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天,周圍就噴嚏聲不斷,過敏體質的人開始經歷一場與花粉和柳絮的“戰鬥”。
據北京氣象服務中心“花粉監測預報”發佈,北京市自3月5日起,花粉濃度偏高,預計3月9日花粉濃度處於極高水平,且花粉濃度呈現爆發式增長,花粉過敏人群出行需做好健康防護。
圖源@圖蟲:航程新起點
今年,除了季節性過敏性人群外,也開始有不少人開始困惑:“原來不過敏啊,怎麼現在身體這麼嬌氣?”
沒錯,由過敏而致病的比例正變得越來越高,已成為最常見的全球性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表明,目前全球有1/4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並以每10年翻倍的速度遞增。
面對不同的過敏反應,有什麼好的應對之策?到底有沒有根治辦法?

在過敏性疾病中,呼吸道過敏最為常見,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多種。
由於初春也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很多人常常誤把過敏性鼻炎當作感冒,得了過敏性鼻炎後,或是隨便吃點感冒藥,或是任其發展,結果往往就耽誤了病情。
要知道,過敏性鼻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會誘發過敏性哮喘等更加嚴重的疾病。因此,及時識別貌似“感冒”的過敏性鼻炎非常重要。
過敏性鼻炎還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常年發作,沒有所謂的高發季節,被稱為“常年性鼻炎”;
另一種只在某些特定季節(如春季)發作,所以被稱為“季節性鼻炎”。
所以說,就像皮膚過敏一樣,過敏性鼻炎本質上也是由過敏原引發的過敏反應,只不過過敏的部位是鼻粘膜而已,與病毒或者細菌感染導致的感冒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果貪圖方便或者疏忽大意,服用抗感冒藥或者抗生素來治療過敏性鼻炎,不僅徒勞無功,還會延誤病情。
感冒雖然也打噴嚏,但次數並不多。而過敏性鼻炎的特點就是陣發性地連續打噴嚏。
感冒時,鼻子最主要的症狀不是癢,而是長時間的鼻塞。不過,如果你患的是過敏性鼻炎,鼻腔與咽喉部位就會非常癢。輕度鼻癢的人會覺得鼻子裡好像有隻螞蟻在爬來爬去,忍不住停用手揉戳鼻部。鼻癢嚴重的患者還會伴有眼、耳、咽喉處發癢,出現嗅覺減退。
從感冒伴隨的症狀來看,流清水鼻涕往往出現在感冒初期,而且流量一般並不會很多,而過敏性鼻炎則恰恰相反,伴隨著打噴嚏的同時,短時間內常會有大量的鼻涕傾瀉。
感冒是由於病毒或細菌導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感冒發病期間,還會併發一些全身症狀,如疲乏無力、肌肉痠痛等。
而過敏性鼻炎,所產生的過敏反應,主要集中在鼻部,通常不會出現全身症狀。總之,過敏性鼻炎和感冒的症狀的確有幾分相似,但只要具備一些健康常識,稍加留意就可以將兩者加以區分。
被過敏性鼻炎伴隨多年的朋友可能會問,到底有沒有根治它的辦法?
很遺憾,目前尚無法根治。但是,能控制住鼻炎不發作,就達到了治療的目標。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包括避免接觸過敏原、藥物治療、脫敏治療等。
過敏原多種多樣,而且因人而異,花粉、塵蟎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可能誘發過敏性鼻炎的“過敏原”,這時候可以使用特製的口罩、鼻腔過濾器、花粉阻隔劑等,可減少致敏花粉、塵蟎吸入鼻腔,緩解鼻部症狀。
但是有些人聞到汽油味、或吸入汽車尾氣也會導致過敏性鼻炎急性發作。因此,想要規避過敏原,首先必須識別過敏原。
圖源@圖蟲:Kateryna_Kon
對於塵蟎過敏的患者,可以通過改善室內環境(如保持清潔,空氣流通,勤曬被褥等),來減少接觸塵蟎的機會。
但環境中的過敏原往往無處不在、防不勝防,尤其是塵蟎等常年性過敏原,因此,中到重度的過敏性鼻炎,還要藉助藥物治療和脫敏治療。
藥物首選鼻用糖皮質激素(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布地奈德鼻噴霧劑、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等)。
此外,還可選用口服二代抗組胺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鼻用抗組胺藥(鹽酸左卡巴斯汀噴霧劑等)、口服抗白三烯藥(孟魯司特鈉等)。
可單用也可酌情聯合用藥。因成人、孕產婦和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具體藥物和劑量有差異,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注意:請勿自行購買藥物成分不明的滴鼻液、洗鼻水等,以免引起藥物性鼻炎。
用逐漸增加劑量的過敏原刺激機體,可以使機體對過敏原不再過度敏感。
這種療法作用確切,目前能脫敏塵蟎、常見的一些花粉、部分黴菌、貓毛、狗毛等。
此外,除了過敏性鼻炎之外,小心過敏還會變著“花樣” 來突襲你。

