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導讀:治療神志病,中醫有很多處方可以應用。謝海洲先生本文,系統總結了10張《傷寒雜病論》中的方子,介紹其方、證並附加自己的按語,對於治療神志病的選方,大有裨益。(編輯/居業)
作者/謝海洲
|
簡介:謝海洲,男,生於1921年,河北省秦皇島人,漢族,現代中醫藥大師。出身於中醫世家,原北京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內科資深研究員、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擅治風溼病、腦髓病、血液病等內科疾病。於2005年11月15日19時35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歲。 |
神志病指人的精神、情志異常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
按:
本人臨證常以此方與他方合用,特別以百合知母湯、百合雞子黃湯、甘麥大棗湯合之廣泛應用於現代醫學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精神病”、“反應性精神病”以及顱腦損傷及腦血管病併發的部分精神障礙等病。應用效果較好。
-
按:
-
按:
-
按:
“此方局方名七氣湯,為氣劑之祖(湯本求真按:氣劑者,神經證治劑也)。不僅治梅核氣,凡諸氣病,可活用之。”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
“本方主治胸中有熱,心下痞煩,而不眠者。”
——《方機》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能下肝膽之驚痰,而以之治癲癇,則必有效。”
——《傷寒類方》
“此方用於癇證及癲狂屢得效。”
“今世病氣鬱與肝鬱者十有七八,肝都者為癇證之漸,婦人尤多肝鬱與癇證,若能如此,當今之雜病,不難治療矣。”
——《餐英館治療雜話》
“治狂證胸腹動甚,驚懼避人,兀坐獨語,晝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殺,不安於床者。”
“治癇證,時時寒熱交作,鬱郁而悲愁,多夢少寐,或惡於接人,或屏居暗室,殆如勞瘵者,亦當以胸脅苦滿。”
——《類聚方廣義》
百合12克,生地15克,滑石12克,炙甘草9克,浮小麥30克,大棗7枚,菖蒲9克,鬱金12克,蓮心3克,梔子6克,豆豉12克,黃芩9克,川楝子9克。七劑。
生大黃(後下)6克,元明粉(分衝)6克,炙厚朴6克,炒枳殼6克,鬱金12克,菖蒲9克,陳皮9克,淡鮮竹瀝(分衝)30克。又礞石滾痰丸3袋,每次半袋,每日二次。三劑。
川連5克,阿膠15克,雞子黃10枚,遠志 12克,黃芩10克,白芍18克,龍眼肉20克,茯苓15克,白薇12克,生麥芽40克,浮小麥40克,大棗10枚,首烏藤50克,大青鹽10克,生地20克,蓮心6克,共研為粉制蜜丸重6克,每次2丸,日2次。
磁朱丸5袋,每次三分之一袋,日服二次。
川連5克,阿膠10克,黃芩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浮小麥30克,大棗7枚,桑椹30克,制首烏15克,胡桃仁30克,龍眼肉15克,地黃15克,百合12克,雞子黃10個,琥珀粉10克,共研為粉,另加金櫻子膏60克,不足加蜜,制丸,丸重6克,每次2丸(上方為一料)。
下載【靈蘭中醫app】免費學習
近200本中醫古籍
近7000篇中醫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