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五月的初毒日,人們不僅包粽子,出嫁女子回孃家“躲五”,大家都還有這個習俗……

毒五月的初毒日,人們不僅包粽子,出嫁女子回孃家“躲五”,大家都還有這個習俗……
 

中醫老苗說

想學“五運六氣”和《傷寒論》的朋友可掃碼關注“大熊敦敏”公眾號,進入學習群,每週二、三有公益直播。

適合中醫愛好者和中醫醫生學習的《五運六氣入門課》已經上線,帶你係統學習五運六氣。(點擊此處瞭解詳情)。

已經進入農曆五月了。在農曆五月,有個重要的節日,便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端午節這一天的主角是粽子和屈原。粽子的功能很大,可以吃,可以投江、供神甚至制服殭屍;屈原也很偉大,心繫家國,以死明志,最後還給後人留下了三天的假期。

放假休息當然好,但是不開心得太早,因為端午節不只是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節日,這個日子在中醫看來很毒,被稱為“九毒日”之首,而農曆的五月,更是稱為“毒月”或者“爛五月”。

農五月,我們會發現很多爬蟲動物都開始活躍起來,小強,小蒼,小蚊三小天王就不說了,還有很多毒蛇,蜈蚣,臭屁蟲到處遊蕩,而家裡的衣物,木料,藤製品則很容易受潮,變黴,腐爛。可見農曆五月,是一個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得很快的時候,在古代醫學不發達的時候,許多人都會因為天氣的酷熱和細菌滋生而犯病,甚至是群體性的瘟病等,因而人們紛紛佩艾葉辟邪、喝雄黃酒壯陽,賽龍舟消暑,扔粽子祭祀,最神奇的是女子當月要回孃家“躲午”,禁止夫婦同房一個月。古人這個方法其實很好,除了可以眼不見為淨節慾,還可以回孃家探親,還可以小別勝新婚……

禁止同房,管住褲腰帶這個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黃帝內經 》中說過:“五月十六日,天地牝牡日,不可行房。”

中醫認為五月間中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為“九毒日”,此時的節氣,為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神氣不行,火氣漸壯,水力衰弱,人體最貴之水為精,此時如果耗散最珍貴的“水”的話,那可就傷及根本了。

以下是 2023年農曆五月的「九毒日」及「天地交泰日」,請千萬謹慎這十天,甚至是一整個月。

初毒日
五月初五(陽曆 6 月 22 日)
五月初六(陽曆 6 月 23 日)
五月初七(陽曆 6 月 24 日)
中毒日
五月十五(陽曆 7 月 2 日)
五月十六(陽曆 7 月 3 日)
五月十七(陽曆 7 月 4 日)
末毒日
五月廿五(陽曆 7 月 12 日)
五月廿六(陽曆 7 月 13 日)
五月廿七(陽曆 7 月 14 日)
天地交泰日
五月十四(陽曆 7 月 1 日)
四天王巡行,夜子時為天地交泰日。

“毒五月”極易受邪祟之氣傾入,引起各種呼吸道、腹瀉、過敏等疾病。民間傳統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制一付香囊隨身攜帶,用以避邪驅瘟,預防疾病。

這些香囊或用五色絲線纏成,或用碎花布縫就,繡出的圖案五花八門,溫馨別緻,那散發的濃郁藥香氤氳而起,使仲夏的風中瀰漫著迷人的氣息。

為什麼要在端午節佩戴香囊呢?
在民間,香囊所包含的意義更為豐富,圖案不同、表意各異。比如用雙魚、雙蝶、蛟龍等象徵兩性和諧;用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鵲、採花的蜜蜂隱喻男性;松鶴象徵長壽、石榴象徵多子。還有用漢字諧音寓意的,如送給新婚夫婦的“早生貴子”,以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組合圖案;送給長壽老人的“耄耋童趣”,以貓和蝴蝶戲牡丹組合圖案;送給小孩的“福壽娃娃”,以憨態十足的娃娃為主體,周圍環繞蝙蝠、桃子組圖,寓意多福多壽……
香囊成為端午的節令物品,主要原因有兩點。
其一,季節更迭,驅邪避害。農曆五月俗稱“毒月”,此時蛇、蠍子、壁虎、蜈蚣、蛤蟆等“五毒蟲”開始出沒,疫病萌發。西晉《風土誌》載,農曆五月五日為陽極之日,又叫中天節,有製作各式各樣辟邪物品的風俗。南北朝時每逢端午便以艾草剪成老虎形狀或剪裁布老虎,以闢除毒蟲。後來演變成了有祛毒辟邪功用的香囊。
其二,以香養氣,祛病強身。“聞香祛病”之法在我國由來已久,《神農本草經》載:“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除邪辟穢也。”常用來做香囊的艾葉、菖蒲、香茅草、柚子葉、青蒿、白芷、蒼朮、龍船花、雄黃、蚌粉等,一般含有芳香揮發成分,散發出的天然香氣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提神等功效。
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香藥,用“香”治病的歷史由來已久。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經利用花的香味來治病了。漢代,已派使者通過絲綢之路遠赴異國搜尋香藥。名醫華佗曾用丁香、百部等藥物製成香包,懸掛在居室內,用來預防肺結核。唐代醫家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還有佩“繹囊”,“避疫氣,令人不染”的記載。
這就是中醫裡說的“衣冠療法”,也就是將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香包佩戴在身上或者枕邊,通過香包中獨特的中藥香氣作用於大腦,對一些小的病症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民間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
端午節時,民間風俗是在家門口懸掛艾葉、並且給小孩子縫製香包,除提神醒腦之外,還可以驅蚊防蟲,減少患病概率。
這並不是民間迷信,《本草綱目》裡就有記載,芳香藥可以通過肌膚、穴位、經絡等途徑“滲入”人體,從而起到活血化瘀、平衡陰陽的作用。

