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識一味中藥——大青葉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大青葉

導言大青葉聽著陌生,但一說是“板藍根的葉子”,估計能讓人感覺熟悉一些。大青葉和板蘭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乾燥葉和根,均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多同時入藥,主治呼吸系統感染。大青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青葉具有抗菌、抗癌、抗病毒、增強免疫調節的作用。臨床可用於緩解高熱、發斑發疹、頭痛、口渴、咽喉腫痛、口瘡等症狀

//////////

藥用大青葉

《名醫別錄》:“療時氣頭痛,大熱,口瘡。”《本草綱目》:“主熱毒痢,黃疸,喉痺,丹毒。”

大青葉苦寒,善解心胃二經實火熱毒,解瘟疫時毒,解毒利咽。又可入血分涼血消斑。用治溫熱病心胃毒盛,熱入營血,氣血兩燔,高熱神昏,發斑發疹,常與水牛角、玄參、梔子等同用,如犀角大青湯(《醫學心悟》)。大青葉、梔子二藥均能涼血解毒,大青葉解心胃實火熱毒,梔子瀉肺中之火,解心經客熱。二藥相配則清熱解毒、涼血除煩功效更強,可用於熱病發斑、心煩口渴、咽痛等症。大青葉善清熱解毒,用於風熱表證或溫病初起,發熱頭痛,口渴咽痛等,常與葛根、連翹等藥同用,表裡同治

大青葉苦寒,既能清心胃實火,又善解瘟疫時毒,有解毒利咽,涼血消腫之效。用治心胃火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者,常與生地黃、大黃、升麻同用,如大青湯(《聖濟總錄》);若瘟毒上攻,發熱頭痛,痄腮,喉痺者,可與金銀花、大黃、拳參同用,大青葉與金銀花都是清熱解毒的專品,相須為用其效力更顯著,常用於熱毒為患的疔瘡、丹毒、痄腮、喉痺等症;用治血熱毒盛,丹毒紅腫者,可用鮮品搗爛外敷,或與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等藥配伍使用。

菘藍 Isatis indigotica Fort. 

大青葉《名醫別錄》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乾燥葉。夏、秋二季分2~3次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異名】菘藍葉、大藍葉、板藍根葉

【性味】味苦,性

【歸經】歸心、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用於溫病高熱、神昏、發斑發疹、痄腮、喉痺、丹毒、癰腫。

【注意事項】脾胃虛患者忌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適量。

食膳與實際應用

大青葉以葉大完整、色灰綠、無柄者為佳。

大青葉驗方

銀柴退熱湯

賈六金驗方(《中國中醫藥報》)

【組成用法】

柴胡 10g,黃芩 10g,金銀花 10g,連翹 10g,板藍根 10g,大青葉 10g,紫花地丁 10g,荊芥 10g,淡豆豉 10g,甘草 6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

加減:兼食滯者,加焦三仙、炒萊菔子、雞內金;兼咽紅赤腫者加山豆根、射干;兼裡熱者加石膏。

【功效】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適用於外感發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咳嗽咽痛,或兼見胸悶脘痞,不欲飲食,甚或嘔吐,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可用於西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

登場書籍

中藥飲片圖鑑

本書以《中國藥典》為依據,將各中藥飲片拍成彩色照片,展示中藥飲片外觀性狀、炮製程度、色澤變化和鑑別特點,為炮製的質量控制在文字描述和實物之間搭起橋樑,為中藥飲片傳統鑑別和外觀質量控制提供直觀的參考依據,並附以中藥飲片來源、炮製方法、性狀描述、功能主治等文字說明。圖文並茂,清晰直觀,信息豐富,堪稱中藥飲片移動的“博物館”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中藥飲片圖鑑》,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吳憲 蘭青山 任玉珍 ◎ 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所有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的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在微信平臺內購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