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300塊連一箱車釐子都買不到,連一頓像樣的火鍋都吃不起。
她平時不化妝,不買衣服;在她的家裡只有6件傢俱,睡覺是在地板上;出門坐公交車只花1分錢;吃的菜是市場上撿來的菜葉,甚至有時吃飯,都是和鄰居“以物換物”蹭來的。
這樣的“極簡生活”,喬桑每個月只需要花費300元就夠了。
其實,喬桑的條件並不差,她是家裡的獨女,月薪是當地平均工資的四五倍。
她為什麼要過如此艱苦的生活?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樂趣?
像喬桑這樣的人,被稱為“不消費主義者”。他們不消費、不花錢,生活極其簡單,消費慾望極低。
這種猶如苦行僧一般的“禁慾”生活,喬桑卻過得十分上癮,從2020年至今,她已經堅持了兩年多。
32歲的喬桑是一位典型的“都市白領”,也曾是一位“北漂”女孩。
她雖然有著令人羨慕的收入,但帝都的高房價,“996”的工作節奏,讓喬桑十分焦慮。
喬桑深思熟慮後選擇辭職,從北京回到了老家石家莊工作。
回老家後,喬桑買下了一套面積88平的房子,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
搬家那天,喬桑記憶猶新,成堆的衣服、鞋子、包、化妝品,還有很多平時用不著的東西,讓新家看起來就像個雜貨鋪。
看著眼前雜亂不堪的生活,她決定來一次徹底的“斷舍離”。
她只留下幾件經常穿的衣服和鞋子,其他物品全部清理掉了。處理好這一切,喬桑突然感覺身心一下子輕鬆起來。
她的新家,只是簡單刷了漆,鋪了地板,安上燈,再沒有其他任何裝飾。
兩室一廳的家裡,傢俱卻只有六件,喬桑連床墊都沒買,平時就直接睡在床板上。
”斷舍離”的生活,令喬桑身心放鬆、精神愉悅。在網友的建議下,她又開啟了”不消費主義”生活。
不下館子、不泡吧是最基本的;生活物品可以在網上二手市場“以物易物”;
買菜時,她會讓老闆把蔫了的菜,以低價賣給她或者送給她,甚至把攤位上別人不要的菜撿回去,把能吃的部分擇出來。
雖然經常被網友罵“摳門”、”白嫖”,但喬桑樂在其中。
曾經,喬桑也和很多同齡女孩一樣,過著買買買的生活。在體驗了消費的短暫快感後,又不得不努力工作維持自己的高額開支。
如今過著“不消費主義”的極簡生活,喬桑感到說不出得輕鬆舒適。
平時,她在家聽音樂、練瑜伽,最大的樂趣是看書。以前一直列在書單裡的書籍,如今慢慢都看完了。
喬桑發現,她的生活本來就不需要那麼多物質填滿,剋制了內心的慾望,人生反而變得更輕鬆。
在這種“低慾望“生活狀態下,喬桑帶動了更多人尋求生命的平靜和滿足。
她在網上發起“讀書公益活動”,將手中的書籍與大家資源共享。
央視《生活的減法》還特意上門拍攝了喬桑的“極簡生活”。
喬桑的生活曝光後,一度衝上熱搜。有人質疑,喬桑的故事是真的嗎?還有人嘲笑喬桑,是新時代的“窮人”。
但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了喬桑的生活後,紛紛點贊“正能量”,並因此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觀念。
如今的喬桑,已經厭倦了週而復始、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她辭掉了工作,開始在全國各地遊歷。
作為一個普通人,喬桑並沒有太多的積蓄,但“低慾望”的生活理念,讓她有勇氣和底氣去慢慢欣賞沿途的風景。
擺脫物慾的束縛,不受內心慾望的控制和擺佈,成為自己的主人,這樣的人生要多爽有多爽。
有人說,喬桑是單身,生活才能這樣自由自在,一家人怎麼可能還過這種近乎苛刻的生活?
