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快要入伏了,每天吃飯的時候,經常會覺得沒有胃口,最好多吃些清熱利溼的蔬菜,忌辛辣油膩。
中醫講:夏日宜吃苦。夏季溼邪纏身,身體沉重、水腫虛胖,多吃點苦味菜,有利於祛溼護心臟。除了苦瓜,還有一樣好食材營養又美味,那就是——萵筍!
對於老年人來說萵筍是難得的好菜!它不僅營養價值全面,有益五臟、通經脈、堅筋骨、開胸膈、利小便等功效,還能輔助降三高~
中醫認為,萵筍味苦、甘,有益五臟、利小便、清熱解毒等功效。現代醫學發現,萵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被稱為“千金菜”。
萵筍是個高鉀低鈉的食材,每100克萵筍鉀含量212毫克,鈉含量36.5毫克,有利於預防心律失常、擴張血管、輔助調節血壓。對於高血壓和一些心臟病患者有一定好處。
萵筍中還含有一定量被稱為“天然胰島素激活劑”的煙酸,它可以增強胰島素的活性,改善糖代謝功能,對血糖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
而且,萵筍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在延緩血糖上升的同時,還能清脂減肥。
萵筍中含有萵苣素、乳酸、蘋果酸等物質,其中的漿液也十分豐富,味道清新,略帶苦味,能增強一些胃液、消化腺及膽汁的分泌,並使腸道的蠕動更有規律,從而起到開胃健食、促進消化的效果。
萵筍莖及葉中含有較多菊糖類物質,這種物質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經常食用有助於消除緊張,改善睡眠,尤適宜於神經衰弱失眠者。它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具有滋養神經的作用,也能幫助調節睡眠。
這些營養素共同作用,安神助眠效果更佳。因此,萵筍對於失眠人群來說是一種十分有益的食材。
萵筍的莖葉中,有一種白色的乳狀液,名為萵亞片,有鎮痛和麻醉之效,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肝臟功能,有助於抵禦風溼性疾病和痛風。
萵筍裡有大量的水分,可以幫助軟化體內大便。它還富含天然植物纖維,這種物質可以促進腸胃對食物的消化,加速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很多人吃萵筍時,只吃萵筍的根莖部分,上面的葉子都扔掉了,殊不知,萵筍葉的營養比根還豐富。
萵筍葉子所富含的胡蘿蔔素比莖部要高6倍,維生素B2高出5倍,維生素C高出3.3倍。尤其是有三高的中老年人,可以常吃萵筍葉,不要浪費了,可以清炒、涼拌都好吃!
提到萵筍的葉子,大家去菜場買萵筍時,是否有注意它,萵筍的葉子顏色還不同,有的綠,有的則偏紫!
綠葉的萵筍裡面所含的葉綠素更高,而紫色萵筍葉含有花青素這種對血管好的物質,是人體血管的“強力掃把”~
食材:萵筍葉、雞蛋、麵粉、蝦皮、鹽
做法:
1、起鍋燒水,加入食鹽,水開後將萵筍葉放入鍋中焯制1-2分鐘,焯好後撈出過涼水。
2、將萵筍葉切碎放入大碗中,加入蝦皮、麵粉,打入兩個雞蛋,將所有食材攪拌均勻後加入鹽和雞精進行調味。
3、起鍋燒油,將萵筍葉糊糊倒入鍋中用中小火進行煎制,期間可用鍋鏟進行翻面,讓其煎至兩面金黃,隨後盛出,用刀分割成小塊即可。
食材:雞肉、萵筍、番茄、醪糟(酒糟、甜酒)、番茄醬(沒有可不加)、大蒜
做法:
1、萵筍葉下鍋煸炒30秒,盛出備用。
2、番茄切丁下鍋煸香,加入拍好的蒜,炒至軟爛後,加入醪糟汁和清水。
3、燒開後加入萵筍片,加入生抽、白糖調味,再次燒開下入事先用料酒、生抽、蠔油醃好的雞肉,待成熟後澆在萵筍葉上即可。
食材:萵筍、木耳、蔥蒜、剁辣椒、醋、生抽、香油、白糖、味精
做法:萵筍去皮切絲,加鹽醃製片刻;黑木耳焯水後切成絲備用。把萵筍絲、木耳絲碼放在盤中,用蒜末、剁椒末、香醋、白糖、生抽、味精、香油調成料汁,淋在雙絲上,最後撒上蔥花即可食用。
功效:中醫古方記載,黑木耳活血補氣;而現代研究也發現木耳中的多糖物質能預防血液中膽固醇沉積和凝血的作用,對於血管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食材:萵筍、大蒜、幹辣椒、蔥花、鹽、生抽、味精、胡椒粉
做法:萵筍去皮後切成菱形的薄片,大蒜切片、小蔥切段、幹辣椒切段備用。起油鍋,下入蔥、蒜、辣椒爆香,加入萵筍片翻炒均勻,出鍋前加鹽、生抽、胡椒粉、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大蒜被稱為“土裡長出的青黴素”,有殺菌、消炎的好處;另外大蒜可增加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輔助降低體內血糖水平,和萵筍搭配,很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1、不建議吃萵筍的人群
①本身脾胃虛寒的人。萵筍性涼,此類人群吃後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
②經期女性不宜食用萵筍,或導致行經不暢、月經不調,加重痛經症狀。
③本身有眼疾的人。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萵苣中的萵苣生化物對視神經有刺激作用,所以過多地食用萵苣,有可能會發生頭昏嗜睡的中毒反應,導致夜盲症或誘發其它眼疾。
④腹瀉人群。萵筍中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和水分,能促進腸壁蠕動,增加腸道中的水分,幫助大便排洩,對於大便乾結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通便食物,然而腹瀉的人群就不建議多食了,以免加重腹瀉不適。
2、萵筍挑選小竅門
看葉子:選擇葉子堅挺的
看花蕊:選擇沒有開花的
看體型:要選短粗均勻,筆直的
看重量:選實心的、沉甸甸的
新鮮萵筍在陰涼通風處可放2~3日,冷藏則約可保鮮一週。應與蘋果、梨子和香蕉分開,以免誘發褐色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