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當歸又被稱為血中聖藥。
我們大家都知道當歸擅長補血,可以補心血,也可以補肝血,心經和肝經它都進得去,不過相比較而言,補肝血用的多一些。
在古代,當歸會分得比較細,就當歸身和當歸尾來講,二者發揮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當歸身補血,當歸身比較寬,那些又細又長的就是當歸尾,而當歸尾是活血的。
一個方子裡如果有當歸,往往指的是全當歸,以整體入藥,功效全面,既能補血,又能活血。但我們也可以靈活變通,比如血虛的厲害,可以改用當歸身;血瘀的厲害,可以改用當歸尾。把力量集中到一處,使藥力透得更深。
明代有一個方子叫通瘀煎,是一代大醫張景嶽創立的,此方以行氣、化瘀為主,這裡面用的就是當歸尾。
通瘀煎:當歸尾9克、生山楂6克、香附6克、紅花6克、烏藥3克、青皮4.5克、木香3克、澤瀉4.5克
用當歸尾配上紅花、生山楂,凡花皆散,花,指的是紅花,紅花辛散,使瘀血化開。至於山楂,因其加工炮製不同,功效也會有所不同,比如焦山楂消食化積,生山楂活血化瘀。
澤瀉利水,血不利則為水,加入澤瀉,水血並調。
當歸尾、紅花、生山楂,這三個主要歸血分,剩下的歸到氣分,氣和血是一體的,無論調氣還是調血,最終都要統籌兼顧。而血要運行起來,歸根結底要靠氣的推動。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有了瘀血,其實也就有了鬱氣,先有鬱氣,然後才有瘀血。如果氣遲遲運行不了,氣的推動力不足,瘀血就很難得到徹底解決。
青皮在氣藥中屬於力量比較大的,已經到了破氣的程度,但是我們大家要知道,破氣是以消耗氣機為代價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基本不用,對於嚴重的鬱氣形成的氣結,往往才會用青皮這樣性子峻烈的藥物來開散鬱滯。青皮入肝經,氣的問題基本都離不開肝。
木香芳香行氣,因為肝進而影響到脾胃,對於脾胃中的鬱氣,木香調和起來效果更好。
烏藥既行氣又溫通,溫通可以散寒,防止寒氣給氣機運行帶來阻礙。
最後是香附,如果把氣比作士兵,縱使有千軍萬馬,都可以由香附指揮。說到香附,就不得不提一下柴胡,柴胡和香附都是有實力,有本事的。
柴胡疏肝理氣,有降的一面,也有升的一面,能把清氣往上升提,一些柴胡類的方子,喝完以後可能會頭痛頭脹,晚上還會睡不著,就是這個原因。如果用香附就能避免這種情況。因為香附主要是讓氣往下走,中醫的觀念,不好的東西要往下走,從腸道或者水道排出。
再加上青皮、木香、烏藥,使得整個方子行氣理氣的力度非常大,比我們大家熟知的血府逐瘀湯要大很多。
血府逐瘀湯是行氣活血的代表方,從中醫辨證的角度,人在生氣的時候,氣血就特別容易堵,所以生氣是導致氣鬱血瘀的重要原因。大家可以看看舌頭,舌質紫暗,舌下青筋凸起,這時候就要行氣、活血了,但是用了血府逐瘀湯效果又不是很好,往往是氣鬱的程度較為嚴重,可以考慮通瘀煎。
氣虛者加黨參6克、黃芪6克。陽虛者加肉桂3克。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