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春天養脾胃,試試這些小妙招

黃帝養生

傳播養生知識

交流養生經驗

公眾號合作請聯繫 QQ:365300103

春季為陽氣生髮、肝氣旺盛的時節,中醫理論肝木克脾土,肝氣過旺容易損傷脾胃。同時,雨水節氣,降雨量增加,特別是“回南”之時,天氣潮溼,水溼、寒溼之邪也容易導致脾胃的損傷。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各個臟器都依靠脾胃氣血的滋養。脾胃受傷,身體就會百病由生。今天教大家幾個小妙招,安撫容易鬧脾氣的脾胃。

調理脾胃,試試這些穴位

經絡連接著人體的各個臟器,通過揉按經絡上的特定穴位,可以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調理脾胃的目的,以下介紹5個常用穴位。

神闕穴

【位置】臍中部,屬任脈。


【功用主治】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

揉按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脾胃虛弱,不能耐受寒涼的胃部疼痛及便秘、腹瀉等患者都有良好療效,臨床上此穴也常用灸法,以達到溫中健脾、散寒止瀉的作用。

中脘穴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線上,位於臍中上4寸,屬任脈。


【功用主治】溫中健脾、和胃消脹。

揉按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胃痛、噁心、嘔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狀都有良好療效。此穴也是灸法常用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在脛骨前肌上。


【功用主治】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

揉按手法:一般以拇指揉按為主,每次時間為3至5分鐘,每日2至3次。俗話有"肚腹三里留",揉按此穴對各種消化系統疾病都有良好療效。

合谷穴

【位置】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對側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


【功用主治】升清降濁、調理脾胃、通經活絡、疏風清熱。

揉按手法:右手掌心放於左手背側,大拇指來回環揉合谷穴,左右各50次,不僅可以緩解胃脘疼痛、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同時還能防治暈車。

太沖穴

【位置】足背側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是肝經上的原穴。


【功用主治】疏肝和胃、清肝降濁。

揉按手法:一般用拇指揉按,每次時間為3至5分鐘,每日2至3次。揉按太沖穴能夠促進肝經的氣血通暢,恢復肝的疏洩功能,保持氣機暢達,對脾胃病伴有情緒抑鬱及焦慮的患者有明顯療效。

調理脾胃,加點料

山藥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作用,適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者。

小米

小米具有健脾除熱、益腎補虛、利尿消腫的作用。但小米微寒,寒證患者需要搭配紅棗、生薑、紅糖等食用。

薏米

薏米味甘淡,性涼,入脾、胃、肺經,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溼的功效。

牛肉

牛肉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

不做三件事,常吃四藥膳,疾病不擾

目前正值雨水節氣,養生還需注意這些要點。

養生有三忌

忌冷水

儘管很多人認為冷水洗臉可以保健,但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若用冷水洗臉、洗手,溼寒很容易侵入關節出現痠痛。

忌劇烈運動

早春不宜做過於激烈運動,以便讓肝氣慢慢和緩的上升,避免體內中氣消耗大過而使肝氣失控,出現上火徵兆。

忌生悶氣

雨水節氣天氣無常,容易使人情緒波動,"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境平和,養心護心。

雨水過後,應多食山藥、蓮子、韭菜等食物,養生保健效果更佳。同時還要注重去火。

山藥丸子:養脾胃

把山藥洗淨上鍋蒸熟,去皮,切小塊後,放入保鮮袋中,用擀麵杖壓成泥,放鹽、胡椒粉、海鮮粉、熟糯米粉拌勻,揉成球狀即可。可搭配西蘭花、紅椒絲一塊吃。

韭菜合子:助昇陽

韭菜先洗淨切碎,炒好的雞蛋、木耳,泡發的蝦米拌勻加佐料和成餡兒,鹽最好包時再放。用麵餅裹餡,烙至兩面金黃即可。

甜湯蓮子:防風溼

先將紅棗、蓮子、銀耳洗淨,湯鍋中加入1200毫升水煮開,放入紅棗,轉小火續煮30分鐘。放入蓮子和銀耳續煮30分鐘,最後加糖煮開即成。

菠菜蜂蜜飲:降壓去火

將菠菜150克擇洗乾淨,切段。煮鍋中倒入水,燒開,放入菠菜,焯熟後撈出,晾涼。把焯好的菠菜放入打汁機中,加適量白開水,攪打成汁,倒入杯中,加入蜂蜜15克攪拌均勻即可。

點亮【在看】,讓更多人走進健康生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