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那麼熱,你是不是動都不想動呢?而且吃不下東西、昏昏欲睡、還可能有點持續性的低熱?那就要注意是否得了“疰夏”病了!
“疰”,與“助”字同音,有轉註和留住的意思。“疰夏”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指因暑溼之氣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熱耗傷正氣,脾失健運,出現倦怠嗜臥、低熱、納差為主要表現的時行熱性病。
根據《中醫大辭典》的解釋,“疰夏”具有一定的傳染性,而且病程遷延。
這種病,脾常不足的小孩最容易得。但其實現代人,尤其是現代廣東人,更尤其是現代廣東的年輕人,夏天都喜歡吃冷飲喝冰水,發生“疰夏”的可能性也是非常高的。
疰夏,顧名思義,與夏天有關,那麼必定離不開這個季節氣候特點。
從字面上來看,“疰”上面一個病字頭,下面一個主,病在上主在下,病為人主,好像疾病主宰了人體一般。所以它的本意是“因不能適應氣候或環境而得病”。
那為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沒有疰春疰秋疰冬,偏偏有個疰夏呢?
中醫認為,夏季有暑溼和暑熱兩種邪氣。暑溼會像垃圾一樣堆在體內,需要靠脾胃功能運化掉;而暑熱則會耗傷正氣,削減掉脾胃的力量。
所以如果本身脾胃不夠強,這兩種邪氣就會相互配合作用於人體,一方面給脾胃部門增加工作量,另一方面還瘋狂給部門裁員,很快脾胃就不得不罷工了,脾胃一罷工,當然就胃口不好消化不良了。
所以疰夏多發於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小孩,常見於5歲以內嬰幼兒,尤以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多見。

季醫生認為,年輕人得疰夏都是自己“作”出來的。因為脾胃最怕的就是寒溼,現代人外面空調吹著,肚子裡雪糕冷飲灌著,菸酒不忌,飢飽不定時,出門不是露血海、足三里的裙子就是露三陰交的褲子,人體受到寒溼、暑溼、暑熱等的交雜襲擊,疰夏自然留住體內發病了。
那麼,得了疰夏之後會怎樣呢?簡單講,六個字:熱得吃不下飯。
疰夏的主要表現就是食少納呆,甚至噁心想吐、心煩胸悶,倦怠嗜臥,精神萎靡,四肢無力,有的還會出現低燒。
你可能想說了,這不是中暑了嗎?沒錯,疰夏往往就是中暑的先兆,如果人體代償不了,進一步發展就會中暑。
疰夏,在現代醫學中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除了讓你補充水分和適量的鹽分。而中醫則可以用藥物幫助人體把溼熱之瀉趕走,並且進一步將虛弱的脾胃功能拉回正軌。
在這方面,老百姓,尤其是嶺南地區的老百姓,也是經驗豐富,有很多的應對絕招,比如涼茶、解暑湯等等。但是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很多人喝了涼茶依然下不了火,解暑湯也解不了暑毒,很可能就是沒對症。

中醫臨床治療疰夏,根據溼、熱、虛的不同程度可以簡單分為以下三種:
這種情況的小朋友容易食慾差,大便是乾的,或者乾脆就是羊屎便,情緒很煩躁,動不動就出一身汗,嘴唇紅、咽紅、舌紅,舌苔不厚,脈細數,指紋紫。
這種情況臨床治療需要清暑生津。主方為王氏清暑益氣湯。
這種類型一般小朋友除了胃口不好以外,還容易肚子脹、噁心想吐,總覺得身體困重,乏力嗜睡,大便是不成型的,舌苔厚膩,脈濡。
臨床治療需要清暑化溼。主方為藿樸夏苓湯合六一散。
這種小朋友本身體質就偏弱,別說夏天了,平常胃口就不怎麼好,總是食少即飽,天熱了容易精神萎靡、肢軟乏力,睡覺的時候容易眼睛閉不全、磨牙、流口水,喜歡趴睡,大便總是稀溏,舌淡,指紋色淡。
臨床治則當應補脾益氣。主方為參苓白朮散。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這裡再提供幾個食療的小方法,能夠開開胃,預防一下。
將甘蔗洗淨、去皮,切成小塊,蒸飯時放入電飯鍋中與米飯一起蒸熟即可。這個食療方來自清代陳修園的《時方妙用》,陳修園在書中稱其為“開胃第一方”。
同樣還是甘蔗,跟馬蹄一起去皮切塊,放入壺中加水燒開,放涼後飲用即可。
西瓜翠衣就是西瓜皮上連接果肉的那一層白色的東西,吃完的西瓜皮洗乾淨,切掉外邊綠色的部分,留下的就是西瓜翠衣了,開鍋不加油清炒,加少許鹽和糖,大火翻幾下就可以出鍋了,脆脆的非常爽口。
荷葉與冬瓜一起煲湯,可以清燉,也可以加瘦肉和排骨。這兩味食材都是清熱利溼的行家裡手,不僅小孩子可以預防疰夏,大人也可以用來調節血脂,甚至是減肥。
山藥切成細塊,跟綠豆一起加入大米粥中,煮熟即可食用。
烏梅、甘草、陳皮一起煮開,加入冰糖或白砂糖調味,放涼後即可飲用。烏梅、甘草酸甘化陰,能生津止渴,陳皮能祛除溼邪。
固生堂的陳皮酸梅湯成品也是相當物美價廉,疫情期間支援社區核酸取樣,我們給很多個點的醫護人員都送了酸梅湯,在防護服裡密封了一天的他們反饋都相當好。
說到底,疰夏仍然是脾胃問題,老生常談。要想避免,最好適當忌口和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少喝點奶茶等冷飲),能不吃藥就不吃藥。
可長按下方二維碼溝通

季小添
中醫內科

(長按圖片識別即可預約醫生)
自幼隨父跟診,略得家傳。及長入粵,高校深造,本科修針灸推拿,碩士習中醫內科。於常見之外感內傷及經絡筋骨諸疾患皆有所涉獵。尤長於脾胃、氣血等健康調理,防病於未然。
擅長:
胃痛胃脹、腹瀉便秘、呃逆嘔吐等脾胃諸症;咳嗽、感冒等外感病症;頭痛、腰腿痛、肩頸痛等經絡痛症;失眠、脫髮、月經失調、痛經等內分泌及婦科見症;痤瘡、溼疹、蕁麻疹等常見皮膚疾患。
出診時間:
週二下午、週三全天、週四下午 固生堂東山分院
週五全天、週日下午/晚上 固生堂廣州天河北分院
週六下午 固生堂廣州五山分院
提醒:本文為醫學科普,供讀者參考學習,中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症狀,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