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老得快!記住這幾個方法,氣血雙補,勝過吃補藥!

氣血不足,老得快!記住這幾個方法,氣血雙補,勝過吃補藥!

你是什麼時候感覺到自己“老了”?

越來越憔悴,臉色黯淡發黃、長斑;

身材開始走樣,腰間的贅肉鬆鬆垮垮;

失眠多夢,容易疲憊煩躁;

……

如果你被說中了,你可能開始氣血不足了!

人體氣血不足時,容易出現精神恍惚,心悸不安,消瘦或者肥胖等問題。

尤其女性,更應該注意補氣血。

今天,固生堂中醫邀請杜懷安醫生分享他行醫50年,總結的調理氣血方法。

01

杜醫生教你

如何認識氣血

中醫上的氣血指的是氣和血。

杜老提到,氣血就是生命能量,當身體的氣血不足時,就無法提供足夠的能量,保持身體健康,心情愉悅。
氣血虧不虧,看這些就知道了:

氣血不足的6個表現
1

易疲勞:疲勞是氣血兩虛最常見的表現,有時候一天沒幹多少事,就感覺到很累、很疲,頸、肩、腰、背感到僵硬痠痛。動輒心慌、心悸。

2

怕冷:氣血不足的人,人體正氣則不足,如最近天氣稍微轉冷,很多人正氣不足,抵抗不了寒邪入體,容易感冒著涼,咳嗽,也容易導致過敏鼻炎反覆發作。

3

頭暈耳鳴:氣血兩虛容易頭暈眼花,特別是突然站起來,安靜的時候會有耳鳴,聲音有點像蜜蜂叫。

4

睡眠質量差:經常入睡慢、半夜醒,或者是早上醒的早,睡眠質量差。

5

顏值下降:氣血兩虛的人往往皮膚沒有光澤、不緊緻、容易有皺紋、皮膚容易過敏;“發為血之餘”,氣血不足的人,愛掉頭髮,髮量稀少,髮尾枯黃,沒有光澤。

6

脾氣不好:氣血兩虛時容易情緒多變,或做事急躁,或情緒焦慮,抑鬱。

杜老認為,如果身體處於長期氣血不足的狀態,會使身體過度透支,這樣容易導致身體產生問題,甚至是難於治癒的疾病。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不適,就該關注自身氣血問題,調理氣血平衡。

02

調理氣血

抓住2個關鍵點



① 堅持長期的調理
杜老認為,身體從健康狀態到氣血不足,絕對不是一兩天造成的,必是經過了長期的消耗過度導致。

因此,補氣血,一般是需要三個月到一年左右時間,加之細胞本身的更新週期大概是一年的時間,相當於今天開始補氣血、健康生活,一年左右後才是一個全新的你。

② 健康的生活

要想身體完全恢復正常氣血狀態,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儘量不熬夜、吃健康食物、多做有益身心的運動。

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顆平靜的內心,不要浮躁。中醫調理氣血兩虛認為“心亂則氣血叛逆,心靜則氣血調和”。

03

中醫5步調氣血

氣色好,睡得香,精力更充沛
1
調理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一文中說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認為血液是通過中焦脾胃運化生成,脾胃有統攝血液功能,所以治療血證必須注重調理脾胃。

調養方法:多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2
養肝血
中醫認為“肝鬱則脾虛”,暴躁鬱悶情況會損傷肝、脾,導致氣血耗傷。搓手心是簡單又實用的養血保肝法。
調養方法:切忌生氣、熬夜,也不要讓身體過度勞累。

戳手心:兩手伸直,手心相對,上下挫,前後揉,然後兩手做“負陰抱陽”的動作(右手包著左手)。此外平時要注意少喝酒,平心靜氣。

3
遠寒邪
中醫認為:“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筋絡不暢氣血生化受阻,極易導致關節病變、腸胃不適或者誘發咳嗽。

調養方法:杜老建議,在家忌食寒涼、溫水泡腳、勤做按摩,尤其是老人家要更加註意。
4
適當運動
運動是調養身體必不可少得環節,有助於脾胃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此外還能舒筋通絡,促進氣血運行。

5
食藥膳
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或薏仁),彙集在一起後互相補遺,製成的湯水對人體健脾、美容、清火、利尿等諸多功效。

四神湯典故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隨伺在旁的四位愛臣、由於日夜操勞,加上舟車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繼病倒。面對此種情況連御醫也是束手無策。
於是乾隆皇帝命當地知府張榜求醫,不久,有一僧人前來揭榜,在把過脈之後開出“蓮子、芡實、淮山、茯苓等量燉豬肚”的藥方後,宣告“四臣,事成!”。四位大臣服下這藥方之後,果然立即痊癒。
此後,每有官員南巡,皆以此方燉煮食物養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湯”為名在民間廣為流傳當這藥方傳到臺灣之後,由於不清楚‘四臣湯’的由來,並且 “臣”和“神”的臺語發音相同,因此以訛傳訛成為“四神湯”。

如果你有怕冷、易疲勞等問題
長按下方二維碼
加入杜懷安醫生健康群

醫生

中醫內科

(長按圖片即可預約醫生)
簡介
民間資深名老中醫,從醫50餘年,師承山西名老中醫黨振祥,精讀中醫四大經典。
擅長
治療中醫全科疾病,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如氣管炎、肺炎、久咳、哮喘、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胃腸道疾病如脾虛、胃寒、積滯、厭食、腹瀉等;老年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夜尿多等;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症、更年期綜合徵、孕前調理等;兒科疾病如小兒咳嗽、消化不良、疳積、夜啼、多汗等小兒頑疾以及小兒體制調養。
出診時間
每週二、週五、週日上午  固生堂廣州東湖分院


提醒:本文為醫學科普,供讀者參考學習,中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症狀,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