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橙友向都市快報橙柿直通車反映,花一個億升級改造的蕭山聞堰老街遲遲未能開街,店鋪全關,空無一人,曾經熱鬧非凡的江鮮一條街為何這麼蕭條?
老街2020年投入重金提升改造
期望成為潮人聚集地與夜生活新地標
說起聞堰老街,老杭州一定不覺得陌生。坐擁6.5公里錢塘江岸,聞堰在歷史上素有“三江活碼頭”之美名。一條老街穿鎮而過,這裡曾是聞堰老集鎮的市場、漁市交易集聚地。
老街成就了聞堰江鮮的美名,在食客的心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自古以來,“富春鰣魚”令無數文人墨客流連。20世紀90年代起,聞堰餐飲業迅速崛起。進入新世紀,聞堰的萬達路、聞興路先後形成“江鮮一條街”,居民遊客紛至沓來,在老街品嚐江鮮,盡享美味。
這樣一條承載著幾代人回憶鄉愁與獨特飲食文化的老街,在2020年迎來改造升級。
據當時發佈的更新改造方案,聞堰老街更新改造項目以“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為設計原則,在擁江發展三江匯流重要區域,構建具有傳統街巷肌理和地域文化的建築空間,傳承歷史記憶的同時,抓住當下的消費需求,融入最時鮮的生活休閒消費場景,努力將老街項目打造成為擁江發展先行先試的標杆。
老街改造效果圖
其中,老街改造的一期區塊(即原新市街兩側及沿江板塊),面積約55畝,打造國內首個“穿越1980”江鮮文化主題街:在建築形態上,保留原有建築結構,外立面通過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處理手法,體現傳統與時尚感融合的“潮文化”;在商業業態上,保留老街部分有歷史記憶的業態,如照相館、書店等,並融入新商業新消費模式;在文化韻味打造上,老街改造將充分挖掘聞堰的歷史文化資源,融入聞堰特有的江鮮文化、碼頭文化、船幫文化、潮文化、大廟前記憶、22路公交記憶等。
除此之外,在改造方案中,老街還將設置不少特色節點。例如沿江特色的風貌展示區、屋頂走廊、創意集市等。
目標是通過改造提升,重現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聞堰老街,同時依靠植入全新品牌或升級版業態吸引年輕受眾,打造潮人聚集地與城市夜生活新地標。
復古“港風”老街門可羅雀
絕大多數商鋪大門緊鎖
投入重金提升改造的聞堰老街是否如預期設想的那樣?
橙柿直通車記者來到位於蕭山區聞興路與水田畈路交叉口,穿過紅綠雙色的復古門頭,踏上了聞堰老街的主街。一眼望去,外立面懸掛著各式各樣的招牌,頗有一種復古港風的味道,彷彿讓人穿越回20世紀80年代。
主街兩側的樓頂都可以通過樓梯上去,且設有空中走廊相互連通,是欣賞江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但空空蕩蕩的街道,與琳琅滿目的招牌形成鮮明對比。
主街沿街的絕大多數店鋪都是大門緊鎖,停止營業。透過玻璃向內看去,記者注意到,不少餐飲店鋪已經裝修完成,此前應該是短暫營業過,裡面座椅燈具等一應俱全,不過此刻都已蒙上厚厚的灰塵。
再往裡走,可以看到聞堰老街的“C位”、杭州首座“文和友”旗下品牌——文和裡同樣大門緊閉。
一旁副街上的情況亦是如此。一家兒童遊藝園貼著暫停營業通知,上面寫著因為消防安全責任需求暫停營業,落款是2022年10月11日。
店鋪門緊閉,遊客寥寥無幾,這樣的商家狀態和客流量,顯然和當初預想的“打造潮人聚集地與城市夜生活新地標”目標相差甚遠。
目前營業的店鋪只有兩家
一家決定搬遷另一家期待重新開街
目前聞堰老街對外營業的店鋪僅有兩家,一家是主街深處名叫“瑞詩妍”的美容院,另一家是拐角處的“左鄰右舍”便利店。
美容院老闆是一位來自安徽的小夥子,他告訴記者,聞堰老街在2021年10月對外營業後,迎來了短暫的人流高峰,然後因為疫情的反覆,很快衰落下去,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什麼人了。“我們店裝修了一年多,(目前)虧了好幾百萬,這裡房租太貴。”他語氣中透著無奈,“我們已經決定搬店了。”
“現在還沒正式開街呢,沒辦法,咬牙堅持唄。”聊起老街的未來,“左鄰右舍”便利店的店員倒是很有信心,“開街了人就會多起來。希望你們多多幫忙呼籲,讓老街儘快熱鬧起來。”
與便利店相隔幾個店面就是聞堰老街的招商辦公室,在招商展廳,可以看到老街規劃的全貌。
投入重金改造升級的老街為什麼陷入了困局?什麼時候才會重新開街?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疫情影響,老街開街後不久就人氣大打折扣,目前招商仍在進行中,開街的具體時間依舊是未知數:“我們正在和街道一起努力。”
聞堰老街如何“重獲新生”?
橙柿直通車請你獻出金點子
聞堰老街有獨特的文化底蘊,孕育了江鮮文化和熱鬧繁盛的煙火氣,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可以說擁有打造歷史文化商業街區的良好先天條件。
具備先天條件,投入重金,政府大力扶持,為什麼火不起來?
一條老街想要匯聚人氣,尤其是吸引年輕人的到來,最關鍵的是什麼?是更豐富更多元的業態,是多種多樣的繽紛美食,還是獨具特色的氣質和氛圍?
聞堰老街想要重獲新生,應該如何找準定位,在哪些方面發揮優勢,又有哪些地方需要繼續提升?
橙柿直通車邀請你獻出金點子,為聞堰老街重獲新生出謀劃策,你的每一個意見建議,橙柿直通車都會收集整理歸納並遞交給相關部門決策參考。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朱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