端午前後正值酷熱的盛夏,蚊蟲叮咬的問題自古便令人頭疼,但古人們早已學會了在香囊中放入香茅,蘄艾等能夠驅蚊的中藥材,隨身佩戴上一枚香包,即可祛除蚊蟲的困擾~

現代研究更是認為,中藥香包裡的中草藥通過濃郁的香味散發,能在人體周圍形成高濃度的小環境,而中藥成分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之後,芳香氣味能夠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抗體生成,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還可以提高身體抗病能力。

尤其兒童鼻黏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較低,免疫力差,最適合佩掛中藥香包。小孩子經常隨身攜帶中藥香包,對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傳染病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的功用。

於是到了現代,人們在現代科學的支持下,不斷改進製作工藝和生產技術,將傳統中醫裡的香療法發揚光大,讓中藥香包成為養生保健的“綠色療法”之一。

中醫中認為夏季的氣候特點是溼溫,細菌容易滋生,而香囊中的中藥材成分,則有祛蟲和驅蚊的作用;可謂是古代的移動“驅蚊器”~

作為歷史中的端午之禮,自然不能讓它悄悄消失在歷史的故紙堆裡。
時值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們向粉絲推出特惠團購。

特惠團購   端午好禮

純中藥配置香囊禮盒

芳香闢穢 祛瘟驅蟲  

鎮靜安神 三種配方

每盒含錦囊1個和藥袋6個 

一盒39元

一枚小小的香包,作用範圍在半徑1米內;平時戶外活動時可以輕鬆佩戴在身上,在疫情還不時起伏的“毒五月”這段時間芳香闢穢,扶正祛邪;當然也可以選擇祛瘟驅蚊蟲的香囊方,作為驅蚊之用;放於臥室之中淡淡的香氣發散出來也能作為安神助眠之用;放於車內亦可作為清新劑的方式使車內清香環繞~

每一隻香包皆可使用2-3周,氣味逐漸變淡的過程中揮發效果會一直持續,無味之後替換內膽即可;對於各種生活場景都有獨到的用處,讓你與家人的夏日生活變得古色生香!

香包的每一處細節,均有古制香包參照而來,造型復古之餘不失現代的美觀創意,隨身攜帶也能成為夏日的一道靚麗風景;貼心的活結開口設計更利於內膽的替換~

古香古色之中,為你的夏日帶來一份清爽愜意 
作為端午節的傳統佳節之禮,芳香闢穢、祛瘟驅蟲、鎮靜安神、清香通竅、扶正祛邪這五款香包被討巧的放入了一份喜慶大紅的禮盒之中,一枚香囊配上六袋香包,足以為每一位親人好友送上一份獨屬於端午節的好禮。端午安康的這份古樸祝福,都在這一枚能驅蚊祈福的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大人小孩老人隨時隨地都能用
這五款香囊可以居家使用、車載使用、辦公使用、學習使用、隨身攜帶、掛在揹包上、掛在衣櫥裡或者床頭都可以,精緻小香包,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秉承古方,這五款可以當做貼心好禮相贈,並且在“毒五月”可以用得上的香囊方,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用:

01 芳香闢穢香囊

清穢香囊,辟邪除穢,是按照國醫大師周仲英的防疫方(藿香 蒼朮 白芷 草果 菖蒲 艾葉 冰片)配製而成。


藿香具有芳香化溼的效果,可以實現避邪解時行疫氣(避邪除疫);

蒼朮是古代用來防疫出鏡率最高的一味藥,它獨特雄烈的辛香是很多藥材無法比擬的;

草果是一種香料,中醫說芳香入脾,芳香的東西可以醒脾,還可以化溼去濁;

白芷也是辛溫解表藥,同樣可以治療風寒感冒,可以祛溼散寒;
艾葉、菖蒲有辟邪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菖蒲於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

02 祛瘟驅蚊蟲香囊

辛香闢穢,祛瘟驅蟲,這款驅蚊蟲香囊的配方是:艾葉、藿香、白芷、丁香、薄荷、石菖蒲、佩蘭、蒼朮、冰片。
它們都是有芳香的中藥,混合後有很好的驅蚊效果。

作為香料和中藥的丁香,含有丁香酚的成分,香味對驅蚊效果很明顯;
薄荷透疹,能和中固表;

艾葉、白芷都有驅蚊蟲的效果……

將這些中草藥放在精美的袋子裡,隨身攜帶,既美觀清香還能驅蚊。

03 鎮靜安神香囊

祛溼豁痰,鎮靜安神。這款助眠方的配方是:艾葉、陳皮、丁香、肉桂、佩蘭、石菖蒲、薰衣草、迭迭香。


安神香囊掛在床頭,它主打和氣血、通經絡、養心寧神。

這款香囊味道清新,淡淡的藥香味能讓作息不規律的我很快平靜心情,安心入睡。

特惠團購   端午好禮

純中藥配置香囊禮盒

芳香闢穢 祛瘟驅蟲  

鎮靜安神 三種配方

每盒含錦囊1個和藥袋6個 

一盒39元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