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一碗湯,不用醫生幫”。很多朋友愛極了喝湯,但其實喝湯很有講究。
湯的種類各種各樣,葷的有雞湯、排骨湯、羊肉湯、牛肉湯等,素的有海帶湯、冬瓜湯、木瓜銀耳湯等。
不管喜歡喝什麼湯,都要儘量避開下面這3種搭配,尤其是腎不好的人,否則滋補不成反傷身!
01
常見煲湯搭配
暗藏健康隱患
磷存在於人體所有細胞中,是使心臟有規律地跳動、維持腎臟正常機能和傳達神經刺激的重要物質。
體內的磷元素,需要經過腸道的吸收和腎臟的排洩來維持平衡。如果食材本身磷含量很高,食用後會增加腎臟排洩負擔;另外,身體中的鈣與磷有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如果磷多了,鈣就會減少,可能會帶來骨質疏鬆的問題。
每百克雞肉中含磷156毫克,花生則更高,每百克含磷324毫克。兩者搭配煲湯,磷元素過高,大大增加腎臟排洩負擔,不適合腎病患者食用。
①肉類與堅果多屬高磷食物,儘量避免兩者搭配,減少腎臟負擔。
②焯水可以除掉食材中部分磷元素。建議將肉類提前煮半熟,撈出肉倒掉湯水,再換上清水煲湯。
鉀,是人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對於降壓也有好處。但吃的鉀越多,腎臟就要多排鉀來保持平衡。
腎功能不好的人,就無法排出比較多的鉀。如果血液裡的血鉀突然升高,會引發高鉀血癥,更嚴重的甚至導致心臟驟停。
每百克黃豆中鉀含量為1503毫克,屬於高鉀食品,而每百克雞肉中鉀含量為242毫克。喝黃豆雞湯,可能會使腎病患者血鉀升高,造成健康隱患。
嘌呤是合成人體遺傳物質DNA的主要成分,正常範圍內對人體有益。但對於腎不好的人來說,從食物中攝入嘌呤難以被代謝出去,在體內會形成大量尿酸。
當尿酸在血液裡的濃度越來越高,超過飽和度,就有可能沉積在人體的軟組織當中,包括關節、腎臟組織,激發體內各種炎症反應,比如關節的紅腫熱痛。
尿酸還會對心臟產生影響,特別是高尿酸血癥,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液裡的尿酸含量每上升1mg/100ml,會導致男性的死亡風險增加48%,女性的死亡風險增加126%。
肉類是嘌呤的主要來源,而香菇更是“嘌呤大戶”,在煲湯時嘌呤會大量析出到湯裡,腎臟不好的人儘量別喝。
①提前處理食材可有效減少嘌呤。建議在煲湯前,將雞肉焯水10分鐘撈出,再換清水開鍋煲湯。香菇燉煮不超過1小時,可以減少香菇嘌呤。
②識別高嘌呤食材。啤酒、海鮮、內臟、堅果、豆芽、蘆筍等是生活中常見的高嘌呤食材,在選擇時要注意搭配。
③搭配水果。水果在體內可以產生碳酸氫根,幫助尿酸的排洩。
腎不好的人群,以及60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的腎病的高危人群,在煲湯時一定要謹慎食材的搭配,酌情食用,也要避免油膩肉湯。
02
煲雞湯的好搭檔
山藥
山藥雞湯可以護腎,喝起來既有雞肉的鮮,也有山藥的微甜。
山藥,既可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又能補脾養胃,可以說是這個時節食補的絕佳選擇,更是煲雞湯的好搭檔。
更重要的是,山藥的脂肪成分基本為0,其中也不含磷、嘌呤、鉀的問題,裡面含有的黏蛋白,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也有好處。
03
喝湯要避開這2種
一種傷腎、一種致癌!
很多人在煲湯的時候會陷入一個誤區——“湯煲得越久越好”。特別是煲肉湯時,人們總覺得燉煮時間越長,肉煮得越爛,食材中的營養就析出得越多,湯的養生價值更高。
實際上,燉煮時間過長,反而會導致食材營養流失,口感變差,其中的蛋白質可能發生變性,影響吸收。更重要的是,煲湯時間越長,嘌呤含量越高,易引起痛風、結石,傷腎臟。
除了動物內臟、海鮮等葷菜,部分素菜中的嘌呤含量甚至比很多肉都高,比如黃豆芽的嘌呤含量約500mg/100g,紫菜則有274mg/100g。
隨著燉煮時間的延長,湯中的嘌呤含量也會隨著升高。若是長期大量地喝這種湯,可能導致尿酸升高。特別是高尿酸和痛風人群、“三高”人群、肥胖人群、腎或胃不好的人,最好別碰“老火湯”。
一般來說,蔬菜湯燉煮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為宜,魚湯則控制在1小時內,雞湯、排骨湯、羊湯等肉湯煲燉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
“趁熱喝”,是我們在餐桌上經常聽見的話,尤其湯水很容易冷掉,更要快點吃。可是這種行為太危險!
提醒大家:食管癌專門盯著喜歡“趁熱”的人!
正常情況下,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多維持在體溫,也就是37℃左右,食物過燙,口腔和食管黏膜都會被灼傷,長期以往黏膜不斷修復增生,容易引發炎症,甚至增加食道癌變的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更是將高於65℃的飲品列為2A級致癌物!
因此,不管喝什麼湯,都彆著急,稍微放涼一會~
今日節目預告
《80歲擁有20顆健康牙(上)》
年紀大了,就一定會掉牙嗎?牙齒鬆動、退縮、腫脹,這些牙周炎症狀不要小看,這可能是導致缺牙的主要原因。本期特邀杭州口腔醫院城西區域集團院長李小鳳,告訴您80歲還能擁有20顆牙的護牙秘籍。精彩節目敬請關注今日17:15分浙江電視臺新聞頻道、22:25分浙江電視臺教科影視頻道《養生大國醫》特別節目“西湖論健”。
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