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部分城市這段時間的天氣想必大家也都切身體會到了,各大媒體都報道說“2023年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還沒入伏,中暑、熱射病的病例就已經開始猛增了。溫病是一種以發熱為主要症狀,且熱勢較高、化燥傷陰的外感急性熱病,一般分為溫熱類、溼熱類、溫毒類、溫疫類,其中溼熱類多與暑季相關,如暑溼、伏暑,因溼邪與熱邪膠結,古人形容,“如油入面”,就像油和麵混合,很難分開,也很難祛除。有什麼可以既祛溼,又解熱,還能不傷陰的藥物呢?代代花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溫病名家王孟英在《重訂廣溫熱論》中寫道:“輕清化氣,六花葦莖湯(其中有代代花 ) 之類,用藥極輕清極平淡者,
取效更捷。”
//////////
輕清化氣,六花葦莖湯之類。六花葦莖湯:旋覆花三錢,滁菊花錢半,川樸花八分,豆蔻花、佛手花各五分,代代花二分,葦莖一錢,生苡仁、冬瓜子各四錢。主治伏氣溫病,由裡出表,邪戀氣分,溼熱內蘊,痞悶不食,泛漾欲惡,溲赤便溏,苔見薄黃者。
此方出自溫病名著《重訂廣溫熱論》,組方輕苦微辛,疏達氣分,行氣而不耗氣,是透熱外達、宣表化溼的名方。只要表現為溼熱內伏、胸脘脹悶不舒、胃中惡心欲吐、小便短赤、大便黏穢者,均可運用本方。
六花葦莖湯
宣表化溼名方
【做法】
旋覆花 15g(包煎),滁菊花 7.5g,川樸花
2.5g,豆蔻花、佛手花各 1.5g,代代花 0.5g,葦莖 3g,生薏苡仁、冬瓜子各 15g。上藥浸泡一夜,取砂鍋一隻,倒入藥材,加水沒過藥材約兩橫指,浸泡 30 分鐘左右。先煮葦莖,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 20~30 分鐘,濾取藥汁。再加入水(沒過藥材表面即可),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 15~25 分鐘,濾取藥汁,與頭煎合併即可。
【功效】
主治伏氣溫病,由裡出表,邪戀氣分,溼熱內蘊,痞悶不食,泛漾欲惡,溲赤便溏,苔見薄黃者(需在執業醫生的指導下按處方服藥)。
登場書籍
本書根據原衛生部關於進一步規範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和普通人日常飲食保健需求,精選多種安全、無毒、常見、便於購買的中藥材,著重介紹其功效和經典藥膳,以及中藥材的選購鑑別等,同時配以大量藥品實拍圖和中國風手繪圖,在全力打造本書“本草博物”內涵的同時,也傾心塑造圖書的文化品位和文藝氣息,力求實用性、趣味性、藝術性三位一體。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本草廚房》,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張林 ◎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所有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的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