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內火”

什麼是“內火”

在平時生活中,若孩子出現了口舌糜爛、目赤口苦、心煩急躁、失眠盜汗、口渴喜冷、小便黃赤甚至大便秘結等症狀時,我們常說是孩子上火了,是“內火”重,清清火就會好。那麼“內火”到底是怎樣一種病呢?所謂“內火”,實際上是對臟腑陰陽氣血功能失調、生理功能紊亂或某些疾病所呈現出的“火熱”現象的一種民間通俗叫法。

上火有實火、虛火之分

內火有“虛火”與“實火”之分,陽盛者屬實火,陰虛者屬虛火。由於內火引起的臟腑病變不同,故表現出的症狀也各異。火為陽邪,若煩躁易怒、目赤口苦、便結尿赤、苔黃脈數為肝火盛;若口舌生瘡、心中煩熱,則為心火上炎;若牙齦腫痛、口臭喜冷、大便秘結、舌苔黃膩,則屬胃火盛;若症見咽喉乾燥、咳嗽、咯吐黃痰,則是肺火重的表現。

內火過盛,持續時間過久,表現出陰液虧虛時則是虛火。一般表現為心中煩熱、失眠盜汗、午後低熱、咽乾口燥、目赤乾澀、大便燥結等。一般而言小兒以心火、肺火和胃火實火重者居多,虛火較少;由於小兒屬“稚陰稚陽”之體,生理上表現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易虛易實,加之火邪其性炎上,易於耗津傷液,所以,上火不但會影響情緒、睡眠,導致食慾減少,嚴重時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所以父母必須加以重視。

孩子容易上火主要是父母護理失宜引起

餵養不當 在嬰幼兒時期,吃母乳者,若母親因吃火鍋等辛辣刺激食品過多致火重,可引起嬰兒火重;若沒有母乳,改用牛奶餵養,因牛奶較溫熱,嬰兒也容易上火,表現為煩躁、大便乾燥、容易生瘡等。較大的孩子若吃蔬菜過少,食物纖維攝入不足,會導致大便乾結。常給孩子吃辛辣、香燥之物,或吃羊肉等溫燥性食物,甚至給孩子飲酒,都易引起孩子上火。

飲水不足 俗語說水能克(滅)火,若小兒飲水不足,則易導致上火。


過度保暖 小兒初生,肌膚嬌嫩,衣著要寬鬆柔軟舒適,不能穿得過多。宋代兒科大家錢乙早就提出“若要小兒安,須得三分飢與寒”的主張。然而在平時生活中很多父母只怕小兒受寒而穿衣過多,或包裹太緊,甚至到了春末,天氣已相當溫暖,還見一些孩子戴著帽子,包裹得嚴嚴實實。其結果不但孩子容易上火,還會因出汗過多而引起感冒。

情志化火“氣有餘便是火。”孩子由於教養不當,或受驚嚇、打罵,或因睡眠不足,致使孩子心情煩躁,可致情志化火。

環境影響 若氣候炎熱,或周圍環境與居室嘈雜悶熱,空氣不流通,外因引動內因,都容易導致孩子上火。

預防孩子上火的食療原則

餵養不當、飲食不節 引發孩子上火的主要原因,所以重視食療,調整飲食種類,科學餵養,就能避免或大大減少孩子上火。

及時補水 一年四季都應重視給孩子補充飲水,特別是天氣炎熱、汗出過多或患有感冒、熱性疾病、小便黃赤時,及時補水就更為重要。補水以少量多次較好,以白開水、礦泉水、菊花茶、綠豆湯為最佳,不宜給孩子喝較多的甜味飲料。若是喝牛奶的孩子,火重大便干時,可給孩子喝竹葉麥冬水(大麥冬3克、竹葉6~10克,加水適量煎10分鐘),也可兌入牛奶一起喝。