由於多種原因,消化道過敏現象也明顯增加,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或便血等症狀,近年來研究認為,一些消化性潰瘍病等,也是由消化道過敏所引起的。
過敏性胃腸炎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粘液便等,以腹痛和慢性腹瀉最多見,部分可能表現為便秘。
圖源©Pexels
其他還有上消化道症狀如上腹不適、噯氣、反酸、燒心等,多數還合併有頭痛乏力、失眠焦慮、喜溫怕冷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可能長期發作,臨床檢查腸道壁並無器質性病變,發病與精神、心理、飲食、環境等因素有關,但不屬感染性腹瀉,因此不宜使用抗生素。
留心過敏原,吃過某種食物導致胃腸不適,就記下來,今後要避開它;
飲食清淡,戒菸酒,避濃茶咖啡,儘量不用辣椒酸醋等刺激性調味料;
定製食譜,如果你懷疑很多食物都可能引發過敏,那就定製自己的食譜,自己採買烹製;
及時補鈣,經常運動,多吃新鮮果蔬,多吃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體質增強了,很多毛病會不治而愈。

近20%的人遭遇過皮膚過敏。皮膚出現乾燥、發癢、紅腫、刺痛,以至脫皮等。
蕁麻疹的過敏原可以是食物或添加劑、吸入物、藥物、微生物及寄生蟲、昆蟲毒素等等,與皮膚、黏膜接觸引發過敏。
發病較突然,瞬間皮膚異常刺癢,搔抓後迅速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紅白色風疹塊,可互相融合成大片,此起彼伏,一段時間後消退,不留痕跡。
少數出現腹痛、腹瀉、呼吸困難,伴有心慌、噁心嘔吐,甚至出現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症狀。
通常得過敏性蕁麻疹的人都是先天性過敏體質,在受到一些致敏因子刺激後,就會引起發病,因此,你需要找到過敏原,然後避開它們;
使用溫和的洗面奶及柔膚水,使用低刺激化妝品;
圖源©Pexels
選用寬鬆透氣的純棉衣物,不要穿化纖織物的衣服,尤其是內衣;
壓力容易讓過敏性蕁麻疹來找你麻煩,學會放鬆自己,該是自己的,早晚會來,跑不掉。
藥店裡有許多治療過敏的非處方藥,但你最好不要濫用。因為有些藥的副作用你並不清楚,比如,抗組胺類藥會引起睏倦或煩躁,激素類藥物會誘發發胖、骨質疏鬆,甚至形成耐藥性。
另外,不少治療過敏藥屬於“多面手”,一片藥裡可能同時包括抗組織胺藥、止痛、止咳、解充血藥和排痰等多種成分,容易導致“誤傷”,並增加副作用的風險。對付過敏,你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科學用藥。
素材來源 / 時尚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