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知名旅行博主徒步博格達峰時遇難,疑似與山洪有關!當地領隊告訴橙柿互動:曾勸他跟團隊一起走

35歲知名旅行博主徒步博格達峰時遇難,疑似與山洪有關!當地領隊告訴橙柿互動:曾勸他跟團隊一起走

近日,一張“博格達峰尋人”的尋人啟事,引發網友們的關注,國內多名旅行博主趕往新疆的博格達峰尋找尋人啟事裡要找尋的目標:旅行博主姜野。



被找到時已不幸遇難

這張尋人啟事是姜野的家屬發佈的,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到,姜野是7月1日出發從新疆阜康進入博格達峰徒步環線,而後失聯。7月7日,有人曾在老虎口和他相遇,之後他順白楊河東溝下去就再無音訊了。

幾乎所有參與尋找的人都相信,有著豐富野外生存經驗的姜野會平安歸來,只是暫時因為沒有信號而失去了聯絡。

據奔流新聞報道,當地救援隊和姜野的親屬稱,姜野已於12日找到,但已不幸遇難,是阜康當地公安最先找到的。

25歲辭職,遊歷3大洲30多國

姜野是一位資深的職業旅行者,盤錦人,1989年出生於東北的一個普通家庭,在成為旅行者之前,他是一位美術老師。25歲時,他辭去工作,用自己存下的三萬元錢,開啟了全球徒步旅行。

之後的六年裡,他騎行五萬多公里,穿越三大洲30多個國家,寫下了25萬字的遊記,被稱為“天生流浪家”

在遊歷世界各地後,他選擇回到家鄉盤錦,致力於為遼寧盤錦做宣傳。

他曾說:“外面再好不如自己的家鄉。我想用自己的力量讓全世界知道盤錦的好,知道東北的好。”

姜野和搭檔老王被稱為徒步圈的“黃金搭檔”,姜野負責講解,老王負責跟拍,此前他們一起探索了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的古蹟。

出發前和粉絲互動時說:要失聯一週多

橙柿互動記者在姜野的視頻賬號上看到,7月1日,姜野發佈了一段視頻,宣佈他和老王要去新疆博格達峰進行重裝徒步,並表示7天左右就能回來。”

不過,據72歲的老王稱,自己因為高山反應嚴重,所以中途選擇了提前離開。

另外,在6月29日晚上19時15分,姜野曾在個人微博“@姜野為熱愛而生”上發佈自己為進山準備的食物的圖片,還和網友在評論區進行了互動。網友關心他“幾天的啊? 又要好久吃不上正餐了”,姜野回覆“要失聯一週多了”。

但是誰都沒想到,再次得到姜野的消息時,卻是他已經遇難。

姜野一直沒有成家立業,也沒有買車買房,這些年他始終在旅行的路上。

在他的視頻裡,都是旅行沿途的美麗風光,因為知識儲備豐富,他的講解一直都非常詳細,言語行為溫文爾雅,讓粉絲們為他折服,跟隨著視頻裡的他遊覽山山水水。

姜野遇難的信息傳開之後,粉絲們紛紛在7月1日姜野視頻賬號上發佈的視頻的評論區留言悼念。

一位來自新西蘭的網友貼出了此前自己和姜野的微信聊天記錄,曾約姜野到新西蘭旅行的時候碰面,姜野回覆他等九月份忙好之後。這位網友在留言區留言:不能相信,我等著你來新西蘭。

當地領隊:單獨行動很危險,

我曾勸他跟我們的團隊一起走

今天下午,橙柿互動記者聯繫到了在姜野進入環博格達峰線路前和他有過交流的當地領隊馬先生。馬先生說,當時姜野和搭檔一起,自己曾勸說姜野他們跟著自己的團隊,但是被姜野拒絕了。

馬先生在當地有這多年的領隊經驗,他介紹,他們帶團環博格達峰一般需要6天時間,過程也是很看經驗的,他帶團走的線路相對安全。

馬先生團隊的環博格達峰出行線路信息

他說,以往出事情的,一般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缺乏嚮導的“AA團”,因為沒有經驗,對地形不熟悉,所以遇見的困難也會更多。