飲食清淡 孩子的飲食宜清淡、營養豐富易消化,適當多吃綠葉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對預防孩子上火很重要,患有感冒和熱性疾病時更要注意。不宜過食肉類、油膩、煎炸、辛辣、香燥之品,特別是含丁香、花椒、肉桂等熱性香料較多的食品,如滷肉等,以免助火生痰。研究表明,凡患瘡癰癤疔之類火重疾病的孩子,大多與過食肥甘有關。正如《黃帝內經》說的,“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高粱之變,足生大疔”。俗話說“肉生火,油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正是這個意思。

調整品種 為了防止上火,孩子的飲食品種應以寒性、涼性和平性的食品為主,如苦瓜、冬瓜、黃瓜、絲瓜、鮮藕、豆芽、西瓜、西瓜皮、葫蘆、蘿蔔、梨、山楂、青橄欖、羅漢果、甘蔗、百合、菠蘿、檸檬、蒲公英、魚腥草、竹筍、薺菜、茼蒿、蕃茄、白菜、菠菜、綠豆、烏梅、楊梅、醋以及鴨、鵝、鱉、龜、鯉魚、海蜇、海帶、(雞)蛋白、白木耳、香菇、豆腐、粳米、麵粉(小麥)、玉米、赤小豆、蓮子、冰糖、綠茶、山藥、芝麻、花生、大杏仁等。


魚、蛇類、雞、龍眼、荔枝、橘子、蔥、姜、蒜、辣椒、火鍋、滷菜(肉類)、動物脂肪、白酒等溫熱性食品則宜少吃或不吃。

兒童常用清火食療方

1.茶類

把食物或藥物用沸水浸泡或煮沸代茶飲,方便且效果好。

清心茶 用竹葉6~10克,或燈心草2~4克,或蓮子心1.5~3克,或白茅根6~15克煎水代茶飲(不加糖或少加糖),每日1劑。適用於口舌生瘡、尿赤、目眩、小兒夜啼等心火上炎類病症。

清肺茶 用桑葉、金銀花、菊花、訶子、青橄欖等適量泡茶,有清火解毒和清咽利肺的作用,適用於患感冒、支氣管炎和咽喉腫痛者飲用。如用金銀花、白菊花各6克,用沸水沖泡(可加適量冰糖)當茶飲,每日1劑。

2.綠豆

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尿降火、清心消暑之功,適用於暑熱煩渴、小便黃赤、瘡癤腫毒、藥物食物中毒等症。綠豆湯、綠豆粥最常用。

竹葉茅根綠豆湯 淡竹葉10克、白茅根15克洗淨用紗布包,與綠豆100~150克,加水適量(約2000毫升)煮湯,煮到20分鐘左右時去掉藥包,再煮至綠豆熟軟(可加少量冰糖)當水飲,分多次一日服完。此湯清心、降火、消暑作用極佳,對小兒表現為口舌生瘡、暑熱煩躁、小便黃赤等火重者最適宜。

3.果汁

取西瓜、西瓜翠衣、蘿蔔、菠蘿、甘蔗、梨、荸薺、鮮藕、麥冬等1~3種性涼多汁的食品適量,榨汁,每次10~20毫升兌白開水服用,適宜於口渴心煩、小便短少等心肺火重的小兒服用,每日3~4次。其中以西瓜翠衣清火效果最佳,可取西瓜翠衣500克榨汁,加白糖少量,用白開水分次沖服(若虛火重,則宜取甘蔗、秋梨、麥冬、鮮藕等)。

4.粥食

取竹葉10克、石膏50克煎水適量去渣,與粳米50~100克共煮粥,能清肺胃與心經之火;或用竹瀝(以鮮竹截段長約60釐米,劈開,兩端去節,以火烤中間,流出的汁液即竹瀝,竹瀝味甘性大寒,每次取50~100毫升)與粳米適量煮粥,能清肺胃之熱。

5.涼菜

較大的孩子常吃些以蒲公英、豆芽(用開水燙過)、魚腥草、黃瓜等為原料拌的涼菜,也有較好的清火功效。

此外,儘量避免打罵,讓孩子保持愉快舒暢的心情;防止保暖過度;吃母乳者母親應避免上火;注意氣候、環境等對孩子的不良影響也很重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廉潔

本文編輯:朝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