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正處於黃梅天,溼邪容易在人體作祟,常出現精神不振、食慾不佳、口中甜膩、手腳發脹、頭暈發昏、大便溏薄等症狀。
夏季梅雨時節,養生保健既要保護陽氣,更要順應陰陽的變化特點,使陰陽兩氣相順接。
01
食酸健脾忌寒涼
暑氣炎熱,人體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要清淡,多食蔬果雜糧,不宜肥甘厚膩,以免助溼助熱。高溫出汗多,人體水分喪失較多,相應的鹽分損失也多,容易出現口渴、乏力、疲勞等症狀。
多食酸味可固表斂汗,如烏梅湯等,適當加鹽可以補充鹽分。還可食用健脾祛溼之品,如山藥、赤小豆、薏苡仁、扁豆等。
此外,西瓜、綠豆湯等雖為解暑佳品,也不能過量食用或冰鎮食用。中醫認為溼為陰邪,如果吃太多冷飲或寒涼之物,體內寒溼瀦留,導致“外溼”和“內溼”合邪,極易出現腹瀉、腹痛、消化不良等病症。
02
適當休憩莫貪涼
夏至開始,人們休息應順應日照時間,可適當地晚睡早起,保障7小時左右的睡眠。但晚睡≠熬夜,夏季陽氣驟升,易引起肝陽上亢,繼而容易誘發牙痛、目赤眼疾等,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上火”,熬夜會加劇“上火”的情況。
同時要合理安排午休時間,睡眠時應蓋“肚子”,防止腹部寒涼,不宜過多用風扇直吹,空調溫度不宜過低。使用溫水洗澡,清潔肌膚以消暑防病,消除疲勞,提高睡眠質量。
如果室內溼度過高,陰雨時應避免大開門窗,天晴時則及時通風,也可開啟空調的除溼模式、除溼機等設備。
03
調息養心防大汗
夏日炎炎,往往讓人心煩意亂,煩則生熱,會影響人身體情緒等,從而產生許多不良影響。“心靜自然涼”,要善於調節心情,多靜坐,排除心中雜念,講求精神調養。
運動宜選擇清晨或傍晚涼爽時,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較為舒緩的運動,不宜劇烈活動。若大汗淋漓,汗洩太多,既傷陰氣,也損陽氣。出汗過多時,可以適當補充鹽水,小口慢飲,不要一下子飲用大量冰水等。
04
穴位養生有推薦
解暑除溼,使用中醫穴位按摩也有一定功效,今天給大家推薦三處穴位:
承山穴
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此穴。它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祛溼要穴之一,能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
陰陵泉穴
陰陵泉位於小腿的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穴相對。有健脾益氣化溼、通利三焦、消脹利水的功效。
內關穴
內關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它是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此穴有疏導水溼,寧心安神,清心瀉火、寬中理氣的作用。
來源:杭州市中醫院
今日節目預告
人還年輕,眼睛卻老了。有研究顯示,老花眼通常在38歲左右就會出現。40歲以後,隨著眼睛晶狀體的彈性逐漸變小,睫狀肌調節能力逐漸降低,老花眼的發病概率會更高。數字時代,長時間的使用手機使得“80後”群體成為了“視覺初老族”。有什麼辦法,能延緩老花眼的到來?除了佩戴老花鏡,還有哪些解決辦法?本期特邀浙江省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杭州明視康眼科醫院院長鄭歷、副院長張君,和您聊聊老花眼。精彩節目敬請關注今日17:15分浙江電視臺新聞頻道、22:00分浙江電視臺教科影視頻道《養生大國醫》。
點擊下方預約 直播開始前將提醒你↓↓↓
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