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來源 | 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
最近,各大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一首現象級神曲,李榮浩的《烏梅子醬》。
不但佔領了各大音樂榜單第一的位置,還引發了無數網紅爭相翻唱,各種相關話題衝上熱搜:
“什麼是烏梅子醬”、“尋找烏梅子醬女孩”“烏梅子醬女孩的薄荷少年”、“烏梅子醬其實不存在”……
隨便打開哪個平臺,都能聽到“你淺淺的微笑就像烏梅子醬,我嚐到了你嘴角唇膏薄荷味道”。
當然,有人喜歡就有人厭煩,著名樂評人丁太升就用犀利的言語炮轟《烏梅子醬》,讓這首歌的熱度再次居高不下:
“一股濃郁的中國鄉土風,摻雜著當下短視頻的火爆元素撲面而來,你躲都躲不開。”
“簡直俗不可耐,用俗不可耐這個詞來形容這首歌,俗不可耐這個詞都變得俗不可耐起來了。”
甚至痛心疾首地表示:“李榮浩這樣的原創音樂人都加入到了短視頻平臺神曲排行榜的行列,多可悲的一件事啊。”
越來越多的人出來表達自己對李榮浩的失望:“《烏梅子醬》確實土到不可饒恕。
要是李榮浩這個級別的音樂人,都沒有任何藝術表達上的追求,而是寫出這樣一首歌,簡直是在侮辱2023年聽眾的審美水平。”
有人表示自己不想再被這首歌洗腦了:“我今年的新年願望和生日願望是全世界不用再聽到李榮浩的《烏梅子醬》。”
這麼一首簡簡單單的糖水歌,之所以會引發這麼大的爭議,原因大概有2點。
要知道,他可是入圍了9次金曲獎,併成為首位獲得金曲“最佳新人獎”的內地歌手。
之前的《李白》《年少有為》充滿了對個人理想與現實落差的觀察,《耳朵》《戒菸》則貫穿繾綣細膩的情感。
很多人認為,連李榮浩都開始寫這類旋律簡單、副歌洗腦、歌詞大白話堆砌的淺薄口水歌,難免有向下兼容市場的“嫌疑”。
搖滾音樂人鄭鈞就曾經直言不諱:“現在排行榜上十首歌有九首聽不下去,雖然火,但我一聽就是屎啊。”
李宗盛也曾在金曲國際論壇上,恨鐵不成鋼地發表演講:“我最大的痛苦,就是發現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垃圾,你喂消費者豬食,他就變成豬。”
實際上,在當下的華語樂壇環境下,能有《烏梅子醬》聽就不錯了。
打開各大正經音樂平臺的榜單,你會發現這兩年火的大多都是洗腦的短視頻神曲。
“大貔貅大貔貅大貔貅大貔貅,喝白酒喝啤酒喝紅酒喝洋酒……”
“Hey Ah Ah你是我的寶貝,想你的滋味隱隱作祟,寶貝寶貝我們乾一杯,這是你最愛的黑桃A……”
“你說嘴巴嘟嘟,嘟嘟嘟嘟嘟,嘟一下你就會來呀……”
有為了偽裝古風,實則歌詞漏洞百出,簡直是誤人子弟的:
這些短視頻神曲走紅的背後,往往有著一批專門以市場數據為導向,用流水線來製作神曲的公司。
用大數據來統計測算那些容易爆火的歌曲的特徵,比如關鍵詞、和絃、節奏等,然後再批量生產符合下沉市場審美習慣的音樂。
有音樂人在接受採訪時就坦誠地表示:“大多數短視頻神曲的創作門檻較低,最快4個小時就可以做出一首歌。”
椰子想起學生時代的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喜歡戴著耳機聽MP3裡的歌曲。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
“我看著路夢的入口有點窄,我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
那時候的歌曲,就像羅大佑所說“使我們在笑過、哭過之後,面對清風朗月,能繼續尋找自己的解藥。”
而現在的我,已經基本不聽歌了,因為當下流行的短視頻神曲,無法讓我找到任何慰藉。
一個可悲的現實是:頻繁刷屏的短視頻神曲,只暴露出了當下浮躁社會的小小一角。
太多無營養的信息噪音、文化糖精,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轟炸著我們的感官。
我們需要低俗卻洗腦的旋律;需要有爽點、爆點的土味短劇;需要不斷獎勵你金幣的網頁遊戲,來不斷刺激自己乏味的生活。
弗吉尼亞大學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找來一群志願者,讓他們單獨待在一間空屋子裡15分鐘。
二是按下電擊按鈕,給自己一個微電流的電擊,以此來打發時間。
剛開始的時候,志願者們信誓旦旦地保證,自己絕對不會使用電擊按鈕。
可規定時間還沒結束,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寧可選擇接受電擊,也不願無所事事地待在那裡。
甚至還有一名志願者,在短短15分鐘內,電擊了自己190次。
正如作家梁文道說過:“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症。”
頻繁地接受這類讓你變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淺薄的刺激,只會讓你越來越空虛。
也許,是時候學會過濾、學會斷舍離了,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活得更清醒。
1995年,美國舊金山舉行了一場精英會議,會上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給80%的人塞上奶嘴,比如短視頻、肥皂劇、遊戲、綜藝等,讓他們沉迷於低廉的快樂中,從而喪失思考的能力和階級躍遷的慾望。”
只有學會屏蔽掉那些超載的、低價值的信息,躲開別人為你設下的注意力陷阱;
主動選擇那些真正對自己成長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被動接受算法投餵給你的垃圾信息;
舛田光洋在《掃除力》這本書中提到:“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自己的房間。”
如果你時常感到空虛,只想沉浸在短期娛樂快感裡,對現實生活中的事都提不起興趣,也許是時候好好打理一下自己的房間了。
保持房間乾淨是一種修行,打掃房間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掃除力”,掃除的不僅是灰塵,還有種種雜念。
斷舍離,捨棄的不僅是垃圾,還有浮躁的慾望;整理的不僅是物品,更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
“要記得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更為迷人的精神世界。”
希望我們,都能學會過濾,屏蔽庸俗淺薄的刺激帶來的短期快感,於一片混沌之中,尋找到光亮。
作者簡介:你好呀,我是用獨特視角解讀社會事件的小椰子,個人成長領域作家,b站知名up主,全網粉絲量破100萬,陪你每天一起認知升級。公眾號: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歡迎關注。


獅子生活合作聯繫方式:15875245670微信:siw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