臺灣的一對夫妻,從2016年開始,就一直過著“零消費”的生活,七年過去了,他們卻過得越來越幸福。
據統計,每個人每天可以產生2公斤的垃圾,可呂嘉齡和丈夫,再加上家裡的7只貓,每個月產生的垃圾不到200克,每個月的開銷只有3800元。
用呂嘉齡的話說,以前會為了購物開心,現在看到物盡其用,不產生垃圾、不造成浪費,就會有很強的幸福感。
有一次,呂嘉齡和丈夫去澎湖旅遊,海灘上隨處可見的塑料袋、飲料瓶,令夫妻倆大為震撼。
中午吃飯時,她看到眼前的一次性餐具,呂嘉齡夫妻倆有些內心慚愧,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在不停地製造垃圾。
而人類如今丟棄的垃圾,將來會堆積在海洋和陸地上,“報復性”地傷害到人類自己。
經過這件事,夫妻倆決定嘗試“零消費” “零垃圾”生活。
以前,呂嘉齡的樂趣來自於買買買,最新款的手機,各種衣服鞋子,但她很快發現,這些並不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快樂,反而有些衣服,買來都沒有拆開過。
而現在,她一年到頭幾乎不買新衣服,如果有需要,只購買不含塑料的有機棉。
她學會自制肥皂、洗髮水和牙膏,出門必自帶餐具、手帕等個人用品;
他們不用廁紙,只用水和布,甚至就連衛生巾,呂嘉齡也從來不買。
她只使用布衛生巾,既舒服又環保,一組布衛生巾可以用兩年以上。
選擇現在的零浪費生活後,呂嘉齡覺得生活很簡單,很開心。
如今,她眼中的幸福,就是一件東西反覆用,儘量減少浪費。
呂嘉齡粗略一算,自從踐行“零浪費”生活方式後,夫妻倆加7只貓的月開銷只有3800元。
呂嘉齡很滿意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廚餘垃圾和貓咪的木屑砂用來堆肥,肥料用來養花養菜,又返回來滋養自己的身體和感官。
每一天都是那麼欣喜愉悅,輕鬆踏實,她甚至感覺自己的容貌和氣質也產生了變化。
笑容多了,面部線條柔和了,整個人在歲月的浸潤下,愈加溫和從容。
真正的富足,從來並不是住多大的豪宅,擁有多少豪車,買了多貴的奢侈品,而是內心對自己的接納。
不因騎著自行車,擔心被人說“窮人”;不因穿著樸素,而擔心被人笑話;不因過著節儉的生活,怕人說“摳門”。
真正的富足,不是慾望不斷滿足,而是剔繁就簡,做慾望的主人。
無獨有偶,在北京也有這樣一對小情侶,他們同樣選擇了呂嘉齡夫婦的“零浪費”生活方式。
500克垃圾是什麼概念呢,也就是說僅用一個玻璃罐就能裝下小情侶一年製造的垃圾。
2016年,餘元無意中看到國外一家四口,一年只製造了一罐垃圾。深感觸動的她,決定和男友Joe一起嘗試這種生活。
在餘元和男友Joe的家裡,60平米的房子裡只有四件傢俱,床、書桌、椅子、衣櫃,可以說是簡約到了極致。
這些為數不多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倆人從二手市場淘來的,只有十幾塊錢甚至幾塊錢。
Joe說:“我只買二手衣服,喜歡把衣服穿舊穿破。”
不僅是在穿衣和居住方面格外儉省,這對小情侶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是零浪費。
牙膏、護膚乳液等生活用品,全部都是採用無添加的原料手工製作,這些產品都可以降解,不會產生垃圾。
廚房裡則是大小不一的玻璃罐,儲存各種米麵油的物資,都是兩人從二手市場淘來的。
至於廚餘垃圾,他們一般混合泥土、幹樹葉用來堆肥製作成黑金土,拿到小區花園給花草添加天然營養。
日常生活中,餘元和Joe更是極其注意細節,拒絕一次性塑料製品、拒絕不可回收用品、拒絕外賣。
每次外出,餘元會隨身攜帶一個布袋,謝絕商家提供的塑料袋,用布袋盛放購買的物品。
“零浪費”慢慢改變了餘元的生活,讓她的生活不再被外界主導。
“現在很多商家都在宣傳,女人要愛自己,要捨得為自己花錢,好像你購物越多,就會越幸福,其實不是這樣的。”餘元說。
踐行零浪費後,餘元的生活清爽了很多,生活成本大為降低。
餘元不再亂買東西,同時也能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喜歡的事情上來。
在餘元和Joe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朋友跟著他們學習堆肥、使用環保布袋。
雖然短時間內,他們還做不到零浪費,但這些改變足以令餘元和Joe感到欣慰。
其實所謂的零浪費生活,並不是不產生垃圾,而是儘量在源頭上減少垃圾,讓生活中絕大部分日用品都能循環使用。
從隨身攜帶布袋、餐具,拒絕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具開始,慢慢過渡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然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但只要具備這種“少浪費、零浪費”的意識,就意味著新的開始。
當這種生活方式成為習慣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境、認知、甚至人生價值觀都會發生改變,在精神層面得到巨大的成長和提升。
其實,不管是“斷舍離”、“低消費主義”,還是“零浪費”,本質上都是一種降低物慾,追求自然的“禁慾”生活方式。
剋制物慾,為生活做了減法,隨之而來的,是身心的輕鬆和精神上的提升。
生活中的“斷舍離”,讓喬桑捨棄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對物質的貪求和迷戀。
而“低消費主義”,則最大程度的節制慾望,讓她不被物慾所支配和束縛。
當喬桑擁有了強大的精神世界時,她才有足夠的勇氣,去體驗更多的人生風景,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多為人生做減法,剋制不必要的慾望,才能擁有純粹本真的人生。
1.一條|《臺灣一對夫妻3年零浪費生活,一個月只產生104克垃圾》
2.一條|《一對北京情侶,3年零收入、不消費,卻過得比中產還幸福》
本文轉載自砍柴書院(ID:kanchaishuyuan)閱讀和寫作是一種力量,不限於表達自我,也不止於賺錢養家。
獅子生活合作聯繫方式:15875245670微信:siw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