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箭頭處“人衛中醫”,關注我們哦!!
高血壓的中醫調養
高血壓,是指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升高。一般認為,在安靜休息時,血壓超過140/90mmHg,稱為高血壓。基於目前醫學發展水平和檢查手段,能夠發現導致血壓升高確切病因的稱之為繼發性高血壓;反之,不能發現導致血壓升高的確切病因,則稱為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佔高血壓人群中85%以上,現病因不明,認為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綜合造成的。但明確診斷原發性高血壓,需首先除外繼發性高血壓。高血壓初期可見頭暈、頭痛、胸悶、煩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經常被忽視,後期會嚴重影響心、腦、腎等臟器。
對於高血壓中醫養生非常重要,病前養生,可以未病先防;病中養生,可以已病防變,控制併發症。
高血壓辨證當分清標本虛實,可分為肝火亢盛、痰溼中阻、瘀血阻竅、陰虛陽盛四個證型。肝火亢盛型可見頭暈目眩,頭痛面赤,口苦咽乾,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而有力;痰溼中阻型可見眩暈頭重,胸悶心悸,嘔惡痰涎,脘腹脹滿,食少納呆,舌胖大,苔白膩,脈滑;瘀血阻竅型可見胸悶憋氣,胸脅疼痛,口乾不欲飲,舌紫暗,有瘀斑或瘀點,脈弦澀;陰虛陽盛型可見眩暈頭痛,腰膝痠軟,耳鳴健忘,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而數。
調養以補虛瀉實,調和陰陽為主要原則。實證當平肝潛陽,清肝瀉火,化痰行瘀。虛證當滋養肝腎,補益氣血,調攝陰陽。
調養的同時,應囑起居有常,保證充足睡眠,勞逸結合,飲食有節,勿過食油膩甜鹹,食鹽控制在每天6g以內,戒除菸酒,避免情志劇烈波動,注意監測血壓。
01
針刺
可選取針刺風池、百會、合谷、陽陵泉、三陰交、足三里。採取平補平瀉法,1次/d,留針30min,7次1個療程。
02
耳針
選取耳背溝、角窩上、腎上腺、耳尖、交感、神門、心、肝。頭脹痛加枕、額。腎陰虛者加腎、皮質下。每次選取一側耳穴5~7個,用王不留行貼壓,按壓手法用對壓法或直壓強刺激手法,兩耳交替,2~3d換一次。貼10次為1個療程。療程期間休息5~7d。
03
艾灸
處方主穴:百會、足三里、湧泉。隨證配穴,肝火亢盛者,加太溪、太沖,以補益肝陰,平肝潛陽。痰溼中阻、瘀血阻竅者,加豐隆、內關以化痰通絡,活血化瘀。肝腎虧虛、陰虛陽盛者,加太溪,三陰交以養肝益腎。
操作:肝火亢盛者,灸諸穴位採用雀啄灸,每穴10~30次,其餘證型,採用艾條懸灸,每穴灸5min,1次/d,10d為1個療程。
……
END
特別提示:
由於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文章分發機制,不按時間推送,而是按權重隨機推送,為了保證您能看到我們的推送,不錯過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動,請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讓我們每天與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與國醫大師攀談!
【本書內容選自《中醫養生適宜技術》,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程凱,楊佃會。人衛中醫編輯整理。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掃描下圖二維碼可查看本書詳情。】
我為您點亮健康,您為我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