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一種能力

發燒是一種能力

發燒是一種能力

“發燒是病,不及時退燒,會燒壞人,不管採用什麼治療方法,得趕緊退燒。”這是一般人對發燒的認知。
小孩子易發高燒。一高燒,父母感覺孩子處於高度危險境地,百度上說高燒會燒壞孩子的腦子,必須馬上退燒,於是乎西醫的輸液抗生素、激素,毫不猶豫地上;中藥的苦寒藥黃連、黃芩、黃柏、梔子,苦寒直折,刻不容緩。
問中年人,您最近一次發燒是什麼時候?普遍的情況是,這人得回憶很久,才想起很久沒有發燒了;即使有發燒,也多是低燒。
家裡老人似乎10年、20年沒有發過燒了,但大家都習慣於這種狀態,很少有子女會主動探究老人是否發燒,不會留意思考發燒與否,與老人的健康存在相關關係。

發燒是一種能力。
第一次聽徐老師這麼說,我的感覺是振聾發聵。
讀文章的客官,您是第幾次聽說“發燒是一種能力”?請想一想,您最近一次發燒距離今天多久了?自己是否還有發燒的能力?
對於發燒,西醫、中醫說法各異,似乎不搭。所以,雖然發燒很常見,但對於大眾來說,一般人很難判斷哪種觀點是對的。
中醫對各種發燒的病因、病機及其治療方法,言之甚詳。作為非中醫專業人士,大家也沒有必要條分縷析。本文也只是想讓大家更新一種觀念:發燒不一定是病,發燒不一定是壞事,甚至可能是好事;我們發燒了,不一定急著去退燒,讓子彈飛一會兒,先分個順逆。
大體上說,遇到發燒,要分順證和逆證。順證就要鼓勵幫助,逆證就棍棒伺候,制止發燒。
所謂順證,就是對身體有好處、預後好的症狀,是應當受到鼓勵和幫助的。比如風寒感冒,測量體溫高或自覺發燒了,但患者卻很怕冷,厚衣被裹著;治療的方法是用熱藥幫助發熱,把風寒邪氣驅離身體,就自然退燒,也不怕冷了。如果這時候我們輸液,就是用寒涼幫助侵犯我們的陰邪,把自己的正氣幹倒——結果是不發燒了,但寒邪潛伏在我們的身體裡,成為後來更嚴重疾病的宿根。徐老師說,一個人的癌症,很可能是多年前的一場感冒沒有治好。
所謂逆證,就是對身體不好的,可能讓我們的病情越來越重的症狀。比如我一個朋友到保健店刮痧又拔罐,折騰了半天,晚上回家就感覺睏倦乏力,發起了燒。這是過度損耗正氣而導致的發燒,是逆證;如果任由其發燒,就會進一步虧耗氣血,病情越來越重。我建議吃補中益氣丸合參麥飲(請在醫師指導下用藥),他看看說明書,說這藥不治發燒啊。我說你按我說的時間和藥量吃,凌晨5點左右就應該完全退燒了。果然按時退燒。斷定凌晨退燒是考量了中醫陰陽消長及時空理論對疾病治療的影響。


小孩是純陽之體,陽氣旺盛;敵人來襲,正氣足不懼於敵,勇敢與敵戰鬥,此為正邪交爭——敵強,我也不弱,戰鬥激烈,於是就發高燒。這種燒雖高,卻是陽氣足的表現。
中年之人,陽氣衰減是規律。但現代人享受空調房、冰激凌、深夜還在吃夜宵、玩手機,肚子冰涼;人到中年,陽氣更加不足。寒邪來襲,我們組織不起與敵抗爭的足夠力量,不用激戰即屈我之兵,就像現在很多人風寒感冒,只是打個噴嚏,流流清水鼻涕而已,不會發燒了;有人出現低燒,說明還能與敵戰鬥一下下,這人還有點陽氣。
老年之人,陽氣衰微,完全組織不起對來犯之敵的阻擊,沒有戰鬥,沒有正邪交正,所以老年人幾乎沒有順證的發燒。


發燒是一種能力。但殘酷的現實是,多少孩子已經損失了這種能力;多少年輕人,久別了高燒;有發燒,也是更多地表現為中年人的低燒特徵。作為父母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反思一下,我們是否以各式各樣愛的名義,經常做著損耗孩子陽氣的事情;常年不發燒的孩子,是否還是陽光少年!

厚朴的學員,很多都後悔認識厚朴太晚了,否則,也不會動不動給孩子輸液止燒,也不會要求孩子堅持冬泳、冷水浴。大家有了全新的傳統中醫理念,對發燒也有了新的認知,再也不會把發熱一律當敵人,不分順逆,一概剿滅了。

當然,發燒的病因病機比較複雜,甚至治療不當,也會有生命危險。所以,發燒了,還是要請專業中醫大夫診療,特別是剛學中醫的人——學了艾灸,艾灸就是萬能的,什麼發燒都用艾灸治;學了刮痧,只要發燒,都想刮一刮——切不可憑自己的一知半解,治壞親人,治壞朋友,最後治壞自己。

發燒是一種能力。發燒不是病,只是一種症。遇到發燒,別慌手腳;辯證論治,正確治療。不因錯誤認知而選擇不當醫療,折殺了天賦我們的發燒能力!

作者/楊明俊

中醫助理醫師,厚朴中醫講師,

師從中醫大家徐文兵先生,年過半百習中醫,

崇尚中醫文化暨中醫六藝,閱歷豐富,

仁心慈愛,推崇中醫思維辨證論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