姜野當時的路線是從他是白楊河東溝進,然後要走20多公里的下坡路線,這段下坡路段也是行程中最危險的路段,主要的危險來自冰川和冰川河。

“這裡的河裡是冰川融水,瞭解地形和冰川河習性的人,一路上只要涉水一次就可以了,但是不熟悉的可能要涉水多次,最多的要達到8次。”他說,冰川水的溫度很低,人下水之後很容易出現失溫的情況,而且更糟糕的是一旦下雨,出現山洪的話,會非常危險。

馬先生說,姜野進入白楊溝的這兩天正好遇到下雨。“雨後出現山洪,河流水位會暴漲,我估計他就是遇到了這個麻煩。”他說,洪水是來得很快的,不熟悉情況的人如果正在涉水的話,往往會來不及做出反應。但是當地人就很容易根據河水的顏色判斷出是否會有山洪到來。

他猜測,姜野的遇難很可能就和山洪有關。

“其實只要平安走過這20公里路程,後面就是平淡的石子路,基本上就安全了。”他說,其實這一路上也會遇見牧民,他若是跟著牧民走或者向牧民詢問山裡的情況,也很可能會避開那些危險。

馬先生告訴橙柿互動記者,要到當地走環博格達峰線路,最好是提前在網上找到當地的團隊信息,跟著團隊一起走,如果是自行組團的,則建議在當地找一個熟悉地形的嚮導後再出發。

關於博格達峰

博格達峰(Mount Bogda)坐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市境內,海拔5445米,位於東經88.3度,北緯43.8度,它是天山山脈東段的最高峰。

飛機上俯瞰崑崙山雪景(5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博格達山脈是天山山脈東段的一條支脈,從烏魯木齊斷裂帶起,向東一直延伸到巴里坤境內,全長300多公里。

據資料介紹,由於地處亞洲大陸腹地,博格達山脈氣候特徵十分明顯。山麓炎熱,中、高山區溼潤寒冷。四季也不甚分明,一月最為寒冷,月平均氣溫為-16~-19℃;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10~12℃。年降水量不超過200毫米,北坡多於南坡,大量降水集中於夏季的7月和8月,佔全年降水量的2/3。9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為積雪期,積雪厚度可達65釐米,不宜進山。峰區大風甚少,年平均風速為2.7-2.9米/秒,在一天之內,一般午後風速和雲量增大,天氣變壞。

每年的6-8月是登山活動時期,根據登山者們多年攀登的經驗,登山最佳時期在7月中旬到8月10日之間。

1998年8月4日,中國人第一次踏上了天山山脈東段最高峰、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峰,完成中國首登,而完成這一壯舉的是一支來自烏魯木齊市的業餘登山隊。

歷年攀登記錄

1998年8月,烏魯木齊市登山探險協會登山隊8人登頂。


1998年8月,香港攀石會登山隊攀登博格達峰時三人失蹤。


1999年7月,王勇、熱扎克·艾山、柴新虎登頂並尋找回1998年失蹤的三名香港隊員的揹包。


2000年7月,北京一支業餘登山隊登達海拔4700米的高度。


2001年8月,日本老年登山隊登頂海拔4300米的博格達峰衛峰。


2002年8月,烏魯木齊市登山探險協會西域旅遊登山隊3人登頂。


2003年8月,烏魯木齊市登山探險協會登山隊9人登頂。


2004年8月,烏魯木齊市登山探險協會登山隊登達海拔5080米的高度。

2005年7月,北京一隻業餘登山隊登達海拔5080米。


2005年8月,香港登山隊登達海拔4700米。


2005年8月,烏魯木齊市登山探險協會13人登頂。


2006年8月,北大山鷹社17名隊員登頂。


2008年8月,時隔十年後,熱扎克·艾山從4100米,揹回1998年失蹤香港隊員林志偉的遺骸。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徐慧興

Scroll to Top