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羅(化名)在杭州中山北路的一家電動車訂了一輛電動自行車,花了近4300元,不過他並沒有把車提走,而是留在了店裡:“打算把整個車都重新改裝一下,這樣上路才帶勁。”小羅說,根據老闆估算,按照他的要求來進行個性化定製,改好的費用達到20000多元。
改裝,大概是刻在潮男潮女們基因裡的機械浪漫。“沒錢改飛度,有錢改GTR。”在汽車之外,小電驢正在成為這屆年輕人施展個性化定製的又一個大玩具。
餘磊在杭州已經騎了兩年的電動自行車了。最近,他打算“以舊換新”重新入手一輛小電驢:“家裡有一輛寶馬轎車,但單位和家之間距離只有6公里左右,往往開車需要半小時,騎車卻只要十五分鐘,還不如選擇電動車。”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統計,2021年,全國兩輪電動車社會保有量達到3.4億輛,2022年則已經達到了3.5億輛。而今年春節以來,又有一部分開車族乾脆放棄開車上班,轉而選擇買輛電動自行車低碳出行。
部分電動車廠家也感受到了這一變化。哈羅電動車方面表示,今年農曆正月十五之後,市場迎來一波較明顯反彈,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50%。
杭州中山北路上的Honda本田電動杭州總店負責人宋曉毅說,最近兩個月,電動車月均銷售在200多輛左右,儘管大多是以舊換新置換購買的,但從銷售量總量來看,確實環比均有所增長。
“窮改”幾十元
貴的則要好幾萬
當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小電驢之後,小電驢也不敢再“土”下去了。不少年輕人會選擇按照自己的審美和騎行特點,改裝了外觀和一些法律允許的性能後再上路。這樣的改裝便宜的只要幾十元,社交平臺上,年輕人給出小電驢“窮改”攻略:15元的玲娜貝兒腳墊、5元一瓶的奶油色噴漆、35元的法式復古擋風板……
貴的則要好幾萬元,是一輛原款電動車價格的幾倍。比如10000多元的前避震、6000多元的碳陶瓷剎車盤、1000多元的剎車拉桿、4000多元的車把、10000多元的Brembo剎車卡鉗……抖音上還有一個視頻介紹,王思聰就有輛花了12萬元改裝的小牛電動車。
杭州中山北路上的Honda本田電動杭州總店裡,留著一頭長髮的男改裝師小尼正在給一款本田電動車做改裝:“這個改裝便宜的,主要是換一個車凳,加上60元/小時的工時費,算下來總費用900元左右。”負責人宋曉毅說,貴的也有,像小羅這臺原價4300元左右的本田UBE電動自行車,按照他的要求改好之後,總價格達到20000多元。
在改裝的車型上,最受歡迎的就是小牛電動車。電驢改裝界有個說法:“買小牛不改,不如推下海。”在小紅書上,甚至有很多小牛改裝車的教程。
個性化設計小電驢
可能形成一個產業鏈
那麼除了像王思聰這樣不缺錢的富二代之外,身邊究竟是哪些人在改裝電動自行車?在宋曉毅的店裡,最近三個月裡,來店裡改裝的電動車在100輛左右,都是30歲以下的潮男潮女,男女比例在7∶3左右。像二十剛出頭的小羅,本身是杭州一位文創創業者。
此外,還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很多選擇改裝電動自行車的消費者,曾經是摩托車的改裝愛好者。踏板摩托車上加些小彩燈,排氣管改得震天響,還能再加上一套低音炮。不過在禁摩政策和低碳出行的影響下,這屆追風少年更願意嘗試一種更綠色的方式,滿足他們的改裝衝動。
宋曉毅在做電動車生意之前,已經做了十幾年的摩托車生意,本身就是摩托車的愛好者。他說,現在來做改裝的消費者,基本上都是出於外觀原因:為了好看,為了潮,和大街上千篇一律的其他電動自行車顯得不同。
事實上,宋曉毅一直強調,他做的不是“改裝”電動自行車,而是電動自行車的“個性化定製”:改速度、動力,換電池、控制器這些違反電動車新國標的改動,他們是不做的。主要是做外觀上的改動:“改裝要注重的不是機械上的硬核改造,更多的是文化上的個性化表達。”他舉例說,比如改裝車衣那種手繪設計,就可以定製漫威或者各種動漫IP,融入玩家自己的審美,做個性化的設計。
玩電動自行車改裝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後,宋曉毅已經在計劃做騎行社交,也有與一些品牌進行合作,做配件供應鏈等方面的商業設想。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