘留。如六六六、異狄氏劑等農藥。
北京積水潭姜洋醫生表示:長期攝入農藥殘留食物,會誘發一些無法抑制的精神系統疾病。比如帕金森、老年性痴呆。同時還影響肝臟的代謝能力,引發慢性肝臟疾病。
中南大學婦產科李立傑醫生表示:孕婦吃了帶有殘留農藥的蔬果,可能會先兆流產,甚至導致胎兒出現畸形。
2022年,澎湃發佈一篇科普文,指出一個殘酷現象:
一方面我們互相提醒,生命第一,健康第一,沒有健康一切都是枉然。
另一方面我們又會無視自己健康。知道某些農作物有農藥殘留,會影響健康,卻還是會照常食用。
不可能說日常瓜果蔬菜,都需要聯繫老家親戚,費盡周折從農村運來。
發現這問題後,作為媒體人,我第一反應就是,關於社會食品安全,自己能不能做點什麼?
(百香果的印象都是酸酸的,特別酸,我好像就在酒店自助餐吃過,平時沒有吃過百香果,因為太酸了。但是我到海南來找到這個百香果,第一個想法就是給家裡的小孩子帶回去,讓他們也嚐嚐,他們沒吃過這麼甜的百香果。所以未來獅獅選品的標準,就是一切圍繞著給家裡人吃的標準去選品,生意的本質還是要回歸好產品,什麼是好產品?能打90分以上的才算是好產品。)
我們又去了世界的長壽之鄉,中國富硒地瓜第一村橋頭沙土。
(我們在地裡去刨地瓜,當地的農民非常淳樸)
去了才知道,木瓜要從中段果往上採摘,確保口感,越往上採摘,口感越好。
樹底部的木瓜,口感不好,不採摘或者直接轉賣到市場。
金煌芒核薄肉厚,果肉Q彈,果肉無筋無絲,生吃都是甜的。
為了追求風味口感,只採摘高山坡地果園,堅持不打除草劑,堅持人工割草。
以上所有的圖片都是我用手機隨手拍攝,沒有精心修圖。
前些天推廣時,就有讀者擔心,你不會是改行吧?以後還寫文章嗎?
至於為什麼做“有機農產品”,一方面是自己作為媒體人,想為社會食品安全問題出一份力。
長大後,我和村裡所有年輕人一樣,背上行囊,踏上北上廣的火車。
此外,到了產地,拿到貨,我們還會送到相關機構檢測,看到底是不是“0農藥殘留”、“0獸藥”,或“0防腐劑”。
有人負責選品,有人負責售後,有人負責聯繫產地、檢測機構。
總之,團隊各司其職,往一個理念努力:讓天下餐桌迴歸健康。
拒絕欺騙,拒絕添加劑,拒絕農藥殘留,做孕婦、孩子也可以吃的食品。
作者:水木先生@卓絕,來源:水木先生說(ID:shuimujunshuo),剖析社會,分享教育觀,與500萬讀者一起成長。有溫度,有深度,有態度。每晚21:21,與你不見不散。讓我們的呼聲,成為推動世界改變的音浪。




獅子生活合作聯繫方式:15875245670微信:siw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